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1126~2016120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1218才提供)

北極冰蓋融化可能觸發無法管控的全球氣候變遷.jpg - 日誌用相簿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1126~2016120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1218才提供)

美國環保署公告新毒性物質管理法下首批應評估化學品(20161129_ USEPA 連結1)

美國環保署日前公布在毒性物質管理法改革下,其將評估首批包括1,4-二氧陸圜、1-溴丙烷、石棉、四氯化碳等的10項化學物質是否對人體健康與環境具潛在風險。修正後的毒性物質管理法要求美國環保署在西元20161219日前公布這些化學物質的名單,這些物質是從該署西元2014毒性物質管理法工作計畫中之90項根據其高有害與暴露潛在風險之化學物質名單中所選出。一旦該名單公布於聯邦公報,便必須在3內完成這些化學物質風險評估的法定期限,而此評估將決定這些化學物質是否對人體健康與環境構成不合理風險,倘若是,美國環保署必須在2年內降低該風險。依照新修正的法規,美國環保署必須公布每一項化學品的範疇界定文件,包括危險因素、暴露、使用條件,以及該署計劃在評估中考量之可能受到暴露的族群(subpopulation)未來將有更多化學品被指定必須受到評估,而所有剩餘的工作計畫化學品都將受到檢討。毒性物質管理法要求美國環保署在西元2019年底前必須在任何時間都有至少20項化學品在進行風險評估中。

美國環保署公布改善飲用水安全與可靠性行動計畫(20161130_ USEPA連結2)

美國環保署日前公布1項改善飲用水安全及可靠性的行動計畫,呼籲所有層級的政府、公共事業、社區團體及其他利益相關人,通力合作提高飲用水的安全與可靠性。該計畫包含6項優先領域並確定出各項領域中所提議的行動,包括:建構在弱勢、小型與環境正義社區水利基礎設施融資與管理的能力,行動包括推出促進區域夥伴計畫的國家提案等;加強「安全飲用水法」的監督,行動包括進行「安全飲用水法」遵法資料報告電子化等;強化水源保護與飲用水供應的復原力,行動包括更新與進行水源脆弱性評估等;處理未受規範污染物的問題;改善有關飲用水安全性的透明度、公眾教育與風險溝通;降低鉛污染風險。美國的飲用水目前仍是全球最安全的飲用水之一,然而飲用水部門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諸如老舊的基礎設施、有限的融資與管理能力、新興污染物、水源污染及來自旱災與其他氣候事件的衝擊等。

倫敦推出支援企業擴大循環經濟模式的3年計畫(20161125_ Edie 連結3)

倫敦廢棄物與回收委員會(London Waste and Recycling Board, LWARB)推出一項新的企業支援計畫,以促進倫敦的中小企業採行及擴大循環性商業模式。該計畫將提供中小企業找出循環經濟商機之免費且實用的協助與建議。擁有高技能的企業顧問團隊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研討會及提供一對一的企業支持,也將支持既有的循環性企業克服成長障礙與提升競爭力。倫敦廢棄物與回收委員會營運長表示,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整個供應鏈通力合作,並改變企業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有意成為循環性企業,中小企業將有機會提出克服企業在轉型時所面臨挑戰的創新辦法。此為期3年的計畫將自西元20171月啟動,為明年該委員會將推出之為具循環經濟企圖心之中小企業舉辦的一系列投資計畫之一。

新加坡向47所小學推出互動式線上環境宣導平台(20161119_ NEA連結4)

