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7.08~2014.07.14)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7.08~2014.07.14)

歐盟執委會推出提高回收目標促進循環經濟提案(20140702_Europa連結1)

歐盟執委會日前通過新提案,試圖將歐洲轉變成循環經濟,同時提升各會員國回收目標。若達成新廢棄物回收目標,將可創造58萬個工作機會,同時讓歐洲更具競爭力,並減少對昂貴稀有資源的依賴。新計畫將在西元2030年前,回收70%的一般廢棄物與80%的包裝廢棄物,並在西元2025年前禁止掩埋可回收廢棄物。新計畫同時也包括減少海洋垃圾與食物廢棄物的目標。溝通文件顯示,更有效率地使用資源將如何引發新的經濟成長和工作機會,而創新的設計、更好的性能、更耐久的產品與生產程序、前瞻性的商業模式、轉廢物為資源的科技進展等都能趨動效率的提升。而此文件附帶的提案為創造一個架構,建議資源生產力應該以國內生產毛額(GDP)/原物料消耗為計算基礎,並認為在西元2030年前提升資源生產力30%應該可以列入「歐洲2020策略」檢討的可能候選目標。

歐盟通風裝置生態設計法規將於2016年生效(20140709_ Europa連結2)

西元201611起,一項新的生態設計法規將確保新生產的通風裝置符合最低能源效率要求與最高噪音音量要求,這些要求至西元201811日將必須進一步加嚴。通風裝置消耗超過歐盟總用電量的2%在建物中僅次於照明、供暖和製冷系統。此法規預期在改善通風裝置的設計上發揮正面效果,使這些裝置以更有效率的零件(如可變速的電動馬達)組裝,整體系統的空氣動力特性也會被最佳化。此法規亦將配合指示能源效率等級的統一標籤系統實施,標示最低生態設計要求及強制的產品資訊。這些措施可顯著幫助通風裝置產業儘早採用有效率的技術創新,也可加速淘汰市場中最差績效產品。

東北大西洋國家同意聯合對抗海洋垃圾(20140704_ UBA連結3)

東北大西洋周邊國家日前在奧斯陸-巴黎公約(OSPAR Convention)的年度會議中同意1項地區行動計畫,將聯合對抗海洋垃圾。此行動計畫所含的多項措施將確保未來進入東北大西洋的垃圾顯著減少,並清除部分海洋中既有垃圾。措施包括:妥善處置港口的航運廢棄物、減少使用微型塑膠、以及製作教材等。此外,將擴大採用更有效的清理措施,其中特別是「捕撈垃圾」(Fishing for Litter)倡議,鼓勵漁民不要將捕魚時網到的垃圾丟入海中,而是帶回港口棄置。據估計,目前海洋中的垃圾量已超過1億噸,其中75%是塑膠。而目前每年增加的海洋垃圾量高達640萬噸。約有70%的廢棄物沉至海床,其餘則被沖上沙灘、漂浮至海面,或被帶入海洋的更深層。平均而言,海洋表面每平方公里就有13,000件塑膠廢棄物品。

歐盟資助清潔能源方案(20140708_ Europa 連結4)

歐盟執委會最近藉由新加入者儲備金 (new entrants’ reserve, NER) 300資金計畫,資助10億歐元給19個對抗氣候變遷方案。這些方案的財源來自歐盟排放交易系統銷售排放配額的收入,使污染製造者成為發展新低碳方案的背後動力。這些資金將被用於有助大規模生產歐盟各地再生能源,以及可移除與儲存碳排放之示範技術。這些最新資助的方案涵蓋多種科技-生物能源、太陽能聚熱發電、地熱發電、光電發電、風力發電、海洋能源、智能電網和首次被納入的碳捕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日前公布的入選方案每年將使歐盟再生能源生產量增加近兆瓦小時(TWh)。碳捕存方案每年將捕獲18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使百萬輛車停止行駛。此次是NER 300首次資助歐盟大型碳捕存方案,英國碳捕存方案將使用富氧燃燒技術(oxyfuel technology)捕捉90%約克郡Drax電廠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安全將之貯存於北海一處離岸貯存場址,此技術可容易被運用於既有燃煤電廠。NER 300也是目前歐盟資助海洋能源、非食物製生物能源和先進生質燃料的主要計畫。

新加坡將提高跨境煙霾污染罰款(20140708_ Eco-business連結5)

新加坡提出跨境煙霾污染法案(Singapore’s Transboundary Haze Pollution Bill)修正案,將導入更嚴厲的罰款與對正在發生燃燒之土地所有人認定,給予較廣泛的定義。法案首度公開時,原本提議對觸法者最高處以30萬元新幣罰款;但經民意反映後,罰款已改為煙霾每天最高可罰10萬新幣。對於不遵守通知採取預防煙霾措施者的罰款,也已同步進行修訂:從原本45萬新幣上限,加重至不遵守可每天最高罰款5萬新幣。每件違規目前的最高罰款上限為200萬元新幣。法案同時也讓觸法者必須面對受影響之個人、企業或產業所提之民事訴訟。此外,修訂法案對燃燒之土地所有人定義,也增加包括持有有效土地營運執照或許可的任何人士,或任何與土地所有人已達成協議者。不過,法案也允許已採取預防措施或阻止火災發生的被告,用此做為辯護的理由。

歐盟生態設計及能源標籤法規促進商業創新(20140704_ ENDS6)

