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線蟲蠕動蜷曲(影片與相片)

  https://youtu.be/RT_IR9kHP8k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網路上有許多鐵線蟲從昆蟲身體鑽出的影片,您可鍵「鐵線蟲」搜尋。

這些年常在嘉義縣阿里山區活動,偶可在土路上看到一團團纏繞不清的黑色鐵線,剛開始還奇怪為何有人要這樣丟,後經同行的生態專家李璟泓老師解說,才知那是鐵線蟲的死體。後來也看到活體,棕褐色細長條形身體,在地上不停蠕動。牠的長相讓我想起四、五十年前小時候,一般小孩肚裡常有的迴蟲。

鐵線蟲真是一種奇特的生物,牠跟迴蟲還是親戚,除了長相類似外,也同樣是寄生蟲,必須倚靠寄主(被寄生者)的營養維生與繁殖。而牠還必須歷經不同寄主,才能完成生命史。

底下是從網路擷取的相關資料綜合整理,不知是否完全正確,僅供參考。

鐵線蟲是一種雌雄異體的線性寄生蟲(但不寄生人、畜),成蟲的體長約30到100公分,外表呈細繩狀,成蟲棲息在水田、河流、池塘或土溝內,進到水中後的鐵線蟲行動非常緩慢,也不再進食,牠會產下數萬個卵於水草或石頭上,卵在水中孵化,被水棲昆蟲(孑孓-蚊子幼蟲、水蠆ㄔㄞˋ-蜻蜓幼蟲)取食後,開始行寄生生活。鐵線蟲卵在牠們體內孵化寄生,當這些孑孓、水蠆羽化成蚊子、蜻蜓,且剛好又被螳螂捕食,此時鐵線蟲轉而進入螳螂腹中,寄生在其體內繼續發育,直到成熟。另外,卵附著在水域旁葉上、石頭上,蝗蟲吸葉上露水或吃葉子時有可能將卵吃進去,因此鐵線蟲也會寄生在蝗蟲或其他不吃葷的昆蟲體內。這種寄生應該不會造成昆蟲營養不良死亡,因為寄主要是死了,鐵線蟲在其體內沒有繼續的營養來源,也會跟著死亡。

在九、十月的時候,在昆蟲腹部內的鐵線蟲成熟時,必須回到水中完成交配、產卵的最後任務,這時鐵線蟲會驅使昆蟲(如螳螂)尋找水源喝水,甚至跳入水中淹死,這樣牠才有機會鑽出蟲體進入水中。若昆蟲未能及時找到水池或池塘,鐵線蟲仍會鑽出,但會乾死在陸地上,而昆蟲也因身體受鑽傷而死亡。

網路上的資料有限,大多是貼來貼去重複的,我現在也是如此,不知這些說法是否正確。中央研究院的台灣物種名錄該物種分類為:
Phylum Nematomorpha 線形動物門
Class Gordioida 鐵線蟲綱
Order Gordioidea 鐵線蟲目

其下有二科二種:

Family Gordiidae
Genus Acutogordius
Acutogordius taiwanensis Chiu, Huang, Wu & Shiao, 2017 臺灣尖尾鐵線蟲

Family Chordodidae 索鐵線蟲科
Genus Chordodes 索鐵線蟲屬
Chordodes formosanus Chiu, Huang, Wu & Shiao, 2011 臺灣索鐵線蟲

不過依據台灣大學昆蟲系邱名鍾博士的論文《臺灣鐵線蟲生物多樣性及寄生對於寄主形態發育的操控》,臺灣目前發現三種鐵線蟲,分別是臺灣索鐵線蟲 (Chordodes formosanus),臺灣尖尾鐵線蟲(Acutogordius formosanus n. sp.),原鐵線蟲 (Gordius sp.),並在水生保幼寄主與淡水魚體內各別發現一種形態與上述種類均不相符的鐵線蟲。

論文提及鐵線蟲與寄生昆蟲之關係:三種已知的鐵線蟲除了原鐵線蟲的最終寄主尚不明瞭之外,臺灣索鐵線蟲的主要寄主為斧螳 (Hierodula spp.),而少部分個體也曾在花螳螂科 (Hymenopodidae) 及螽斯科 (Tettigoniidae) 的體內發現;臺灣尖尾鐵線蟲則廣泛的被發現寄生在直翅目 (Orthoptera) 的不同科之中。在臺灣索鐵線蟲的發育過程中,牠會影響最終寄主的形態發育並造成形態上的異速生長與間性。這兩個現象可能有利於寄生蟲提高對寄主資源掠奪的效率。間性現象也廣泛的被發現存在不同的寄生關係中,但至今其機制仍然不明瞭。昆蟲的性徵分化一直以來被認為不會受到細胞外的因子所調控,這包含寄生蟲的影響在內。因此藉由幼年化的方式阻斷寄主的性徵發育,使其停留在分化之前被認為是造成昆蟲間性的原因。然而在受到臺灣索鐵線蟲感染的寬腹螳螂 (H. patellifera) 身上,寄生蟲造成的影響卻不支持幼年化的假說,反而偏向寄主的雌雄二型性性分化過程受到干擾。儘管目前我們尚未收集到足夠多的樣本來支持這個假說,鐵線蟲的研究卻很有可能在當代的昆蟲性徵發育領域中帶來新的觀點。

因為無法確認我所拍攝的是哪一種鐵線蟲,所以我就只能將這次拍攝的物種泛稱為鐵線蟲。

#1
細長條狀棕褐色的鐵線蟲活體

#2
黑色乾枯僵硬的鐵線蟲死體

#3
將死的鐵線蟲(下方棕褐色團繞者)顏色開始轉黑,並且纏繞成一團。

#4
鐵線蟲頭部沒有臉。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鐵線蟲」看更多相片。

您若喜歡本篇影音文章,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

分享文章

7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