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227~20160304)(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316才提供)
印度新開發的氣候模型將用於聯合國氣候評估(20160302_ Eco-business連結1)
印度已展開開發該國氣候模型的計畫,因為既有的模型不足以研究極端降雨的增加並將它與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連結。既有的模型雖可就歷史上所觀察到的預測極端降雨事件增加情形,但並無法歸因於人類所引起的氣候變遷。此落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沒有自己的氣候模型。印度地球科學部官員表示,西元2016年年底前印度將擁有可建立該國氣候評估模型的計算能力,讓印度可以參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下一次評估。印度的「地球系統模型」(Earth System Model, ESM)是由印度熱帶氣象局開發,並預定在今年用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評估。根據西元2015年8月的美國氣象學會會報,該模型與觀察到的結果已有超過90%的一致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要求每個國家皆應試圖量化人類活動如何影響氣候。
美國環保署提議修改風險管理法規以促進化學製程安全 (20160225_ USEPA 連結2)
美國環保署提議修改其「風險管理計畫」(Risk Management Program, RMP)法規,以改善促進化學製程安全並協助地方緊急應變機關於事故之因應、在規劃及應對事故上協助地方緊急應變機關,並提升大眾對受規範來源化學風險的意識。此次提議的修正將透過下列要求來改進既有風險管理計畫要求,強化該計畫設施的化學安全:將「本質較安全的技術與設計」(Inherently Safer Technologies and Designs)評估納入「製程風險評估」(Process Hazard Assessment)中,以要求考量更安全的技術與替代方法;要求第3方稽核和根本原因分析,以找出可預防事故發生之製程安全改進之處;加強緊急應變規劃和準備要求,以確保設施和地方社區之間的協調合作;強化緊急應對規劃,以確保有足夠的緊急應變能力來減緩化學事故的影響;提升地方緊急事故規劃委員會(Local Emergency Planning Committees)和地方緊急應變官員的能力,以在個人和彼此間對緊急事故有更妥善的準備;改善大眾資訊取得以協助民眾瞭解風險管理計畫設施的風險等。
聯合國組織發表傳粉動物全球評估報告(20160227_ UNEP 連結3)
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EBS)日前發表評估報告,指出全球越來越多的傳粉動物物種正遭受多種壓力的逼迫朝向滅絕,但它也突顯數種有效保護傳粉動物種群的方法。此平台首次發布的「傳粉動物、傳粉和糧食生產主題評估」是進一步瞭解和管理全球生態系統關鍵元件的突破性作為,也是首份根據科學以及來自原住民和地方知識系統之現有知識所做的同類型評估。關於傳粉動物的重要數據包括:全球75%的糧食作物至少部分依靠傳粉;將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依靠某種程度的動物性傳粉等。此評估估計,16%的脊椎傳粉動物面臨全球滅絕威脅─對島嶼物種而言此比率是30%─並有更多滅絕發生的趨勢;雖然大部分的昆蟲類傳粉動物尚無全球性的評估,區域和國家的評估卻顯示有高度的威脅,特別是對蜂類和蝶類而言─超過40%的無脊椎動物在區域受到威脅。該報告也提出多種保護傳粉動物的作法選項,包括:在農業和都市地景維護或創造更多樣的傳粉動物棲地;透過減少農業的使用、找出替代性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來降低傳粉動物對農藥的暴露等。
報告指出歐盟立法禁用微塑膠困難重重(20160302_ENDS連結4)
顧問公司Eunomia向歐盟執委會表示,化妝品所含微塑膠造成海洋塑膠垃圾問題比各界認為的更嚴重,但立法禁用微塑膠卻可能困難重重。在西元2012年歐盟海域所發現的微塑膠有4%是來自化妝品產業,比至今業界和其它研究宣稱的都更高。全球許多國家已經禁止化妝品使用微塑膠,但歐盟的化妝品和化學品法規(REACH)以及生態設計指令等都未涵蓋微塑膠,而可涵蓋微塑膠之既有歐盟環保標章也都太模糊。顧問團認為,透過生態設計規範可能是最佳的方式。另外,該研究也檢視歐盟其他對抗海洋垃圾的措施,並與西元2015年歐盟執委會的另1份顧問報告有相同看法,即港口收受設備指令(Port Reception Facilities Directive)中對船主的誘因不足以促進港口廢棄物處置;漁船支付的押金太低,不足以勸阻海中排廢,且現有的機制也因缺乏所有歐盟港口統一的成本補償系統標準而受阻。
聯合國規劃在塞爾維亞進行土壤污染場址調查(20160225_ UNEP連結5)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啟動以地圖標示塞爾維亞共和國有待整治之受污染土壤場址,接受更密集檢視是否有土壤污染的用地類別包括與能源生產和化學或金屬工業相關的地點。此行動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rionmental Fund, GEF)執行之「透過土地使用壓力減緩與規劃強化跨產業土地管理」計畫所決定採取的。全球環境基金人員指出,此計畫對塞爾維亞相當重要,尤其對該國因申請成為歐盟會員國而即將進行的環境相關談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將為該國政府實施整治措施的能力建立基礎,提供官員蒐集受污染場址資料的訓練、認可一所可評估土壤樣本的國家實驗室。