歐盟執委會委託的研究指出,歐盟生態設計與能源標籤已成功加速更節能產品的商品化與市場布署,但對研發的影響則相對薄弱。這種情形在包括電動馬達及泵浦等的產品類別上可以看出。工業團體表示創新的誘因受限於能源標籤分級系統,因為最高的A+++等級目前很容易達到,以“A”為最高等級的新標籤系統,可望解決此一問題。整體來說,企業界早已具有符合生態設計標準所需的技術,而這些法規讓企業有足夠誘因將這些技術推出上市。至於法規對創新的影響,則在規範最為嚴格的產品上最明顯。市場監督也相當重要,因為企業表示未達標準的產品倘若持續在市場銷售,會影響其創新的動機,許多製造商皆支持更多的監督。歐盟執委會目前正在檢討現行能源標籤制度與生態設計法規,預計年底達成結論。

聯合國報告指出加勒比海珊瑚大幅減少但可挽回(20140702_ UNEP連結7)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保育組織最新報告指出,隨著加勒比海原始珊瑚覆蓋率只剩下約六分之一,該區大部分珊瑚礁可能會在未來20年內消失,主要是該區食草動物減少所導致。「加勒比海珊瑚礁的狀況和趨勢:1970-2012年」的報告,是迄今已出版的同類研究中最詳盡且全面性的。該報告發現,加勒比海最健康的珊瑚礁是那些躲藏有眾多食草性鸚嘴魚的珊瑚礁,而這些地區都已限制或禁止會損害鸚嘴魚的捕魚作法。該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西元1970年代以降,加勒比海珊瑚大幅減少超過50%;此一減少並非一致性,且和當地極端暖化事件只有微弱關連,反而主要歸因於當地的壓力源,特別是旅遊業、過度捕撈和污染;雖然氣候變遷嚴重影響加勒比海珊瑚,但管理良好的珊瑚礁有所回升,這暗示氣候變遷並非當前加勒比海珊瑚礁健康的主要決定因素;鸚嘴魚和海膽這兩種主要食草動物的減少,才是該區珊瑚減少的主要驅動因素;靠近巴拿馬運河處的珊瑚疾病大規模爆發和海膽集體暴斃表明,西元1960年代和西元1970年代航運的大量增加引入了病原體和入侵物種,並自那時起在加勒比海蔓延開來。

美國新研究發現大型河川的酸化程度下降(20140707_ Water world 連結8)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新研究發現,由於如工業廢水、礦場酸性廢水及大氣沉降等酸輸入的減少,美國一些大型河川目前酸性變低。該研究顯示過去65年來,在23條評估河川中的14條鹼度有所增加。鹼度即河流中和酸輸入能力的度量。酸度下降現象在美國東北部河川如德拉瓦河和斯庫爾基爾河,中西部河川如伊利諾和俄亥俄河,及大平原區的密蘇里河等都特別常見。美國地質調查局專家指出,長期的流量和水質監測對追蹤氣候與土地使用的變化如何影響河流,以及河川的流入如何影響海灣中珍貴的商業及休閒魚場非常重要。自西元1945年來全美大型河川鹼度的上升是一項正面趨勢。20世紀初期的美國河流酸化主要是由於酸輸入造成,而上升的鹼度即是一種自此酸化狀況復原的表徵。酸輸入減少的原因很多,包括對工業排放和廢棄物處理更大規模的監管,以及農用石灰使用量增加等。

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環境法庭(20140704_ Eco-business 連結9)

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設立一個專門處理環境訴訟案件的法庭,以擴大司法制度在解決環境衝突的作用。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該法庭將審理涉及污染、資源開採和森林及河流等環境保護的民事案件,也將審理來自下級法院的上訴、監督下級法院的環境案件以及草擬司法解釋。同時將為環境案件設定標準,保障民眾的環境權益並對抗污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近發表關於環境資源管理案件的文件,對法官提供詳盡指示。公益性環境訴訟對中國大陸來說是全新經驗,且相關法律規定不足或是太籠統,所以難以實施司法程序。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還提議協調環保部門、警方、檢方和法院的工作,有了更有效的案件管理和新環境法庭,法界人士預計案件數會增加。

永續觀光在菲律賓最大海洋保護區蓬勃發展(20140707_ UNEP連結10)

馬尼拉西南方420公里的巴奎灣,擁有全菲律賓最大的愛妮島(El Nido)海洋保護區,該保護區由45個島所形成,總面績達903平方公里。過去10年前往愛妮島的觀光人數已成長超過2倍。由珊瑚礁世界基金會負責協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他夥伴支助的「綠鰭」(Green Fins)計畫,確保潛水公司與旅遊服務提供者,固定接受國際認可的綠鰭環境「行為準則」之評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指出,由潛水及浮潛帶動的觀光是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因素。永續觀光是保護生態系統,同時確保當地社區與產業持續因觀光而受惠的重要方法。將更永續之消費與生產形態導入觀光業,資源可被更妥善管理、成本可以降低,生物多樣性也可確保。為了確保業者遵守最佳實務典範,當地潛水與浮潛業者與導遊,每年都必須參加「行為準則」的訓練與評估。行為準則最佳作法包括:遵守綠鰭友善潛水與浮潛準則,做為客人學習的負責任榜樣、船上提供適當之垃圾收集設備等。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