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千層屬桃金孃科,是台灣常見的行道樹,也是海岸綠化與防風樹種。原生於澳洲北部及東北部熱帶海岸與半乾燥的山麓地帶,印尼、馬來西亞亦有分布,在日據初期(1896-98年間)引進台灣栽植。樹皮灰白色,木拴層組織發達,每年會向外長出新皮,並把較老的樹皮往外推,疊疊相依,於是樹幹外觀常見一層層鬆脫卻又纏綿在一起的蜷曲樹皮,有時呈現多層剝落狀,像個千層派似的。這樹皮特性,是為了適應原生地常發生野火焚燒而演化來的。早期鄉間小孩會將柔軟的樹皮剝下,當橡皮擦用,不過效果不好,常把鉛筆寫字處擦成一團灰黑。
白千層葉細長,橢圓狀披針形,兩端均銳,葉脈平行,極似相思樹葉柄特化的假葉。
白千層於夏末到冬初開花,花期頗長,花白色或淡黃色,頂生在枝頭成穗狀花序,看似一支支白色小瓶刷掛在枝頭,隨風搖曳,所以白千層也有人稱白瓶刷樹。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廣植白千層,因此開花時節常見整片白花林,也是特色景觀之一。
底下是義大利蜂在白千層花叢中穿梭採密的短片,請參考: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底下是白千層幾張生態照片,請參考:
您可點Flickr網路相片「白千層」看更多相片。
參考資料:
潘富俊,2007,福爾摩沙植物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俊雄、高瑞卿,2004,台灣行道樹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您若喜歡本篇影音文章,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