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1219~20151225)(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108才提供)

義大利蜂與睡蓮-蜜蜂科-嘉義縣竹崎鄉光華村茄冬仔綠花園民宿水生池-20061106-賴鵬智攝-縮-後製.JPG - 日誌用相簿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1219~20151225)(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108才提供)

歐盟發表運輸與環境政策整合報告(20151214_ EEA連結1)

歐洲環境署發表「西元2015年評估15年之運輸與環境政策整合」報告,分析自西元2000年以來運輸部門(貨運與客運)的演變及對環境的影響。此報告總結指出,運輸部門的去碳化不僅需要技術上的解決方法,也需要刺激行為改變的政策,包括運輸外部成本的正確定價,以及刺激永續運輸模式使用的規劃方法。此報告提及的事實包括:西元2013年運輸部門占將近1/4的歐盟總溫室氣體排放(排除國際航空和海洋排放下降至1/5占比),客車(passenger cars)貢獻約45%、重型車輛貢獻20%之排放;道路交通噪音,無論是在都市地區內或外,仍是歐盟環境噪音的最重要來源。模式轉變(modal shift)是歐盟去碳化目標的中心元素,因為單靠能源效率提升往往不足以降低運輸的環境影響。若要達成預期的模式轉變可能需要顯著的基礎設施投資,並配合其他促進更環境友善交通模式的措施才行。

美國參眾兩院迅速通過禁用微珠法案(20151222_ New York Times 連結2)

美國眾議院在12月初通過「西元2015年水域無微珠法案」(Microbead-Free Waters Act of 2015)1週之後又經參議院一致通過,它將禁用已普遍被添加於去角質洗面霜和牙膏等美容與照護用品以提供磨砂效果之塑膠微珠。根據此法規,企業必須在西元20177月底前停止在其產品中添加此種微珠。最初提出此法案的眾議員表示,該法於眾參兩院如此快速通過是因為支持者很多,但反對者很少。包括伊利諾州和加州等數州最近才通過微珠禁令,全美超過一半的州都在考慮跟進。在紐約州,類似的禁令已在議會審查,該州許多郡已各自實施禁令,其中某些還要求產品在西元20162月底前必須重新配製或自商場下架。

美國因土地轉植生質燃料作物導致野生蜂類減少(20151222_ BBC 連結3)

根據美國首次的全國野生蜂類分布調查,野生蜂類總數在約1/4美國地區都呈現下降。研究人員表示,倘若此趨勢持續,將使農作成本上揚並使生產趨於不穩。調查顯示,西元2008年至西元2013年間野生蜂類在美國主要農業區如加州、中西部、大平原與密西西比河谷可能減少23%,同時39%美國仰賴授粉昆蟲的農地,蜜蜂供應與授粉需求出現顯著失衡。野生蜂類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質燃料的需求讓更多土地被轉成種植穀類作物。美國法律規定,所有市售汽油必須至少包含10%的乙醇,而這些乙醇大多是由玉米製成。在野生蜂類數量減少最多的地區,玉米種植量則增加200%。在歐洲,蜜蜂數目驟減的關切焦點在於新菸鹼類化學品對各種昆蟲的衝擊,而此項研究並無法得到農藥使用的明確資訊,但研究人員並不懷疑這些化學品也造成衝擊。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檢視調查地圖,可發現蜂類數量最低的地區基本上也是美國的密集農業地區。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更新有關產品所含有害物質的指引(20151218_ENDS 連結4)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更新1項與產品組件所含有害化學品相關的指引。今年9月歐盟法院裁決,「高度關切物質」含量超過0.1%時必須通報的既有規定適用於產品的組件,也適用於組成後的產品。歐洲化學品管理署表示,此更新版指引僅修正指引中不符合法院裁決之有關0.1%限值的內容,並指出當組件在生產過程中已具備形狀、表面或設計時,或只要它們尚未變成廢棄物時,都應被定義成「物品」(articles)。歐洲化學品管理署將在整個諮詢程序結束後,在西元2016年底發布更全面性的更新版指引,同時也決定在西元2017年下半年啟動聚焦於執行新條款的先導方案。

英國公布實施空品淨化區的最終計畫(20151218_ ENDS連結5)

英國政府已確定實施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該國5個城市的計畫,以符合歐盟空氣污染標準。根據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日前發布的計畫,西元2020年前將在BirminghamLeedsSouthamptonNottinghamDerby5個城市實施空品淨化區(clean air zones, CAZs),較老舊的公車、巴士、計程車和貨車進入這些城市將必須付費,而較乾淨的車輛則不必。在BirminghamLeeds實施的是涵蓋較廣的措施,它們的空品淨化區將延伸涵蓋較老舊的柴油動力廂型車,也必須落實「停轉乘」(park-and-ride)機制、改變道路佈設以及提供替代性燃料如液化石油氣和充電點等的基礎設施。而此5個城市之外的其餘城市則可自由採行空品淨化區。空品淨化區分4種等級,最嚴格的D級會涵蓋私用車輛。倫敦已擬妥西元2020年實施「超低排放區」計畫,此種超低排放區大致相當於D級的空品淨化區。

