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1212~20151218)(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51230才提供)

水筆仔-1-紅樹科-香港濕地公園-20091223-賴鵬智攝.JPG - 日誌用相簿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1212~20151218)(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51230才提供)

巴黎氣候峰會通過全球性氣候協議(20151212_ ENS連結1)

來自195國的代表日前歡慶「巴黎氣候協議(Paris Climate Agreement) 」的通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欣慰地指出,此巴黎氣候變遷協議是人類和地球的巨大勝利。該協議將於西元2020年生效,並於西元2016422地球日時開放為期1的簽署。此協議將在至少占全球排放55%55個國家交存其批准(instruments of ratification)後具法律效力。儘管有許多對此協議的批評,大多數使談判複雜化的主要癥結點都在最後獲得解決。各國同意攝氏2度的目標是底限,而非上限,並同意會試圖限制升溫在攝氏1.5度以內。西元2020年起,各國同意每5年檢討1次何者為符合科學所需的進一步減碳,且每5年提交更新的氣候計畫─所謂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以長期穩定地提升其企圖心。已開發國家同意帶領動員資金並擴大針對貧窮國家的技術支援和能力建構;在協議生效前,各國將合作擬定明確的路線圖,以在西元2020年前籌集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出「環境與貿易中心」(20151214_ UNEP 連結2)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日前推出「環境與貿易中心」(Environment and Trade Hub)專案,以協助各國以永續貿易為工具,達成西元2030永續發展議程的目標。該中心是於奈洛比舉行之世界貿易組織(WTO)10屆部長會議的場邊活動正式推出。其目標在於提升各國規劃與落實促進環境永續性和人類福祉之貿易政策的能力;協助各國實現在轉型至綠色經濟過程產生之貿易機會;強化跨境貿易與投資協議協商的永續層面;以及實現貿易實務與趨勢轉向更永續途徑等。該中心提供:針對開發中國家的能力建構服務,例如量身訂作的技術訓練,以支持國際、地區與國家之永續貿易與投資政策的設計與落實;針對性的利益相關人訓練;貿易與環境相關協議設計的技術協助;永續貿易工具、方法與指標的開發;找出並擴散最佳實務典範、對利益相關人諮詢以及推進永續貿易之國家、地區與國際對話的支持;找出特定產業或特定地區之永續生產與貿易機會等。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專家支持廣泛限制全氟辛酸(20151210_ ENDS 連結3)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科學家決定支持德國與挪威聯合提出的對全氟辛酸(PFOA)廣泛限制的提案。該署社會經濟分析委員會(Committee for Socio-Economic Analysis, SEAC)9月擬定其意見初稿後,於129支持限制全氟辛酸和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之製造、銷售和使用,但放寬某些之前提議的條件,包括對脈衝電漿奈米塗層(pulsed plasma nano-coating)、半導體製造設備生產、某些紡織品及零件等新的有限期之排除。全氟辛酸在歐盟化學品法規(REACH)被歸類為高度關切物質,歐盟正推動該物質的全球管制。

澳洲學者發現紅樹林是對抗氣候變遷之重要自然回饋(20151215_Phys.org 連結4)

濕地植被巨大的碳捕存能力(所謂的藍碳)讓海岸棲地成為全球碳量最高的生態系統。澳洲環境科學家針對過去70年海岸植被變化的影響進行調查,提供有關此類充滿動能卻脆弱的環境藍碳儲量如何改變之特殊觀點。這項研究將支持澳洲成為首批將藍碳納入國家排放清冊國家之一的目標。學者們利用歷年來的空拍照片、實地調查與沉積物岩芯(sediment core)分析,估算過去70年紅樹林在鹽沼棲地的擴增,發現光是在新南威爾斯省藍碳儲量就可能因此增加高達50萬噸,它代表的是對抗氣候變遷之重要自然回饋,也是首度與此類棲地廣泛環境改變有關之碳儲量變化的量化。學者表示,紅樹林往無樹的鹽沼生態移動是一種全球現象,澳洲的這些發現也可提供其它地區參考,因為氣候變遷很可能會讓紅樹林往這些棲地的入侵,從「短期脈動」變為更長期的生態系統改變。

紐約市建造海綿公園以攔截暴雨逕流(20151215_ NY Times連結5)

紐約市將於西元2016年啟用位於布魯克林區的第2街與高灣納斯運河(Gowanus Canal)交接處建造的「海綿公園」(Sponge Park)屆時能在數千加侖雨水與其附帶的重金屬和狗糞便等流入運河前進行攔截。此公園的吸水能力是來自能耐洪水的植物如紫菀、玫瑰和莎草科草類等,以及設計用來留住水的沙床及土壤系統。設計該公園的景觀設計師表示,海綿公園含有適當比例的沙土與有機質,以達成滲透性與持水性之適當平衡。此公園有碎石床與植被床交替分布的特殊設計,並以「海綿公園」為註冊商標,以期能在其它地方複製。紐約市環保機關目前正進行1項為期20年總經費高達24億美元的計畫,以生態網絡來保護當地水道。除使用傳統所謂的灰色基礎設施如蓄水槽和管道等,該計畫亦部署綠屋頂、花園、特別土壤與多孔隙表面等來捕捉和留住雨水逕流。專家表示,海綿公園可成為「國際模型」,特別是大部分的歐洲城市也都是合流式的下水道系統。

聯合國報告詳述氣候變遷與人權的關聯(20151210_ UNEP連結6)

