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70424~20170430)(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70512才提供)

中國大量使用煤炭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影響-20170512.jpg - 日誌用相簿Photo credi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via Visualhunt.com / No known copyright restrictions

歐盟理事會通過新的汞排放限制法規(20170425_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連結1)

歐盟理事會在西元2017425日通過與汞及汞化合物之人為排放有關的法規,新法規將提供高標準的保護並減少汞相關活動與製程所產生的污染。該法規建立歐盟層級的措施與條件,以控制及限制包括汞、汞化合物與汞混合物的使用、儲存與交易;加汞產品的製造、使用與交易;汞在牙科汞合金中的使用;以及確保汞廢棄物可被適當管理等。諸如汞的開採、在產品與工業過程中使用汞、手工及小規模煉金,以及煤燃燒與汞廢棄物的管理等活動都可能是汞排放來源。新規定將提升法規明確性與透明度,並將從西元201811起取代歐盟第1102/2008號條例正式上路。汞具有高傳輸性,因此汞污染必須以國際規格共同加以防制。該新法規將透過制定條款,允許歐盟及其成員國通過、批准及實施「水俣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來解決此問題。

城市聯盟將建立線上汽車評分系統(20170427_Eco-business 連結2)

去(西元2016)年,全球消費者購買8,800萬輛車,創歷年銷量新紀錄。但如果城市要履行巴黎氣候協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就必須讓汽車的排放量降得更低。城市聯盟正透過世界各城市的法規與購買條件限制對汽車製造商施壓。倫敦與巴黎市長日前公布可行的解決方案,將建立線上的汽車「評分」系統,以保障消費者的權力。由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支持下開發的新評分系統,將使用遙感與可攜式監測設備,以便更準確地掌握車輛在行進中的情況。倫敦市長表示,這將為倫敦市民,提供路上或展示場之新的汽車及廂型車真正、準確及獨立的排放評估。城市領導人希望,新系統上路的成果能讓消費者在購車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並激勵製造商設計更環保的車。馬德里、墨西哥、米蘭、莫斯科、首爾、奧斯陸和東京也考量引進此評分系統。同時,美國許多城市也正對汽車公司施壓,雖然電動汽車在西元2016占美國汽車銷量不到1%,但各市政府仍希望透過將各車廠之車隊替換成電動車來提高此比率。

韓國舉辦「對抗氣候變遷的熱浪調適策略」全球會議(20170426_ Korean MOE 連結3)

韓國環境部西元2017426日於釜山舉辦「對抗氣候變遷的熱浪調適策略」全球會議,目的在討論韓國及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遷導致之熱浪及城市熱島效應加劇情況的最新政策走向,同時尋求解決方案。韓國環境研究所、釜山發展研究院、日本國土交通運輸部研究員與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別在會議上對「韓國熱浪調適」的關鍵現象進行解析、說明城市熱島效應現況與緩解措施、介紹日本城市的熱浪調適政策,以及介紹根據案例研究及控制模擬方法對熱島效應的預測等。由於氣候變遷,許多國家包括韓國的熱浪及城市熱島效應不斷加劇。例如西元20168月韓國熱浪天數為16.7天,創西元1973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而罹患炎熱相關疾病的人數則達2,12517人死亡),為西元2015年的2倍。世界各國為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已採取的對策包括城市綠化、強化城市溪流及城市通風、擴大再生能源占比,以及在建築物上裝設冷屋頂(Cool Roof)等。

歐洲化學總署關切高風險化學品潛在危害資訊不足問題(20170425_ENDSEUROPE 連結4)

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日前表示,鑑識潛在的危險物質已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欠缺這些物質使用情形與潛在危害的資訊。該署在其發表的年度進度報告中指出,已經要求廠商提供欠缺使用情形與潛在危害資訊之540種潛在危險化學品的進一步數據。報告指出,去(西元2016)年人工篩選的184種物質中,72%需要該署採取進一步行動,通常是因為在依法查驗後仍發現有必要獲得更多數據。該署表示,自西元2013年制定「路徑圖」後,歐盟會員國提出的900種化學品中約600種已經過篩檢,但因為相關資料不足,其中仍有540種有必要做進一步審查,而近乎一半的案件檔案都正被檢視是否有管制的必要。報告指出,大約85%的化學品需要澄清是否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與毒性、內分泌干擾及/或致癌、致突變、對生殖有毒等性質。該署可望在西元2020年前將所有目前已知的高度關切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SVHC)列入「候選清單」(Candidate List)中。

倫敦推出循環經濟轉型支援計畫(20170425_edie 5)

倫敦於425日推出協助中小企業採行及擴大資源高效商業模式的新型企業支援計畫。倫敦廢棄物與回收委員會(London Waste and Recycling Board, LWARB)希望這項屬於35,000萬英鎊計畫的一部分,能啟動倫敦市長所發起的活動,亦即在西元2030年前達到65的回收率以及在西元2050年前成為零碳城市的挑戰。這項計畫將免費提供中小企業實用的協助與建議,以找出循環經濟商機;由高技能企業顧問組成的團隊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研討會及提供一對一的企業支援,並將支援既有的循環型企業克服成長障礙及提升競爭力。在循環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食物浪費尤其是特別令人擔憂的問題;倫敦的消費者一年統計共丟棄約14億美元的食品,並產生約210萬噸的碳排放。為能解決這個問題,該委員會於西元20173宣布倫敦市有9個行政區將推動旅館及餐飲服務業減少丟棄食物,每年估計可減量達90萬噸。

