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806~2016081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829才提供)

氣候現況報告確認地球持續發燒不退.gif - 日誌用相簿Credit: NOAA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806~2016081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829才提供)

歐盟執委會發布新環境影響評估指引(20160803_ ENDS連結1)

歐盟執委會日前發布指引,協助成員國依據修正後之「環境影響評估指令」(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irective, EIA)進行環境評估的效率提升。該修正版指令於西元2014生效,旨在簡化評估計畫案潛在環境影響的規定,同時也更強調那些被認為越來越重要的領域,如資源效率、氣候變遷與災害預防等。該指引確認出成員國可在聯合程序(單一評估)及/或協調程序(由指定主管機關協調多項評估)的架構,簡化不同環境影響評估的方式。它描述製作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諮詢、民眾參與及做出決定之最佳實務作法,以協助達成該修正後指令的主要目標─使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更容易讓民眾瞭解、改善報告的品質與內容,以及使決策過程更透明,特別是有關授予規劃許可。該指引指出,整個評估過程中必須有民眾參與及諮詢的規劃存在─「建議讓民眾儘早參與,如在報告範疇界定階段」。該指引也鼓勵相關主管機關及進行評估的開發者,設置通報民眾與進行民眾諮詢之「合理」最大時限,使過程進行得更順暢、更有效率。

加州可能讓民眾投票表決氣候計畫(20160805_ Scientific American連結2)

美國加州政府想要將氣候變遷政策延續至西元2020年之後的立法努力,證實比決策者原本預期要困難許多。該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的執行秘書麥法登表示決心將加州的氣候目標立法,或透過民意表決鞏固,但後者最快可能要等到西元2018年。加州官員原認為布朗透過行政命令訂定西元2030年排放必須比西1990年水準減少40%的目標,已經足以讓加州繼續訂定西元2020年以後的法規,但麥法登的談話似乎默認行政命令仍然不夠。加州空氣資源局日前甫公布至西元2031年如何符合依美國環保署清潔電力計畫(Clean Power Plan)制定之聯邦溫室氣體標準的藍圖草案,該藍圖設想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做為主要工具。麥法登強調對該州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的承諾,但由於大家擔心西元2020年後該制度不會延續,因此市場需求低迷,也讓此計畫面臨立法的不確定性。訴諸選民投票可規避經過州議會同意的需求,特別是州議會對溫室氣體法規的反彈力道似乎比民眾還要強烈。日前發表的民調顯示,68%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將加州的排放目標延長至西元2030年。

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最新旅館永續性基準指數(20160804_ Eco-business連結3)

美國康乃爾大學與11家國際旅館企業合作,於日前發表一套測量旅館永續水平的最新基準。該指數的發表旨在讓旅館所有人、從業人員與購買人可以檢視並瞭解其旅館水電用量及碳排放的一項持續性計畫中之一環。2016年「康乃爾旅館永續性基準指數」(Cornell Hotel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 Index, CHSB)含有能源耗用、水耗用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基準數據,並將其進一步依不同類別與地理位置區分。根據主導該研究之Greenview公司執行長表示,該研究檢視全球8,880家旅館,而所產生的指數(目前已是第3版)含有氣候與旅館類型的新分類,以確保基準更為產業專屬。該指數也含有旅館所有人、經理人與購買人如何比較其旅館水電用量與基準的說明,以便分析其旅館耗用率之內部運作或原因,並進行必要調整以使耗用率降至環境友善範圍。欲計算活動碳足跡之活動籌辦人員,以及想瞭解其轄區內旅館水與能源使用量之市鎮官員,都可能發現此報告相當有用。

研究呼籲強化新農藥風險評估以保護傳粉動物(20160810_ ENDS連結4)

研究人員指出,必須強化新農藥立法的風險評估,才能保障如昆蟲、鳥類及哺乳動物等傳粉動物的未來。由歐盟資助的該研究凸顯一種稱為磺醯亞胺類(sulfoximines)的殺蟲劑,已漸被用來對抗新菸鹼類農藥的抗藥性,但人們對這些新化學品的安全性所知甚少,而其作用機制也類似新菸鹼類農藥。該報告呼籲農藥風險評估與法規應緊急將未來農藥之長期與互動影響,以及使用多種傳粉動物物種之適當實地測試納入考量。報告建議的其它措施包括促進病蟲害整合管理計畫之實施以減少農藥使用;透過技術創新使農藥噴灑飄移範圍減至最小;以及對奈米微粒農藥的影響進行更多的研究等。在更廣的層面上,研究人員透過「水平掃描」(horizon scanning)的程序來預測傳粉動物的未來威脅與機會,除農藥外,研究團隊也找出其它應注意的高優先領域,包括農業擴張、氣候變遷效應、新興病毒、新的受管理傳粉動物等。

歐盟研究提供繪製城市生態系統地圖指引(20160802_ Europa連結5)

一項歐盟的先導計畫顯示,都市生態系統的科學知識可在政策的不同階段,支援多種空間尺度的都市規劃,因此有助於永續城市決策。在10歐洲城市進行的該研究提供繪製城市生態系統地圖的指引,並包含一套評估城市生態系統及其提供服務之指標框架。此計畫提供如何安排地圖繪製與評估,以支援政策的實際案例與運用,同時也提供選擇生態系統狀態最終指標所需的專業知識。此外,該計畫也提供如何劃定城市生態系統、如何選擇適當的空間尺度,以及如何根據國家或歐盟資料庫(包括歐洲環境署的城市地圖集(Urban Atlas)及地方收集資訊如樹木位置等)繪製城市生態系統地圖的具體案例。