新加坡的「我是環保勇士」(“I’M AN ECO-KNIGHT!”)環境宣導計畫,即將向新加坡中央區的47所小學推出一互動式線上平台。新加坡國家衛生部長及國家環境署執行長等官員日前聯手啟動此電子教學模組。「我是環保勇士」計畫於西元2014年推出,初期是針對學齡前兒童,至今已受到56所幼兒園採用。在西元2015年,該計畫擴大至小學學生,旨在灌輸他們良好的環保作法及培養年輕環境大使。此互動式電子模組的開發是為了迎合嫻熟科技的年輕族群,以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它包括涵蓋登革熱防治、資源保護及氣候變遷等主題的互動式學習元素,學生可透過「清潔與綠色新加坡」入口網站登入操作。借助虛擬指南與互動式測驗,該網站使學習變得不僅有趣,也很實用。學生可吸取有用資訊,也可透過簡短的測驗測試其知識與技能;在完成每項主題後,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分數頒發證書。這些內容也附有簡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電子模組後有機會運用其知識。

中國大陸宣布針對關鍵產業實施排放許可制(20161127_Independent 連結5)

中國大陸將賦予發電廠及大型企業追蹤並限制其環境破壞之更重責任,首度要求它們自政府取得污染空氣與水質的許可。中國大陸國務院宣布,除了對特定污染物訂定許可限值外,此計畫也將允許政府在企業超過污染許可上限時,對其徵收規費或進行懲處;中國大陸也將此套系統與企業之總排放管制及環境影響評估系統進行連結。這套系統一開始將對燃煤發電業與製紙業發出許可,但最終預定在西元2020年前,全面套用至所有被「大氣污染防制行動計畫」(西元2013年)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西元2015年)列舉的「關鍵產業」。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部長表示,經過此次改革後,對所有排放污染物企業發出的許可,就如同企業特有的身分證,允許它們排放污染物,也做為其遵法的根本依據。以許可為基礎的該計畫,將取代原本與地理區域而非與特定公司連結的污染額度系統。學者表示,這些許可將成為記載污染物種類、排放強度、排放地點與公司使用何種污染處理設施等詳細資訊的官方文件。

德國研究顯示轉型至電動交通有明顯的經濟優勢(20161125_ UBA連結6)

由德國「應用生態研究所」(Öko-Institut)為德國環境署進行的研究表示,德國若要達成其氣候行動目標,其運輸部門必須在西元2050年前達到溫室氣候中和,這將需要該部門使用後化石燃料(post fossil fuels)及替代性技術。該研究針對至西元2050年的運輸部門能源供應發展出策略性計畫,並分析該部門所需之能源變革的經濟成本。該分析計算購車、加油站及充電設施的成本,以及整個西元2010年至2050年期間的能源供應。所有的運輸模式都被納入考量,並與汽油、柴油、煤油及重油等化石燃料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要達成運輸部門能源供應變革,電動交通的經濟成本最低。除直接使用於電動車的電力外,該研究也檢視以可再生電力製造之燃料於傳統內燃引擎(電力轉液態及電力轉氣態甲烷)的使用,以及以可再生電力製造之氫氣於燃料電池車(電力轉氣態氫)的使用。結果顯示,轉型至使用電動客車、廂型車與貨車等所需的額外成本比轉型至使用電力為主能源(electricity-based energy)所需成本約1/4。此外,此研究也明確顯示,設置充電站、加油站與馬路上方電力線等設施的總經濟成本相對較小;馬路上方電力線設置成本只占轉型至混合式電動卡車總成本的15%以下。

報告警告北極冰蓋融化可能觸發無法管控的全球氣候變遷(20161125_ The Guardian連結7 )

「北極復原力報告」(Arctic Resilience Report)發現,北極暖化的效應可能遠及印度洋的地區都將感受得到。該報告鄭重警告,該區的改變可能在全球層次造成無法控制的氣候變遷。北極目前的氣溫比一年中此時應有的溫度還高出約攝氏20度,科學家形容此為「破表」情形,海冰覆蓋範圍也是一年中此時曾記錄到的最低點。該報告舉出數項北極改變的臨界點,包括:植被生長於凍原上取代會反射的冰雪,以致更多熱被吸收;更多甲烷釋出;雪分配量改變提高海洋溫度,造成遠及亞洲的氣候模式改變;某些關鍵北極漁場的崩壞等。科學家多年來已預警,所謂的反饋機制可能突然發生,使北極原本相對緩慢的冰融化情形變成一種快速發生的現象,對全球暖化造成無法預測及可能無法復原的後果。北極冰蓋因能將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而協助冷卻海洋與空氣溫度,扮演著全球冷藏室的角色,冷卻吹到或流到此區的風與海流。

