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正積極營造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希望打造台灣濕地生態旅遊的優良環境,並結合周邊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為鰲鼓地區居民帶來經濟收益同時維護鰲鼓濕地生態環境。嘉義林管處委託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為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旁的港口村與鰲鼓村進行生態旅遊基本知能的輔導與陪伴。
鰲鼓濕地景觀優美
2012年4月14日,輔導團隊邀請屏東縣恆春鎮墾丁里社頂部落前任總幹事蔡正榮先生來對參與「公眾論壇」的港口村與鰲鼓村民分享六年多來社頂部落成功發展生態旅遊的經驗。
蔡先生現在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鄰近社區生態旅遊的顧問,熱心積極協助恆春半島鄉親發展可以照顧人與生物圈永續發展的生態旅遊。他談起生態旅遊神采飛揚,頭頭是道,舉例與回應也都非常確實,不會實問虛答,真心要將成功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其他地方民眾。
現在的他與七年前的他判若二人,以前他是經常帶頭抗爭墾丁國家公園的「首謀份子」,公務人員看到他就頭痛。而爭取資源就是要求政府提供經費為地方建設牌樓、拓寬馬路等硬體建設。可現在的他卻是令人敬重的生態保育先鋒與生態旅遊推廣大使,也以穿著墾管處贈送給社區巡守員(兼解說員)的制服為榮。現在的他觀念正確、經驗豐富,導覽解說、保育巡守及監測也以身作則,成為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現身說法的最佳人選。
一個(也是一群)專門帶頭跟公部門抗爭且完全沒有生態保育概念的人,在經過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團隊耐心「開示」與陪伴後,社頂部落除了成為台灣社區型生態旅遊地的範例(社區營造、生態保育、社區收益、單一窗口、解說與環境教育、環境保護、資源監測、公私合作……統統都是台灣範例,而且長年未見退步),人的思想觀念也大大改變,是我看到社區營造最成功造人的案例,難怪社頂多年來讓我譽為台灣社區生態旅遊第一名,更是世界生態旅遊少見的範例之一。
底下是蔡正榮顧問在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港口宮簡報室為東石鄉港口村、鰲鼓村村民分享「社頂經驗」與心得的演講集錦影片(15分鐘),很適合大學相關系所學生、已經或想要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輔導單位等參考: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底下是蔡顧問演講部分內容之文字紀錄,請參考:
- 擷取社頂部落六年的生態旅遊發展經驗和大家分享探討。
- 社頂部落從什麼叫做生態旅遊?何謂承載量管制?到保護生態,一路學習成長,到現在成為生態旅遊地的翹楚,這些經驗都可以作為你們的借鏡。今天你們這些先鋒部隊的學習與付出,將成為鰲鼓溼地發展生態旅遊歷史的英雄。
- 首先一定要對自己居住地方有信心,鰲鼓溼地自然資源比社頂部落更豐富且更具多樣性。但是要謹慎保護,千萬不要流於旅遊團的順口溜:順著垃圾走就到達旅遊地。
- 發展生態旅遊前提是要保育生態,社頂部落居民對虎皮蛙從捕食者變成守護者,也曾歷經建立社區共識的艱辛過程,但是我們成功踏出生態保育的第一步。
- 要發展生態旅遊最重要的開端就是成立社區巡守隊。
- 巡守隊必須對社區內動植物及環境詳做紀錄,這些紀錄會變成珍貴歷史,也是日後最真實的解說題材。
- 生態旅遊被重視也應是人類對既往旅遊型態的一種省思。
- 解說費部分回饋成立公積金,公積金的開銷包括聘請專業經理人、會計、生態旅遊服務中心人員及清掃人員共四位人事費、另外每年三節皆包1000元慰問社區老人,並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
- 一個完整的生態旅遊地最重要就是建立社區意識,以產官學做比喻:產是社區,官即是林務局,學就是輔導團隊,林務局這個火車頭帶領大家往前走,輔導團隊為我們規畫旅程,我們像是旅客必須要凝聚社區意識才能順利抵達終點。
- 一個完整社區意識概念才能建立一個成功的生態旅遊地,也才能做永續生態旅遊。
- 推動生態旅遊原則包括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育,並強調環境解說教育,才能在培訓認證期賦予解說員對環境教育的使命。
- 生態旅遊是目前全世界的旅遊趨勢,除了培育解說員,也全面發展社區產業,最重要的是生態旅遊屬無煙囪工業,對環境衝擊影響最低。
- 社區居民透過歷次工作會議討論的結果訂立社區公約,包括社區組織、遊客承載量、回饋機制等約定,讓大家簽署共同遵守,這樣才能永續經營生態旅遊。
底下是蔡顧問演講相片:
延伸閱讀:
本部落格「社頂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您若喜歡本篇影音文章,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