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12.03~2013.12.09)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12.03~2013.12.09)


美國農業部與美國環保署擴大合作支持水質交易(20131203_USEPA連結1)

美國農業部與環保署宣布展開擴大夥伴關係以支持水質交易系統與其他市場基礎方法,以俾益環境與經濟。水質交易可為受規範單位提供具成本效益且符合美國環保署淨水法的要求,包括國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統(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許可中以水質為標準的放流水限值。交易可讓受規範單位購買與使用集水區其他來源產生之污染物減量額度。成本節省與其他經濟利益為參加此交易系統單位的主要誘因,同時也可提供額外的環境與經濟利益,如提升空氣品質、強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碳捕集與封存,以及為美國鄉村地區提供新的收入與就業機會。雙方同意將協調與強化和各州、農業製造商、受規範來源及對水質交易有興趣之第三方的溝通與接觸;動員跨部會專家檢討以水質交易為焦點的捐贈、貸款或技術支援計畫;分享有潛力影響水質交易規定與準則的發展資訊;彼此合作為各州與額度產生者開發工具與資訊資源,以指引決策制定、減少計畫設計與執行之成本、改善環境績效。

德國實施更嚴格的飲用水含鉛上限(20131203_ DW連結2)

德國自2013年12月起實施管制飲用水管線含鉛量的新法,明定鉛含量不得超過每升10微克。自來水鉛管在德國南部已被禁用超過100年,但直到1970年代仍持續被安裝於北德地區的新住宅和建物內。德國選擇依靠如石灰等物質的保護性能,其在水管內會積聚且被認為能防止重金屬污染水質,但這具有風險性。科學家表示,即使少量鉛通過保護層進入水中也會超過剛生效的嚴格上限標準。專家指出,許多供水業者在十年前當最大容許值首度調降時紛紛更換其鉛管,但很多房東及住房合作社(housing co-ops)並未採取行動。繼續在其房產使用鉛管供應飲用水的屋主現在須將此情況告知租戶,並解釋其健康風險。德國聯邦環境署建議,直到最後一批鉛管被替換前,孕婦和兒童不要飲用含鉛的自來水,也不要用於烹飪,應選用瓶裝水來代替。

英國廢除營建業製作場址廢棄物管理計畫法規(20131202_ Letsrecycle連結3)

英國已在精簡法規政策的推動下,廢除營建業者須依法為營建工程製作「場址廢棄物管理計畫」(Site Waste Management Plans, SWMPs)的規定。舊法中,所有英國超過30萬英鎊的營建工程須在動工前完成SWMP,並適用於營建工程的各層面,包括準備工作如拆卸及挖掘、土木工程、既有建物維修更改裝潢等,這些SWMP須含有場址所產生的廢棄物種類、將如何處置這些廢棄物、廢棄物運送者登記證號等細節。而今,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希望業者能自願性使用SWMPs,使它成為「具彈性的資源效率工具」,而非「無可變通的法條」。然而,有些工程仍須製作SWMPs以符合用來評估建物永續性的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認證。英國政府的「繁文縟節挑戰」運動主要是為移除低效能、阻礙成長的法規。Defra表示,廢止SWMP法規應可減輕業者負擔而不會有顯著的環境影響。

美國都會學校購買可堆肥餐盤(201311201_ New York Times連結4)

美國芝加哥、達拉斯、洛杉磯等6個大都會的公立學校系統組成「都市學校食物聯盟」,希冀藉由結合購買力說服供應商用單一學校系統無法談成的價格,生產及銷售更健康更環保的產品給學校。聯盟的首項倡議是為永續的食物及午餐餐具創造新市場,如果一切按照計畫進行,全美共有260萬學生將在2014年9月起,使用以甘蔗製成的紙餐盤,取代現行使用的保麗龍餐盤,屆時這些紙餐盤與剩餘菜餚丟棄後,可轉成園藝或農人喜愛的堆肥。可堆肥餐盤是該聯盟測試此理論的第一個測試,紐約市教育局將於本週篩選供應1,200間學校早午餐餐盤的競標者,該市目前正在4間學校執行試行計畫,另有30間預期會於2013年12月加入。

英國威爾斯政府推出廢棄物源頭減量計畫(20131203_Letsrecycle 連結5)

英國威爾斯政府日前推出廢棄物源頭減量計畫,強化其達成2050年零廢棄目標的決心。此設定威爾斯企業與家戶將如何再使用或延長產品壽命的計畫,包括2050年前每年減少家戶與商店食物、紙、塑膠包裝廢棄物1.2%(以2006年7月為基線)的目標。其他目標包括2050年前減少工業、建築/拆卸廢棄物1.4%(尚須經公眾諮詢)、廢電機電子設備分開收集並鼓勵更多日常器具修理、再使用與再銷售之施設。自然資源與食品部部長表示,此計畫最主要目的是要在威爾斯創造循環型經濟的條件,且使廢棄物成為可一再使用的資源。威爾斯近來的回收率達52%,比英格蘭整體43.2%的回收率高。除了重複威爾斯2010年推出的「朝向零廢棄」方案目標外,此源頭減量計畫也符合歐盟廢棄物架構指令的要求。

歐盟環境噪音指令數位地圖可有效評估交通噪音(20131128_Europa 連結6)