聯合國在新版全球氣候協議最終敲定前的世界人權日當天,發表了「氣候變遷與人權」報告,提供人權與氣候變遷關聯性的完整研究。報告指稱人為的氣候變遷,是當代對於自然環境與人權最大且最廣泛的威脅。人類已經感受到氣候變遷對環境產生的深遠衝擊,以及在全球各地對包括人類健康、食物與足夠之生活水準等人權所構成之潛在威脅。這份報告凸顯捍衛人權需有更高企圖的氣候變遷行動與目標,並提出一套保護人權免遭受氣候變遷影響與回應侵害的明確建議,包括:巴黎氣候協議必須包括評估與再次檢討各國承諾的時間表,以逐漸提升各國氣候目標設定的企圖心;巴黎協議應該提及氣候變遷對人權行使的影響,以及在所有氣候相關活動中尊重、保護、促進與實現人權的必要性;確保各種氣候基金落實社會性防護措施,以考慮到人權考量。報告總結指出,唯有透過提升企圖心並攜手合作對抗氣候變遷,國際社會才能確保全球各地民眾的人權受到保護。

聯合國報告呼籲應立即採取強化山區氣候調適措施(20151211_UNEP 連結7)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推出之山區調適展望系列報告總結指出,促進山區生態系統為本的調適政策,可以提升復原力並降低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社區及數百萬住在下游地區居民的脆弱性。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參加巴黎氣候會議的合作夥伴協辦,秘魯政府主辦的巴黎圓桌會議中,與會領袖承諾將試圖確保山區與氣候變遷調適,在跨區、區域與國家層級都成為優先議題。與會者也承諾將更善用現有之技術協助機制,如氣候技術中心和網絡(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 Network)以及綠色氣候基金,並支持更廣泛的知識分享。系列報告提供氣候變遷對山區構成威脅之具體實例,並建議政策性解決辦法。其它關鍵發現包括:中亞的帕米爾阿萊山與天山生態系統,在農耕季節對於所有該區域國家的用水蓄積與供應扮演極重要角色;許多因為山區氣候變遷產生的衝擊不只是未來的議題,同時已是當下的關切點;許多天然災害發生在山區,包括山崩、冰湖暴發洪水與地震;諸如山上草地、森林與溼地等脆弱山區環境,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與破壞;許多多山國家面對類似的氣候變遷挑戰,因此創造出可以分享互利的可能性;分析總結指出,更強有力之山區調適政策是對抗主要氣候風險所必需的。

電池產業組織發布鋰電池混入鉛電池回收的風險(20151215_Recycling Portal 連結8)

北美和歐洲的鉛回收和電池產業組織共同發布1份說明鋰離子電池進入鉛電池回收流程之危險性的訊息傳單將發送給歐洲與北美之電池收集、搬運及分類業者凸顯鋰電池進入鉛電池收集和回收流程時可能引發的嚴重火災和爆炸風險。由於鋰和鉛電池有時表面上看似相似,以致辨識不同電池特別困難,尤其當業者收到盛裝著數千個二手電池的貨板或箱子時。該傳單在此時出現有急迫性,因為經營二次鉛冶煉廠的公司已經歷越來越多鋰離子電池被混入二手鉛電池,並送至公司做為回收材料的情形。目前的標示規定只要求標示電池的重金屬成分而非其電化學系統。而美國的自動車工程協會和國際電工委員會正提議發展標準化的顏色區分標示,以協助改善此問題。

加州淨水廠將裝設漂浮式太陽能系統(20151211_ Edie 連結9)

美國加州豪特維爾市(Holtville)日前與澳洲創新公司Infratech簽約,將在該市提供飲用與灌溉水的淨水廠中裝設太陽能電池陣列。Infratech表示,該系統比起屋頂太陽能系統可多生產50%的能源,並可使消費者節省15%的一般電費。此1百萬瓦的陣列將由3,576片太陽能光電板、276座筏和12組處理泵組成,將漂浮在淨水廠上,可減少處理水所需的化學品。這些筏的遮蔽亦可限制藍綠藻產生的數量,同時保持水的涼爽並提高其品質。加州座落在聖安德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 line),若想達成西元2030年前使用50%再生能源的目標,必須有耐地震和震顫的創新,此漂浮式系統可在水面上移動,且具有耐震和耐波的設計。Infratech今年稍早在澳洲南部Jamestown啟動其首座漂浮式太陽能系統,而歐洲最大的漂浮式太陽能系統則將建於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每年生產27億瓦小時的再生、零碳能源。

美國地質調查局開發出汞來源鑑識工具(20151210_USGS 連結10)

由於1項能鑑識汞「指紋」(fingerprint)的新工具,美國5大湖區的土地和資源管理人員將能首次分辨環境汞的各種來源,汞是該地區備受關切的有毒化學物質。此工具是由美國地質調查局和威斯康辛大學共同開發出。在蘇必略湖和休倫湖(Lake Superior and Huron),大氣汞是主要的形式,而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Lakes Erie and Ontario),大部分的汞是來自工業活動或湖流域的逕流。密西根湖則某些區域以大氣汞為主,其他區域以來自工業活動或流域逕流的汞為主。辨別汞來自何處相當重要,因為它能提供減汞決策參考。雖然此鑑識工具是為了5大湖區開發的,但也能使用於其它地區。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常見到大量的汞在工業化過程中被釋出,即所謂的遺留汞(legacy mercury),在這些場址,資源管理人員往往欠缺能幫助其瞭解到底是遺留汞或其它來源的汞使魚類、野生生物和人類受到顯著暴露的工具。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