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04.25~2015.05.01)(環保署很沒效率的在20150508才提供)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04.25~2015.05.01)(環保署很沒效率的在20150508才提供)

歐盟將禁售含4種鄰苯二甲酸脂類的電子產品(20150424_ ENDS連結1)

歐盟準備從西元2019年起,在歐盟市場禁止銷售含4種內分泌干擾鄰苯二甲酸脂類的電器與電子設備。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B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與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將被列入歐盟危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的禁用清單,該指令目前已禁用鉛、鎘、汞、六價鉻、聚溴聯苯(PBB)與聚溴二苯醚(PBDE)醫療設備以及測量與控制儀器將給予額外2年的緩衝期來符合新規範。這些被認為會毒害人類生殖系統的鄰苯二甲酸脂類幾乎在所有含有聚氯乙烯(PVC)的電子儀器中都找得到,如耳機、吹風機與電腦,主要是用在電線中做為塑膠軟化劑。歐洲化學總署目前也在考慮是否在歐盟化學品法規(REACH)禁用這4種鄰苯二甲酸脂類於其他消費品,除了被授權的特殊用途外,上述物質已在西元20152月禁止使用於歐盟。

聯合國氣候行動網站展示超過500項新城市行動(20150422_ UNFCCC 連結2)

為了配合世界地球日,聯合國氣候行動網站展示超過500項能鼓舞人心的新城市行動,以為即將到來的巴黎全球氣候協定建立動能。這些由城市提報的行動和目標包括從能源效率提升、再生能源部署到綠色採購和調適行動等各種項目。此「氣候行動非國家行動者區域」(Non-State Actor Zone for Climate Action, NAZCA)入口網站,是西元2014年利馬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0)所推出的,它展示包括城市、區域和投資機構等主要的非國家行動者所採取的氣候行動,以激勵其他團體提高其支持新全球性氣候協定的企圖心。許多已向該網站提交資訊的城市,包括波士頓和雅加達等,已透過制定以科學為本的目標展現出領導風範,這些氣候行動非國家行動者區域網站展示的城市資料是由這些城市向「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的城市計畫和碳氣候登錄平台(carbonn Climate Registry)所提報的。另外,此入口網站也展示許多「利馬-巴黎行動議程」推出的計畫,包括:「低碳永續運輸挑戰」、「消除來自供應鏈的商品趨動毀林」,和「全球能源效率加速平台」等。

歐洲議會通過塑膠購物袋減量法規(20150428_ European Parliament 連結3)

歐洲議會通過新法規,將要求歐盟國家必須大幅減少最常使用與對環境造成最大污染的塑膠袋使用量。歐盟執委會估計,新法規每年可節省高達7.4億歐元。新法規訂定具有強制力的減量目標,歐盟會員國必須選擇:(a採取行動使每人每年平均使用之輕量型塑膠袋(lightweight bags)數量在西元2019年底前減至90個,並在西元2025年底前進一步減至40個;或(b)確保在西元2018年底前商家不會再免費贈送輕量型塑膠袋給購物的消費者。此外,歐盟執委會也必須評估氧化式可生物分解塑膠材質對環境的衝擊,並提出適當的因應措施。西元2017年前,歐盟執委會也必須提出整個歐盟都可使用之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塑膠袋的標籤與標示辦法。厚度50微米以下的輕量型塑膠袋是歐盟使用最多的塑膠購物袋,據估計在西元2010年歐盟每人使用198塑膠購物袋,其中約90%是輕量型的。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歐洲空氣污染年成本高達1.6兆美元(20150429_ Phys.org 連結4)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表示,歐洲的空氣污染導致疾病和成千上萬民眾死亡,每年耗費各國政府共1.6兆美元;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辦事處研究指出,此金額相當於將近歐盟西元201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十分之一。西元2010年在歐洲53國中,有60萬人是因為來自汽車和工業排放以及家庭燃料燃燒的微粒物質而早逝,而髒空氣也造成了東歐最大的相對經濟損失。在喬治亞共和國,空氣污染造成早逝的相關成本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35%居歐洲國家之冠。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也由於污染須面對其經濟產值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成本。90%的歐洲人在戶外暴露於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準則的污染微粒濃度中。此外,室內污染也是個問題,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

抗生素管理應將環境流布納入考量(20150423_ ES&T連結5)

美國白宮於3月公布「打擊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國家行動計畫」,尋求透過加強監控、改善國際合作、開發新抗生素、及改善抗生素管理來解決抗生素抗藥性的挑戰。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CAST)的報告將抗生素管理定義為「優化抗生素使用的努力」,並提出改善人體健康照護和畜牧業抗生素管理的策略。然而專家注意到,該國家行動計畫和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報告未將抗生素的環境流布納為抗生素管理的構成要素,也未說明如何處理造成抗生素抗藥性上升的可能禍首之一地表水中日漸升高的抗生素濃度問題。雖然該報告認知牲畜抗生素的使用是抗生素釋入環境的原因之一,卻未提及美國日益老舊的污水處理設施造成的抗生素釋出,專家建議處理此日益老舊設施問題應成為抗生素管理國家策略之明確項目。

美國環保署新公式顯示廢氣燃燒塔污染比舊估算值高4(20150427_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