「氣候現況」報告確認地球持續發燒不退(20160802_ NOAA連結6)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國家環境資訊中心主導完成的年度「氣候現況」(State of the Climate)報告,確認西元2015年已超過西元2014,為19世紀中期至末期以來最熱的1年。去年創紀錄的高溫是長期全球暖化結合至少自西元1950年以來最強勁聖嬰現象所產生的結果。此報告共有450多位科學家參與,並發現大部分的氣候變遷指標皆持續反映與全球暖化一致的趨勢。該報告的重要發現包括: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及一氧化二氮等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在西元2015年皆創新高;全球地表溫度創新高;海洋表面溫度創新高;全球上層海洋熱含量創新高;西元2015年全球海平面創新高,比西元1993年觀測到的海平面還高約70公釐;熱帶氣旋的數量也遠超過平均數,西元2015年全球海洋共出現101個熱帶氣旋,遠超過西元1981-2010年平均的82個等

法國環境機構發表建物黴菌專家評估結果(20160801_ ANSES 連結7)

法國食品、環境暨職業衛生安全署日前發表建物黴菌專家評估結果。該署建議要預防黴菌在建物內產生,首先應強化相關產業間(建築、能源等)以及主管機關與公共團體之間的協調,其次則是改善對建物使用者的溝通。該署也建議透過法規的修正,以更有效地考量住宅黴菌暴露風險,來預防健康問題的發生,特別是對最易受影響的族群而言。該署進行的專家評估確認與黴菌暴露有關聯之已知呼吸性健康效應的存在,這些效應包括兒童及在工作場合受暴露成人之哮喘的發展或惡化,以及過敏性鼻炎等。評估顯示,某些族群暴露於黴菌時較容易發展病症,例如剛出生之嬰兒、患有哮喘之兒童與成人、具發展出過敏症狀傾向或患有過敏症者,以及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或患有長期呼吸性疾病者。此報告調查描述室內環境黴菌污染的不同方法,並比較與說明這些方法的優點與限制。

學者開發回收尿液製成天然肥料的技術(20160804_ Phys.org連結8)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學者與當地釀酒廠合作,收集顧客尿液以開發製成最終可能支持當地農業的天然肥料。該研究團隊的處理設施目前每日約可處理100加侖的尿液。學者指出,處理的步驟主要有三:水解、蒸餾與沈澱。第1個步驟使用自然存在細菌產生的酵素,將尿素轉成氨;第2個步驟以蒸汽在管柱的一端將氨蒸發,而在管柱的另一端使氨凝結成碳酸銨,成為可使用的氮肥;最後的步驟則在尿液中加入鎂鹽(Epsom salt)以回收磷酸鹽。整個流程可分離與淨化大部分的氮與磷酸鹽,使原本可能存在之藥物或感染性物質留於尿液中。學者表示,這些天然肥料可直接添加於農民已使用的滴灌系統中,並相信未來將可獲得有機農耕使用認證。該計畫下一階段將是與農民合作,生產適用於不同生長階段之不同作物的肥料。將尿液沖入馬桶會使營養物流入污水廠,其中的氮在處理後被排入大氣中;而一般氮肥的製造則是先自大氣取出氮再製成硝酸銨。該研究團隊的技術可以省略肥料生產的中間步驟,提升能源效率,並能節省沖馬桶所使用的水。

專家警告每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來得越來越早(20160808_ UNEP連結9)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家指出,根據「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88日是人類已用盡地球西元2016年可產出之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日子,此日又稱為「地球生態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該日每年到來的時間已越來越早,意味人類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消耗持續上升。目前,人類對自然的需求超過地球可再生量的64%,於是透過過度捕撈、過度砍伐森林與排放比自然可吸收之更多的碳進入大氣等方式,來填補需求空缺。透過比較人類的「生態足跡」(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需求)與地球的「生物容受力」(biocapacity)(自然產生這些資源的能力)可測量生態超載的程度。印度是僅次於中國與美國全球第3大生態足跡的國家,但其人均生態足跡僅全球排名第25印度的農業生產力與該國人口成長幾乎同步成長,因此其日漸高升之生態負債主要禍首是該國的碳足跡。於去年通過之永續發展目標與巴黎氣候協議已為人類帶來希望,而目前的技術也讓此新路徑可行。然而,要建立一個永續的世界,至少需要個人與集體心態的轉變。

義大利立法鼓勵公司捐贈食物以對抗食物浪費(20160803_ The Guardian連結10)

義大利已透過立法讓公司行號與農民能更便利地將食物捐給慈善團體,並鼓勵餐廳更常使用「外帶包」,以抑制食物浪費歪風。該國參議院日前通過的新法令,可協助義大利每年回收100萬噸的食物提供有需要的民眾。事實上,法國在6個月前也通過類似法規;不同的是法國的法規會處罰未遵守新法規的超市,強制要求它們將沒賣出的食物捐給慈善團體,但義大利法規則聚焦在提供讓公司更容易改變行為的誘因。據估計,義大利全國每年浪費高達510萬噸的食物。此新法規基本上是放寬會阻礙捐贈食物的規定,它明確指出已超過銷售期限的食物仍可以捐贈,並許可農民將沒賣出去的農產品轉運至慈善團體,而無須支付額外費用。此法規也准許公司捐出標示錯誤但安全無虞的食物。然而,鼓勵義大利人將在餐廳沒吃完的食物打包帶回家,可能是新法規設想的最大文化改變之一,因為在義大利很少民眾有此種要求。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延伸閱讀

本網誌「國際環保新聞週報」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