新永續採購標準ISO 20400出爐(20170425_edie 連結6)

世界第1個旨在提高供應鏈透明度的永續採購國際標準已經出爐,可供試圖將永續性整合進採購流程的機構採用。此「ISO 20400:永續採購標準」(Sustainable Procurement Standard )取代了英國的「BS 89032010永續採購的原則與架構」標準,係參考來自40個國家,包括英國標準協會的專家與產業機構的意見制訂。ISO 20400適用於任何規模或所在地的公共或私人機構,它詳細列出採購活動不同層面應納入的永續性影響與考量,更新BS 8903將生命週期分析、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及全球成本等新概念等皆納入考量。然而,新標準雖描述組織如何可將有效的採購步驟整合進現有的採購方法中,卻未對改變採購方法本身提出建議。

科學家使用奈米技術開發出創新的漏油清除方法(20170430_HazMat 連結7 )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創新實驗室」使用奈米技術開發出清除漏油的革命性方法,該系統並獲得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170萬美元的資助以支持其研究發展。使用奈米碳管網結合其他礦物與聚合物,該系統功能形同吸收水面下油污的海綿;當吸入的油完全飽和後,將該吸收網從水中移除並使之曝露於熱、電力或紫外線,收集的油污便能排出再進行後續處理。過去的研究顯示,該系統能有效清除100%的漏油,即便是水面下較重的油污也不放過。不僅如此,此系統也能回收油污重新使用,因此可減少部分漏油清除的成本;它遠比目前常用的利用浮柵(floating boom)與水面除油(skimming oil)等圍阻漏油的方法有效。該團隊正致力於開發模廠系統,並預計於2年內開始進行實地測試。

殼牌公司研究指出大幅減少化石燃料將可有效實現巴黎協議(20170427_Eco-Business 連結8)

「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 ETC)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界各國要實現巴黎協議的目標,全球煤用量在未來25年內約需減少70%、石油用量需減少30、而天然氣用量在西元2040年前則只容許增加2%以下。該報告提出維持氣溫升幅「遠低於」高於工業革命攝氏2度的路徑,與巴黎氣候變遷協議較低的目標一致。報告認為此路徑具有很大挑戰性,但卻是「技術與經濟可行的」,而且將帶來「重要的附加社會效益與經濟機會」。此路徑的關鍵元素包括風力與太陽能至西元2040年占世界能源供應總量的45%,而其他零碳能源包括核能與水力需達35%。此路徑的大綱與國際能源總署的2C情境類似。然而有專家指出,該報告結論並未考量現實世界狀況,主要的問題在於正在轉型的政治面,而非經濟面或技術面。然而,該報告也帶來新訊息,因為該委員會是由來自包括大型石油企業如殼牌(Shell)及公共事業公司奇異(General Electric)等的代表所組成。換言之,數個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現在也同意,未來往低碳前進,不僅技術與經濟可行,也意味著無限商機。

中國大量使用煤炭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嚴重影響(20170424_PHYS.ORG 連結9)

中國將煤炭轉化為天然氣每年可防止數以萬計的人口過早死亡。但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國家轉換大量煤炭儲備可讓較少煙霧生成物質進入空氣中,卻將破壞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美國與中國的研究人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藉由將西部省份劣質煤炭轉為合成天然氣,可以防止每年2萬至41,000的人口過早死亡。然而,中國規劃興建的一系列新型煤氣廠將會大幅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氣候專家表示,相較於直接燃煤電力,將煤炭轉換為天然氣,然後用天然氣發電可能產生高達2倍或甚至更多的二氧化碳。合成天然氣在製造期間或當做燃料燃燒時都會產生二氧化碳。綠色和平組織預估燃煤天然氣廠將使中國至西元2020年時每年增加約4.09億公噸的二氧化碳,而這是中國西元2016年總排放量的4%左右,將讓政府規劃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更難實現。

研究顯示多倫多地鐵站內測得高濃度空氣污染(20170425_PHY.ORG連結10)

多倫多大學工程系教授格雷•埃文斯(Greg Evans)進行的研究顯示,地鐵會增加人們暴露於某些污染物的風險,而多倫多地鐵的污染程度是該國捷運系統中之最高者。該研究是使用西元2010年夏季至西元2011年冬季多倫多地鐵月台與車廂內的採樣分析數據。埃文斯與他的學生使用可攜式探測器測量空氣中的懸浮粒狀物含量,發現濃度比外在環境高出許多。埃文斯表示,多倫多典型的室外PM2.5濃度約為每立方尺10微克,但是在多倫多地鐵的月台與火車上卻測得高達100微克/每立方尺。團隊分析微粒的組成後發現,金屬濃度相當高,而錳、鐵所占比例則與鋼鐵中含量類似。此微粒組成顯示係由車輪與鐵軌之間的磨擦所產生微小的鋼顆粒所造成,而每當火車進站時,前方受壓的空氣會造成此些顆粒與其他軌道邊的灰塵揚起。另外,該團隊在該地鐵地面上的車站測得的PM2.5濃度僅為地下化車站的一半,而溫哥華大部分位於地面上的捷運系統測得的平均PM2.5濃度也僅為17微克/每立方公尺。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能協助加拿大交通規劃人員,以改善通勤者的空氣品質;建議可透過升級的通風系統與清理灰塵,減少乘客於地鐵站內的污染暴露程度。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環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

延伸閱讀
環保署的國際環保新聞週報空窗期長達4個月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