美國環保署用來計算全美各地煉油廠和化工廠廢氣燃燒塔污染物排放量的新公式顯示,這些排放比以往所認為的高出4倍。該署表示,法院命令該署對政府和個別工業設施沿用數十年的污染排放計算方法進行更新,此新方法將可提供廢氣燃燒塔或廢氣燃燒所釋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更準確的估計值。美國環保署表示,新公式不適用且不應被使用於正在擴張中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產業,該群組包括了成千上萬偶爾使用廢氣燃燒塔的天然氣油井和壓縮站,或經常使用廢氣燃燒塔的天然氣處理設施。環保團體(Environment Integrity Project)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被排除在外表示失望,並考慮採取更多法律行動。根據該團體表示,全國約100個煉油廠500個廢棄燃燒塔每年可能釋放52,800噸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而非美國環保署使用舊公式估計的13,200噸,表示民眾因為這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健康花費可能高達每年1.2億美元,而非舊公式估計的0.3億美元。

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固體廢棄物危機並無特效(20150429_ Phys.org 連結7)

一篇刊登在廢棄物管理期刊(Waste Management)的研究指出,由於世界人口、經濟和消費持續增加,有需要採用1套複雜和多面向方法來管理漸增的固體廢棄物。該研究作者指出,廢棄物管理並沒有神奇解決方法或特效藥,只有預防、減量、再使用、回收和安全廢棄物處置等可遵循的途徑。學者於檢視科學文獻、既有資料庫並拜訪全球4大洲22個國家後,得到以上結論。根據資料分析,作者的報告概述成功的廢棄物管理應考量的利益關係者和基本的元素和面向,包括:廢棄物管理涉及眾多利益關係人而其之間的溝通是關鍵;成功的廢棄物管理系統必須將環境、社會文化、法律、制度和經濟之間的關聯和技術性解決方法一併考量;決策者必須能取得可靠的資料以獲得充足的參考資訊;大學和研究中心在培育具廢棄物管理專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上扮演重要角色等。

研究質疑塑膠的非有害等級(20150424_ Eco-Business 連結8)

美國加州大學1項研究質疑塑膠的非有害等級。據估計每年約有1.5億噸塑膠從全球廢棄物流中「消失」,其中大多被認為最終將流入環境。該研究指出,塑膠流入環境問題是因為塑膠的非有害等級造成,目前塑膠的等級與廚餘和草屑相同,與電子產品的較有害等級形成對比。研究表示,如果沒有一個因應包裝或產品所含塑膠的法規架構,這些塑膠便會流入環境,且無法在廢棄物流中計算其量,在數量和環境衝擊上都成為問題。此外,民眾知道很多塑膠碎片的次致死(Sublethal)影響,但對其對生態(如物種數目等)的影響所知甚少。研究團隊發現,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個別獨立的,並無法提供決策者所需要的全面性綜覽,因此建議有必要「填補」塑膠非有害等級和挑戰此等級科學證據之間的空缺,如果有相關研究出現,此類研究便可用在決策過程中,政策也會隨之調整以考量各種危害性。

研究顯示企業環境評鑑會對同業產生外溢效果(20150423_ Science Daily 連結9)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環境評鑑會對其他企業的行為產生外溢效應。該研究指出,企業若受到評鑑且不管評等如何都會促使企業減少有毒排放,與之前的研究一致。但該研究也進一步發現,平均而言,如果在一個產業中越多企業受到評鑑,受評鑑公司排放的降幅也會越大。此外,研究人員也檢視環境評鑑的間接效應,特別注意當更多同產業公司降低有毒排放的能力受到評鑑時,被排除在評鑑之外的製造業者反應如何,結果發現製造業者知道同業被評鑑後也會改變行為,然而這種對未受評鑑公司的外溢效果只會在受到高度管制的產業中發生。研究人員根據的是美國社會責任投資研究機構龍頭「KLD研究與分析公司」(KLD Research and Analytics, Inc)對該國上市公司的環境評等,以及企業必須向政府申報的污染水準數據。

中國大陸碳排放下降為全球氣候對話增添新動力(20150427_ C&EN 連結10)

中國大陸近來宣稱,其西元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與煤炭使用皆顯著趨緩,此言倘若屬實並可持續下去,將激勵各國的減緩氣候變遷努力。根據中國大陸統計數據和其他來源,其二氧化碳排放在西元20132014年間大約持平,此結果讓見識中國大陸過去10年來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成長1倍的專家們訝異。目前看來,中國大陸減碳的步伐似乎比預期還要快。氣候相關的憂慮是主要動力:官員們坦承,中國大陸沿海人口密集的低窪都會區特別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與其他人為氣候變遷效應的影響。觀察家表示,碳排放與煤炭用量雙雙下降是強勢政策要求、策略性轉型至服務導向經濟、以及國內生產毛額成長速度放慢的結果。以全球來說,西元20142013年能源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幾乎沒有改變,國際能源總署表示,這也是40年來碳排放成長的停滯與減少首次與經濟景氣衰退無關。美國官員也表示,中國大陸改善空氣品質所做的相關努力是帶動其煤炭使用量減少的主要動力,而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則是附帶好處。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