美國佛州電廠冷卻渠道造成地下水鹽水污染(20160222_ Miami Herald連結6)
美國佛羅里達電力公司(FPL)於Turkey Point的冷卻渠道污染該州南部地下水後,佛州法官諭令該州環保主管機關與該廠必須清理這些問題渠道。法官發現,這些渠道造成巨大地下鹽水團(saltwater plume)的擴大,可能污染提供佛羅里達礁島群與部分邁阿密-戴德郡飲用水井。法官發現佛州環保局1年多前在附近城市、環保人士及採石業者的反對聲浪中,核准了有缺陷的管理計畫,佛州主管官員不但未能停止污染,還讓發電廠無需負責。多年來,佛羅里達電力公司發電廠一直否認這些有40年歷史的舊渠道造成已經朝內陸擴散4英里的鹽水團。而目前,該公司估計這些渠道每日灌注60萬磅的鹽水進入Biscayne蓄水層。儘管證據確鑿,佛州環保局仍向法官表示該局無法以具體罰則向業者開罰。
法國建議可使用第滅寧浸泡過的蚊帳以防制茲卡(20160226_ANSES 連結7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某些第滅寧浸泡過的蚊帳(deltamethrin-impregnated mosquito nets)來防止蚊媒疾病的傳播。在法國這些蚊帳並未獲得任何上市授權,因此無法在符合殺生物劑法規的情況下被使用。有鑑於流行性茲卡(Zika)目前已在美洲的法國屬地發生,法國公共衛生高級委員會建議法國就長效型第滅寧浸泡過的蚊帳使用要求免責(waiver)。在此背景下,法國生態部要求該國國家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署(French Agency for Food,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SES)緊急針對使用此類蚊帳的適當性發表意見。該署總結指出,在既有數據的基礎上,此類蚊帳的使用可被授權,但建議將蚊帳固定於嬰兒或兒童床四周,使他們無法觸及以確保不會將蚊帳放入口中。該署也建議,使用已經由世界衛生組織認可過效能的蚊帳;考量第滅寧對水生環境的毒性,清洗次數也應減至最低。
報告指出家庭廢棄物所含奈米物質風險研究的迫切性(20160222_ OECD 連結8)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最新報告「廢棄物流中的奈米物質:對其風險和影響的現有認識」指出,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工奈米物質進入家庭廢棄物流,最後流入環境,迫切需要進一步針對其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系統可能帶來風險的研究。報告指出,擁有最先進技術的廢棄物處理廠雖然可從廢棄物中收集大部分的奈米物質,全球大多數地區仍使用較低效率的處理程序,數量相當可觀的奈米物質因此很可能透過焚化爐排出的氣體、鋪在馬路上的灰、處理過的污水,或滲進土壤與水底泥的滲透水等被排入環境。最令人憂心的是乾燥與堆肥過的污水污泥中所含的奈米物質,因為常被施於農地做為肥料,而人工奈米材料進入土壤後的潛在轉變、其與植物及細菌間的作用及移轉至地表水等情況,人類都未曾深入研究。報告呼籲針對進入廢棄物流之奈米物質的數量與種類、其在處理設施中的情形、以及含奈米物質之殘餘廢棄物的潛在影響等進行研究,並建議對回收設施的工作人員採取更多的安全措施。
美國研究追蹤四氯化碳排放來源(20160229_ Phys.org連結9)
四氯化碳目前約占所有大氣中臭氧層破壞化學物質之10-15%,全球已多年禁止會使該氣體逸散至大氣的用途,但新研究指出,在美國四氯化碳被排入大氣的速度比向排放清冊通報的量要高出30至100倍。由美國科羅拉多州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CIRES)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共同進行的這項新研究顯示,這些美國境內預期外的排放來源,似乎與含氯化學品(如最終用來製造鐵氟龍與聚氯乙烯的化學品)的生產有關。研究顯示排放量最顯著的地區是墨西哥灣海岸區,以及科羅拉多州與加州。學者表示原因可能是已知排放源低報排放量,也可能來自未知的排放源,或是兩者皆是;也有可能是之前未被認為會造成顯著排放之其他與含氯化學品及產品製造地區有關的活動。美國四氯化碳的排放近年來約占全球排放的8%;如果此美國預期外的四氯化碳排放情形也發生在其它地方,就可充分解釋為何全球大氣四氯化碳降低的速度會如此緩慢。
研究顯示不良空氣品質與早產風險增加有關(20160225_ Europa連結10)
本研究利用環境品質指標(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EQI)探討西元2000至2005年間,美國5大領域(空氣、水、土地、建物與社會族群)之環境品質與早產風險間的關係,同時也探究結合這5大類別的單一環境品質(EQI)領域對早產風險產生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在郡層級之4種都市-鄉村類別中,不良空氣品質都與早產案例的增加有關,但並未發現早產與水、建物與土地領域的品質有關。社會族群因素對早產的影響在各種都市-鄉村類別有所不同,不過只有大都會地區社會人口貧窮情形的增加與早產出現明顯關聯,在非大都會之都市地區、較未都市化地區與鄉村/偏遠地區,社會族群弱勢情況的增加反而與較低的早產風險出現關聯。此外,無論是從郡層級或從個人機率比例來看,綜合的環境品質指標顯示惡化的環境品質與早產風險的降低有關,即便已將空氣品質與早產風險增加的關聯納入考量,這也突顯在確認健康風險時,考量不同環境領域與潛在因果機制的重要性。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瀏覽人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