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3.25~2014.03.31)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3.25~2014.03.31)

合國報告強調亞太地區協調能源與水政策的重要性(20140325_ Eco-business 連結1)

聯合國在世界水資源日(322日)前夕發表「2014年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的能源與水資源關聯性,在今日已相當明顯,因為該地區能源主要取自煤炭,是造成缺水的主因之一。此報告為全球水資源數據與科學研究的全面性檢討,廣泛探討水資源與能源間的關係,指出生產與使用煤炭需要大量淡水,在開採階段用於移除雜質,在發電時用於冷卻發電廠。目前全球約15%的水用於能源生產,由於人口與經濟成長,至2035年電力需求預期會上升70%用水量很可能再增加20%,且大部分會發生在亞太地區。報告指出,全球預估已有20%的蓄水層被超抽,因此協調水資源與能源管理政策對解決這些挑戰非常重要。報告建議考量調整水價以準確反映其真正成本及環境影響。另外,生質能也正變成影響水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產業的水需求在某些區域甚至超過其供水能力。相對來說,小型水力發電計畫的前景較佳,尤其是對擁有短而急的河流或不會影響下游社區之大河支流的國家而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發表第5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20140331_ Eco-business 連結2)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表1份全面性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影響的報告,警告全球暖化可能侵蝕經濟成長、擴大貧窮。該小組發現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已經超過溫度升高所能帶來的任何利益,且若全球均溫持續升高至2100年時超過預期的2oC 低臨界值,這些影響將更惡化,若升高超過4oC則有可能變成大災難。「2014年氣候變遷影響、調適及脆弱性」報告是該小組自1990年來的第5次評估,將近2000位專家參與,由436位作者撰寫,是有史以來對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影響─從海洋至群山、兩極至赤道─最詳盡的研究。報告指出,曾被大肆宣揚的氣候變遷利益,如在更高、更北方緯度的地區種植葡萄等作物,與更炎熱、受壓更大的世界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比起來,相當微不足道。

歐盟公布2012年城市廢棄物處理情形(20140325_ Letsrecycle 連結3)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2012年歐盟成員國處理的城市垃圾約有42%被回收或堆肥,表示英國的46表現高於歐洲平均水準。城市垃圾主要是由家庭產生的廢棄物所組成,但也可能包括小型商家產生的類似廢棄物。調查結果顯示,英國平均每人於2012年產生約472公斤城市廢棄物,處理的465公斤中,約37%送往掩埋場,17%做為能源回收。此外,各國產生的城市廢棄物總量和所使用的處理方法呈現廣泛差異。丹麥在2012年製造出最高的人均廢棄物量668公斤而捷克則只有308公斤。德國、奧地利及比利時亦產生高量的城市廢棄物,但仍有辦法50%以上用於回收或堆肥。德國處理65%的城市廢棄物,35%做為能源回收,垃圾零掩埋。丹麥和瑞典皆焚化52%的城市廢棄物,而荷蘭和比利時則把40%以上的產生量做為「廢棄物轉化能源」。

歐洲化學總署宣布調高雙酚A毒性歸類等級(20140326_ ENDS連結4)

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宣布,將重新歸類塑膠成分之一的雙酚A為認定的生殖毒(presumed reprotoxin)。此舉表示雙酚A可被禁止消費者自行使用或用於快速行動程序下的混合物中。歐洲化學總署指出,由於消費者通常不會直接使用雙酚A此更動對消費者的影響應該很小。然而此更動卻能使雙酚A更易被列為歐盟化學品法規(REACH)的高度關注物質,並導致最後被納入該法附件14的授權名單中。歐洲化學總署的風險評估委員會一致總結認定,雙酚A歸類應自第2類(可疑生殖毒物)加嚴為第1B類(根據動物研究結果認定的人類生殖毒物)。雙酚A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脂塑膠聚合物或製造食品罐頭襯膜,已被禁用於奶瓶,某些會員國也正計劃禁用於食品包裝。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最新的風險評估,雙酚A目前甚至對高度暴露的人也不具風險。

整合聯合國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計畫於綠色經濟的做法可加速轉型(20140319_ UNEP連結5)

國際資源小組(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 IRP)和聯合國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計畫(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Program, REDD Program) 發表新報告,概述整合該計畫於綠色經濟中的做法可如何保存、甚至增進森林帶給人類社會的社經利益。報告指出,每年投資300億美元,不到每年全球化石燃料補助4,800億美元之7%,於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與森林保育永續經營之森林保護方案,可加速全球轉型至綠色與永續成長,並確保數千萬發展中國家居民的長期幸福。報告提出如何實現此整合該計畫與綠色經濟做法之建議,包括更好的協調、更多民間部門的參與、財政獎勵架構的改變、更加著重於協助決策者瞭解森林在支撐經濟上的角色、以及平等的利益分享。該報告特別強調以權利為本的作法確保利益流向鄉村貧民的必要性,並認為把該計畫納入所有經濟規劃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歐盟會員國要求歐盟執委會公開奈米物質管制選項(20140325_ ENDS6)

