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71113~20171120)(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71206才提供)

聯合國氣候峰會談判達成對未來行動的共識(20171118_DW 連結1)

在德國波昂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圓滿閉幕,各國代表在氣候談判最後一天陷入幾個癥結點,但最後達成妥協,工業化國家對開發中國家讓步,同意讓京都議定書的「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成為巴黎協定的一部分,以換取不將「損失與損害」─即對氣候變遷帶來之最嚴重影響的賠償─正式寫入協議。雖然巴黎協定是2年前簽署,但相關架構規則卻尚未被訂出。此氣候協定規則手冊(climate treaty rulebook)預定在明(西元2018)年於波蘭卡托維治(Katowice)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通過,今年峰會主要焦點則在於擬定規則手冊初稿。另外,各國代表也同意進行「塔拉諾阿對話」(Talanoa Dialogue),制定每隔一段時間加快氣候行動的路線圖。該路線圖將在明年開始運作,以幫助各國彌合其承諾要做的與保持升溫在安全水平所需做的之間的差距。該氣候談判最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為是否應把西元2020(即巴黎協定開始生效時)前之減排與提供金融支持的作為列入法律文本中。開發中國家推動此項目,但已發展國家卻抵制。最終,由巴西與中國大陸領導的開發中國家獲得勝利,因此西元2020前的數項行動也被列入文本。

全球10個地區政府加入「呼吸生命聯盟」以對抗空氣污染(20171113_UNEP連結2)

全球10個地區政府率先於日前加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永續發展區域政府網絡(Network of Region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rg4SD)共同主辦的「呼吸生命聯盟」(Breathe Life Coalition)運動,來採取措施對抗空氣污染。10個地區分別為塞內加爾戈薩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與坎佩切、貝南高原省、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與巴斯克自治區、阿根廷查科省、厄瓜多阿蘇埃、義大利倫巴底,以及哥倫比亞Valle de Aburra。這些區域共涵蓋近3,000個城鎮及超過3,500萬的總人口,他們透過參與該運動,承諾採取行動來減緩空氣污染,並使城市空氣品質恢復到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標準的水平。這些地區政府將實施超過100項主要行動來抑制空氣污染,包括發展永續移動與運輸政策,如永續與清潔運輸、車輛污染控制與長期高效率大眾運輸的發展;規範與改善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與管理;制定具有企圖心的家庭與工業排放標準;鼓勵永續能源解決方案的發展等。由於地方政府位居國家與地方層級間的策略性地位,特別適合最佳化實地政策的執行。地區政府在確保所有政府層級行動之合作、協調與一致上,以及將全球性的承諾轉化為具體地區性行動上也具有重要功能。

歐盟報告總結全球汞污染的最新科學研究(20171114_European Commission 3)

汞是一種以多種形式出現在地球上的重金屬,並能經由自然過程從一形式轉為另一形式。汞一旦被釋出,會在環境中活躍地循環數百至數千年,然後才被埋入沉積物中。它是在室溫與常壓下已知的唯一液態金屬,也是會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強烈神經毒素。歐盟執委會發表「科學環境政策」(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報告,總結全球環境中汞污染的最新科學研究與研究結果,在汞污染的眾多面向中討論5個主要議題:汞來源與影響;汞循環-移動與沉積;監測與模型方法;減量、處理與儲存;水俣汞公約與歐盟的汞政策。

衡量與評估自然資本的全球共識正逐漸形成(20171115_UN Environment 連結4)

自然資產分成4類,包括礦物與能源資源、土壤資源、水資源與生物資源。至今,人類尚未制定一個足以全面記錄自然資本隨著時間改變的指標。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完成的「包容性財富報告」(Inclusive Wealth Report)指出,全球140個主要國家中,109個國家在過20年自然資本呈現下降趨勢。85個國家的森林資源正在減少,100多國的可再生資源大致也都在減少中。目前人類正處在生產力與效率已被提升至新水平之工業革命的第4段,但此革命並未減少自然資本的負擔,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亞馬遜地區,以及南亞等全球最貧瘠的地區。全球與國家模型研究顯示,如果溫度持續升高,主要穀物的收穫將下降,特別是在熱帶國家;水資源短缺正在威脅全球許多地區的農業成長;自然資本的減少,特別是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包括重要作物授粉生物的減少與土壤品質的下降,將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全球正逐漸凝聚需要測量與評估自然資本的共識。

加州將進行首個零排放公路貨運示範計畫(20171120_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連結5)

德國西門子與加州南岸空氣品質管理局(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 AQMD)將啟動在洛杉磯港與長灘港附近的卡森(Carson)進行1英里零排放示範計畫。德國也規劃西元2019年在其公路進3項相同的eHighway電氣化技術實地試驗。3輛運輸貨物的卡車將沿著使用選定於公路車道通電之架空饋電系統(overhead catenary system)技術的公路上行駛。根據西門子,該系統也允許卡車在基礎設施通電路段之外的地區行駛。大型卡車是南加州霧霾形成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開發以零或趨近零排放的方式在港口運輸貨物是最重要目標之一。該計畫將有助於評估採用架空饋電系統(overhead catenary wires)之零排放貨運運輸系統的可行性,而該示範可能導致eHighway系統的部署,減少污染並有益港口附近居民的健康。西門子主管指出,美國人每天依賴貨運提供的貨物與服務,貨運運輸的全球排放預計在西元2050年前將成長1倍;而eHighway技術的能效有能力達到普通柴油卡車的2倍。

中國大陸光棍節被批評為製造大量廢棄物的「環境災難」(20171117_The New York Times 連結6)