瑞典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遵循歐盟環境噪音指令(Environmental Noise Directive, END)所製成的數位噪音地圖,是評估區域居民交通噪音暴露的有效方式。該地圖也可用來標準化噪音與健康研究的噪音暴露資訊。END要求會員國製作數位噪音地圖以顯示來自道路與鐵路交通與工業生產的噪音估計值,從而發現高噪音地區。研究人員首先以手動評估每一受測戶的噪音暴露,之後以開發出的自動方式在噪音地圖上搜尋及選出噪音暴露量,結果發現兩者在平均日-夜-晚間噪音量之道路與鐵路噪音暴露量上只差1分貝或更低,而且由調查回報自己受噪音困擾的民眾比例,與預測會被道路與鐵路交通噪音困擾的民眾,比例相當。不過,噪音音量低於50分貝時民眾受困擾的程度比預期高,顯示END地圖在低暴露量的準確性會降低。

報告指出歐洲城市交通正快速轉變(20131203_ Europa連結7)

報告指出許多歐洲城市交通正快速轉變中,雖然自行車和有效率的大眾運輸已成為部分都市區域的常態,歐洲交通部門仍是溫室氣體、空污與噪音超量的主要來源。歐洲環境署發表的2013交通與環境報告機制全面分析交通對歐盟環境的影響,城市的交通改變僅是其中一部分。都市交通對四分之三的歐洲城市居民生活品質造成影響,道路交通為城市空污主要來源,使許多人暴露於超出歐盟和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污染中。交通噪音亦是許多城市的重大健康議題。許多城市已從兩方面成功改善都市環境,鼓勵市民轉用非動力運輸模式和大眾交通工具,同時限制汽車使用。報告指出此類計畫初期雖遭反對,但逐漸受居民喜愛,如斯德哥爾摩的壅塞費。報告建議此類成功案例應可鼓勵城鎮複製他處政策。報告提及哥本哈根自行車友善城市指數,說明許多城市較佳的自行車基礎建設,開啟了自行車車流量增加的自我鼓勵模式。

澳洲以人工溼地整治伯斯市河川污染(20131202_ Watoday連結8)

澳洲環保官員正在伯斯市東邊興建一系列的人工溼地,以解決困擾Swan與Canning河流系統的水藻孳生問題。官員表示當地Ellen溪的部分溪水將重新導引進入兩側鋪有放射性採礦副產品的人工溼地,以便水在流回支流前先除去水中的營養鹽。儘管研究顯示人工濕地對於減少營養鹽的負載效果有限,但此耗資200萬美元的計畫仍全力進行中。可行性研究發現,肥料行動計畫(即自肥料產品中移除磷)與土壤改善比人工濕地去除營養鹽負載的效果更佳,人工濕地只能移除2%的氮與4%的磷。州政府也出資執行Ellen溪水質改善計畫,在溪邊及支流的重點位置進行植被再造與欄柵工程。目前該溪中的氮與磷污染濃度約是最大容許值的2倍,每年進入河流系統的氮高達251公噸、磷也有26公噸。

土壤污染整治已成為中國大陸棘手問題(20131202_ Globe Times連結9)

2013年10月,一名中國大陸研究人員在土地復育論壇上揭露,中國大陸各地可能有50多萬個受污染地段。過去曾座落化工、鋼鐵、冶金和機械工程工廠的場址,問題尤其嚴重,關閉或搬遷舊工礦廠房及重建這些場址將是城市化的必然趨勢,然而如何修復這些土地已成為中國大陸棘手問題。美國環保署估計,整治數百平方公尺污染土地至少須花5,000萬元美金,在中國成本可能更高,因為污染物多元且污染更嚴重。而雖然法規規定污染者須負擔成本,實際上責任卻經常落在地方政府上。最近大部分的企業遷移案例都是國營企業,土地由政府配給,且企業大部分收益繳給政府,因此很難要求這些企業須為處理遺留下來的污染物付費。一位專家指出,目前最迫切的是建立土壤污染防制法規,他與其他專家已受環保部邀請自2006年起草擬此法規,草案將著重民眾對土壤情況的認知及建立污染土地資料庫與管制區,將於3年內發布。

研究指海洋酸化將威脅生物(20131204_ DW連結10)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雖有助降低全球暖化,卻使海洋變酸,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威脅。在科學家評估為何全球氣溫並未如氣候模型預測那樣迅速攀升之際,認為多餘熱量被深層海水吸收的理論獲得新研究結果的支持。國際海洋狀態計畫(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the State of the Oceans)科學家指出,證據顯示海洋正在暖化,波羅的海升溫達攝氏1.3度,而深度在700公尺以上海洋水域正在吸納熱量。海水酸度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26%,而且該計畫指出,到2100年時其酸度可能高出170%。該計畫於2010年在北極海岸進行首次的自然實驗,實驗顯示,酸化升高會降低海水中的碳酸鈣量,用以形成骨骼或貝殼的海洋生物生存將變得非常困難,這將影響珊瑚、蚌、螺、海膽、海星、以及魚類和其他生物,而極地區域所受到的影響更明顯,因為冷水吸收二氧化碳更快,科學家已經在南極發現,有些在海水表面游動之小型帶殼軟體動物的殼已受到腐蝕,它們在海洋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