歐盟執委會日前表示,將允許會員國與其他有興趣的單位,檢視旗下不同部門草擬的奈米物質管制選項。歐盟執委會官員在被批評進度落後之後,同意20145月或6召開會議討論選項。歐盟執委會原本承諾201310月提出針對奈米物質修正歐盟化學品法規(REACH)附件的最後提案,但最後卻跳票,並傳出歐盟執委會環保與企業部門彼此意見不合,使會員國大為不悅。許多會員國表示支持瑞典的建議,即公開已提出的選項以協助歐盟執委會找出解決方案。正被考量的影響評估選項包括:一切照舊、向想要建立國家登記制度的會員國推薦最佳實務典範、建立歐盟觀察站蒐集各方公開資訊、參考2種登記制度:一種源自法國,即要求廠商每年登記使用的奈米物質;另一種是比利時與丹麥使用的導向方法,即會釋放奈米物質的物質、混合物或物件皆須登記。這些選項的諮詢將在4月展開,影響評估應會在2014年底前完成,而在2015年第1季做成提案。

韓國公布新版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畫(20140327_ Korean MOE連結7)

韓國環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公布「第3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畫」,提出未來5年保護和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的政策方向及行動計畫。該國家策略旨在實現韓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的長期願景(2050年)和目標(2020年),由6個策略和18個行動計畫組成。當此國家策略於2018年完全實施時,韓國將藉由加強生物多樣性、奠定其保護的堅實基礎和提升公眾意識,成長為頂尖的生物多樣化國家。此第3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之關鍵議題為:2020年中期目標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來推動創意經濟;而其所含的6項策略為:1主流化生物多樣性,2、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3降低生物多樣性承受的風險,4、追求生態系統服務的永續使用,5、建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管理體系,以及6支持國際間生物多樣性合作。

美國與瑞典等國將籌募基金資助開發中國家減少甲烷排放(20140324_ Eco-business 連結8)

包括美國與瑞典等國,將建立新基金以資助開發中國家的甲烷排放減量計畫。這些國家的目標在設立「甲烷減量機構(Methane Abatement Facility)」,並希望在世界銀行的援助下,籌募1億美元資金來購買及抵銷碳權,初始對象為減少掩埋場排放的計畫,目標是在聯合國通過強制要求所有國家2020年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之前,促成溫室氣體快速減量。根據世界銀行官網的文件,透過2014年底可望上路的多國性拍賣,此基金將提供可交易的賣權契約,讓擁有者有權將碳權以固定價碼售予基金。這份文件並提議基金可以將目標瞄準在大約1,200個目前處於困境,但可在2020年前減少排放8.5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甲烷計畫。

蘇格蘭試行打包袋方案以減少餐廳食物廢棄物(20140324_ edie 連結9)

蘇格蘭餐廳將被敦促用餐者使用打包袋,以將剩菜帶回家減少食物浪費。「蘇格蘭零廢棄物」計畫推出Good to Go’〈可以帶走〉方案,指出每6餐約有1餐的食物量最終被丟入垃圾筒,有幾家餐館已被分給「帶回家」容器,希望能終結民眾對要求打包袋的不好觀感。研究顯示,四分之三的用餐者希望餐館提供打包袋,但約半數承認不好意思去要。此試行方案使用新的‘Good to Go’訊息手段,以非常明顯方式印在餐廳陳列品上,來推廣帶回家容器的選項,企圖使將剩菜帶回家的行為更廣為大眾所接受。該方案將調查參與餐廳所創造的消費者可見訊息,及使用具醒目標誌的容器對減少食物浪費量的影響。該試行方案將持續進行到525並研究其影響及決定是否將該方案推廣至全國。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提高每年死於空氣污染人數評估(20140325_ UNEP連結10)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表新評估數據顯示,2012年有700萬人─全球每8個死亡案例中有一人─是因為空氣污染暴露而死亡,此數字是之前估計的2倍以上,也讓空氣污染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環境健康風險。新數據顯示,不管是室內或戶外空氣污染,與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彼此間有更強的關聯,而這是空氣污染在呼吸性疾病之外的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區域來看,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地區的中低所得國家,2012年受空氣污染相關的危害與負擔最為沉重,包括330萬人的死因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而260萬人則與戶外空氣污染相關。該評估亦列出各空氣污染致死疾病所占的百分比,突顯大部分空氣污染致死案例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戶外空氣污染致死疾病:40%為缺血性心臟病、40%為中風等;室內空氣污染致死疾病:34%為中風、26%為缺血性心臟病等。此評估數據的發表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空氣污染相關疾病預防路線圖所跨出的重要一步。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環境議題資料庫亦歡迎有興趣者前往參考 

網址:https://www.oecdtw.com/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