中國大陸的「光棍節」(Singles’ Day) 1111日當天讓追求廉價的買家共消費超過380億人民幣、使郵政與快遞公司處理近3.31億個包裹,並留下約16萬噸的包裝廢棄物。綠色和平組織描述此年度的促銷為「環境災難」,認為它不僅產生廢棄物,也導致製造、包裝與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激增。該組織日前發布的報告估計去年該日的總訂單共造成52,400噸的額外二氧化碳排放。數家電子商務公司已擬定措施來解決此問題,試圖以快遞公司可共享之重複使用的塑膠箱來取代紙箱,也試用可生物分解運輸袋與零膠帶盒子,但環保人士認為努力仍然不足。中國大陸包裝廢棄物問題不僅在光棍節當天發生,中國大陸的國家郵政局(下稱SPB)預測,整體物流量將持續增加,預計西元2018年的包裹量將達到500億個,超過西元2016年的300億個。中國大陸正為資助處理大量廢棄白色家電、消費電子產品與電池所需的基礎建設所苦,其鋼鐵、玻璃或紡織等產業的整體回收率仍低於國際同行。SPB在西元2016年發布新準則,要求物流公司在西元2020年年底前淘汰不合格的包裝產品,並建立合適的回收系統。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列出各國氣候表現排名(20171116_GEARS OF BIZ 連結7)

德國環境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日前發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下稱CCPI)報告,根據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與氣候政策對56個國家與歐盟進行排名。瑞典、立陶宛與摩洛哥的得分最高,而南韓、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則殿後。德國如同去年,因大量使用煤炭被排在相對較低的第22名。好消息是比起西元2016年的CCPI,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成長率已下降,而壞消息是,如同去年,沒有國家在能源政策上表現好到可獲得「極佳」排名。報告作者指出,瑞典儘管因排放量下降與能源結構中再生能源的高比例而高居榜首,卻仍缺乏企圖心;該國西元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仍不足以讓全球暖化維持在2度以下。英國的碳定價與數項法規是趨動該國成功的主因,該國的離岸風電及朝循環經濟轉型讓其在CCPI中排名第8德國已承諾在西元2020年前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但至今所採取的措施僅允許屆時減少約30%。南韓因其再生能源比例仍相當低,則排名倒數第3

創新與高資源效率都市水系統的實施取決於廣泛的合作(20171116_European Commission 8)

都市水系統(urban water systems)管理城市地區的水資源,包括供水與污水處理及處置等。儘管近期許多研究提出水系統突破性創新作法,例如分離產生的污水以用於熱回收或重複使用等不同用途,在德國這些通常僅是家戶或街區規模的試點計畫。為找出可能促進創新技術被更廣泛使用的措施,研究人員進行文獻回顧、24次專家訪談,並與公用事業公司、水利部門及其他感興趣專業人士舉行6次研討會,蒐集其對創新水技術的知識與意見。研究人員分析結果以探討哪些策略性機會可被用來促進創新都市水系統,做為德國漢堡市與法蘭克福市netWORK 3計畫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總結指出,都市水系統上的創新不能僅從單一公司或公用事業的觀點看,而是需要公共部門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在整個過程中的合作,且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強度也可能隨著時間改變(規劃、執行、運作)。新商業機會可以提供誘因,同時結合能源與資源保護目標,以及綠色基礎設施(例如透過灌溉用水的供應)的綜效也顯示跨組織合作以優化未來都市水系統利益的重要性。

印度對抗空氣污染的緊急行動具有經濟意義(20171114_OECD INSIGHTS 9)

德里在西元201711月的嚴重空氣污染使印度醫學會(Indian Medical Association)宣布其為緊急公共衞生事件,其高峰值高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水平的25倍以上。這種情形在印度德里及全球其他城市已越來越普遍,這是生質燃燒、燃煤電廠、農業特別是農廢燃燒,以及柴油運輸等排放造成。根據「刺絡針」(Lancet)發布之最新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在西元2016年,印度戶外空氣污染造成超過100萬人早逝,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評估,這些早逝造成的損失超過8,0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與痛苦、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等相關的其他社會成本。空氣污染也會造成如醫療支出及工作日損失等的經濟成本。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預測,人類如果再不採取具企圖心的行動,最有害的細懸浮微粒(PM2.5)人口加權平均濃度在西元2060年前將增加3倍。因暴露於污染而早逝的人口預計將增加5倍。由於早逝人數及與每個早逝相關的價值增加,空氣污染造成早逝的社會成本也可能增加1533倍。

菲律賓將使用無人機監測工業空氣污染(20171117_denr.gov.ph 連結10)

菲律賓即將在馬尼拉大都會的上空使用無人機監測工業區的排放水平。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署(DENR)近期與菲律賓環保組織CAPMI(Clean Air Philippines Movement Inc.)聯手在新啟動的「清潔空氣巡邏」(Clean Air Patrol)計畫下,部署能夠偵測空氣污染的無人機。該署表示,該計畫將使該署特別是其環境管理局(EMB)有能力找出正在污染環境的工廠、煉油廠與發電廠。該計畫將在馬尼拉大都會試行,最後並在全國其他城市地區複製。每架無人機都具有定位、夜視與熱能探測功能,可偵測熱與溫度的來源,也可根據數據採集方式辨識空氣污染物。這種無人機的偵測範圍為離源頭26公里,初期將由持有證照的駕駛人員每週操作3架無人機飛行於馬尼拉大都會上空。該計畫將不會聚焦在汽車等移動源,只會針對如工廠等固定源以及露天焚燒與建築工地等。如果發現污染,環境管理局將對排放的企業發出提醒,並要求提交含有時間表的合規計畫,然後監督其承諾的履行。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環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