研究呼籲應擴大對內陸有害藻華的瞭解與監測(20151222_ Phys.org 連結6)

「環境毒理學和化學」(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期刊的1項研究探討內陸地表水品質評估、有害藻華研究和管理作法,以找出目前的挑戰和辦法來對抗有害藻華對公眾健康和環境帶來的威脅。全球有害藻華的規模、頻率和持續時間似乎都在增加,這些事件很難預測,且會隨著物種和環境條件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在美國與加拿大,許多州、部落和領地並沒有正式的內陸地表水體有害藻華或藻類毒素監測計畫。甚至,在歐洲與美國的某些情況,水質檢驗的是優先污染物質,但有害藻華或其毒物並未被包括在這些物質內。該研究主要作者指出,人們必須調整環境評估和管理作法,來因應此一潛在的變革性威脅。他並與來自政府機關、學界和業界的其它協同作者呼籲毒理學家、風險評估專業人士、生態學家、醫務人員和公共衛生執業人員通力合作,擴大對有害藻華的基本瞭解、增加內陸水體的監測及訂定明確的環境保護目標。

地方領袖承諾減碳展現「巴黎精神」(20151218_DW 連結7)

城市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報告指出,僅約500座城市就占了目前至西元2030年全球與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成長來源的一半。巴黎氣候峰會期間,巴黎市長與紐約前市長彭博,共同主持「地方領袖氣候峰會」(Climate Summit for Local Leaders)。會議中與會人士展現企圖心,希望在西元2030年前達成每年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達37億噸。學者指出,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重要元素之一是致力於更廣泛的參與,許多政府官員連所在城市每日的碳足跡都不清楚;此外,首要的要素就是資金,資金對於達成需要的轉型永遠不嫌多,其中關鍵在於利用有限的政府資金引出民間資金,以達成需要的規模。關於這點,全球各地城市已取得顯著進展。西元2014年南非約翰尼斯堡規劃出第1個綠色債券,並使其與股市連動以動員民間投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表調整交通政策以因應氣候變遷報告(20151218_UBA 連結8)

經濟與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新報告「調整交通政策以因應氣候變遷」(Adapting transport policy to climate change)討論德國、日本和紐西蘭等國如何調整其交通政策以更能因應氣候變遷的實例,此報告亦檢視評估溫室氣體造成之經濟損失的主要挑戰。3個關鍵挑戰為氣候損害之財務估算、不確定性的處理以及折現(discounting)也就是有關如何考量環境政策措施之未來成本與利益。氣候變遷政策最能說明氣候變遷減緩措施比無行動所招致之損害與清理及調適措施的成本更低。此報告附件根據德國聯邦環境署之「環境成本估算方法慣例2.0(Methodological Convention 2.0 for Estimates of Environmental Costs)凸顯氣候損害、不確定性和折現估算的關鍵元素。

韓國環境部發表野生生物保育總體計畫(20151218_ Korean MOE 連結9)

韓國環境部已擬定第3次野生生物保育總體計畫,以保護包括瀕危物種在內的野生動植物和棲地。此計畫旨在實現朝鮮半島與野生生物和諧共存的目標,包含5項執行策略和17項具體任務,以利用系統性方式管理及保護野生生物因應漸增威脅。該計畫含有反映出環境政策改變的新任務,如建立保護野生生物因應氣候變遷的基礎等。執行策略下的具體任務包括:針對野生生物系統性保護和管理進行分階段之瀕危物種復育;為因應氣候變遷,密切觀測易受氣候變遷危害之生態系統和物種,並擴大風險因素的評估;透過各種資訊來源來補充野生生物和棲地研究之不足,鼓勵民眾以及政府機關聘用之專家的參與;建立包括「國家瀕危物種復育中心」和「國家野生生物健康研究院」等專門機構,並培養專家以強化野生生物保護和管理;透過推動與北韓共同發行朝鮮半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來促進該領域的合作等。

鋰在魚類短期暴露後會在其血漿與腦內累積(20151217_Europa 連結10)

鋰在電池、合金與藥物的使用很可能會持續增加,雖然「西元2006年歐盟電池指令」限制重金屬(如鎘或汞)在電池或蓄能器中的使用,卻未包含任何有關鋰電池的具體條款。研究調查虹鱒短期暴露於鋰所產生的效果,發現鋰對魚類具有高度的生物可利用性(bioavailable)。虹鱒接觸鋰短短8小時後,血漿中的鋰離子濃度就會增加,而腦中鋰離子濃度2天後也會增加。接觸4天後,腦中的鋰濃度已經是血漿鋰濃度的44%顯示鋰已經有效跨越血管和腦之間的障礙。此外,這些魚類血漿中的鈉與鈣等主要離子也開始耗竭,而腦中的鈉、鎂、鉀與銨也跟著耗竭,這對魚類的身體系統與細胞功能將帶來嚴重衝擊。此外,接觸2天後虹鱒血漿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濃度也會增加,顯示鋰可能會干擾自由脂肪酸的新陳代謝。本研究顯示,鋰在水生態環境中對於魚類具有高度生物可利用性,學者因此認為人們有必要量測地表水、污水與飲用水中的鋰濃度。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