科學家發現讓細菌挨餓可提高一倍污水能源提取量(20161127_ New Atlas連結8)

拜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家團隊的研究之賜,全球試圖從污水提取熱能、沼氣甚至電力的努力,可能出現重大斬獲。生活污水因含有多種懸浮於其中的有機物質,是種潛在的能源來源。然而污水處理若要變得真正自給自足,必須找到自污水分離有機物質的高效率方法。現行的整個污水處理程序大約只能回收約20%30%的有機物,但比利時研究團隊發現可藉由讓污水中的細菌儘可能「挨餓」,來改善接觸穩定(contact stabilization)處理程序中有機物的捕獲率。此一新方式可從污水回收55%的有機物質,相較於現行的20%30%,是一大進步。據團隊計算,此一數字應足以讓污水處理廠在完全毋需外部供電的情況下,自給自足地進行污水處理。研究人員表示這代表民眾可節省電費,污水廠的處理流程也能變得更為能耗中和。目前研究人員正與美國華府水利局(DC Water)合作,將這套新技術運用在該局全尺寸污水處理設施的一部份程序中,下一步則是評估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可提升污水處理效率的程度。

全球首座商業化廢棄物轉天然氣廠即將動工興建(20161125_ Edie連結9)

一座創新型的廢棄物轉化天然氣(gas from waste)廠在完成融資後,將在英國斯溫頓(Swindon)市展開興建。耗資2,500萬英鎊的該設施將成為全球首座商業化的生物合成天然氣(bio-substitute natural gas, BioSNG)廠,完成後將每年自1萬噸的家庭廢棄物生產22吉瓦小時(GWh)的天然氣。它將使用「先進電漿電力」(Advanced Plasma Power)公司的「氣體電漿」氣化技術。生物合成天然氣的生產是一種使用氣化技術與甲烷化產出之氣體的熱化學流程,此種天然氣可透過既有的天然氣網絡傳輸,可使用於家庭、工商業供暖或其他熱電聯產(CHP)應用。開發商表示,該技術有潛能可每年提供100兆瓦小時的能源,足以為英國所有重型貨車供應燃料或滿足英國1/3家庭供暖需求;使用此種綠色天然氣為燃料的車輛造成的污染會比使用柴油少很多,特別適合城市內使用,同時也可減少家庭廢棄物的掩埋量。

澳洲公司在3大城市試行回收咖啡紙杯(20161125_ Eco-business連結10)

總部設在墨爾本的「閉環環境解決方案」(Closed Loop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司,日前宣布已完成在雪梨、墨爾本與布里斯本進行為期4週的試行計畫。此計畫在辦公大樓提供外帶咖啡紙杯專用的回收桶。昆士蘭大學估計澳洲每年產生超過10億個廢棄咖啡紙杯,由於杯內襯有防水層,並不適合被回收成紙板,因此在回收流中被視為污染物,最後只能送進掩埋場,並需要50才能分解。閉環公司則與英國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可以回收這些紙杯的Simply Cups技術。此技術可將使用過的紙杯轉為新的塑膠化合物,並不需分離紙與塑膠成份。此新聚合物可用來製造托盤、餐墊或其他物件。該公司在英國已透過此提案成功回收超過700個紙杯。為了評估消費者是否願意特地將用過的咖啡紙杯丟進專用垃圾筒,閉環公司在上述3座城市的3座辦公大樓設置咖啡杯回收筒,4週後總計回收1.2萬個紙杯,顯示咖啡飲用者會將外帶紙杯丟進專用的垃圾筒中。閉環公司將進一步研究物流與經濟因素,看設置回收設施是否具業務效益。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