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聚集新北市五股濕地夜棲處-2011年版(影片)

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五股濕地生態園區位在新北市二重疏洪道,多年來原台北縣(現在是新北市)政府精心打造二重疏洪道具有休閒、景觀與生態復育的功能,是北部大都會區難得的一處接近國際水準的生態休憩空間。可惜交通量大,大小車輛呼嘯不止,馬路又將濕地切割得很零碎,釣魚者亂丟廢棄物、遊客亂丟菸蒂等,這是我視之不能躋身國際級的原因之一。 

該濕地生態園區在荒野保護協會認養下,長年有不辭辛勞的志工有計畫、有系統的推動各項調查、研究、保育及教育工作,利用那場域進行過無數場次的親子環境教育,是民間社團參與政府保育事務非常成功的案例。

在「微風運河」對側的蘆葦區,近些年來是家燕秋初南遷的集結地,大概台北市、新北市許多的家燕來此會合夜棲,白天則散居各處覓食。夏天傍晚時分,親燕帶著已會飛翔的小燕自四面八方匯集此處,在蘆葦叢上空進行空中分列式,又是繞圈又是俯衝,在此培養團隊默契及飛行技術,以備遷徙令一響,大家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平安到達南方的度冬區(如印尼、澳洲北部)。

家燕屬於燕科燕屬,普遍分布在台灣的平原至海拔2300公尺山區。依照林務局出版的「台灣鳥類誌」所述:家燕在台灣屬於夏候鳥、冬候鳥及過境鳥。新竹以北地區為繁殖的夏候鳥,其繁殖區有逐漸向南擴展的趨勢。中南部某些局部地區,有大量的過境族群,在特定地點停留數週後,繼續遷移。平地尤其是沿海地區,亦有不少度冬族群。(注意:度冬不能寫成「渡」冬,請參看:度與渡的差異—度假不應是渡假,度冬不應是渡冬

學名: Hirundo rustica  Linnaeus, 1758

英文名:Barn Swallow

台灣是許多家燕的繁殖地,這裡就是他們的原鄉,雖然一般人不會捕捉燕子,甚至視之為吉祥物而歡迎在居家周圍甚至屋內築巢,但因為台灣土地快速都市化(大陸更嚴重),許多適合築巢的位置都不見了。而我也見到台北市許多店家不要燕子在騎樓築巢而毀巢或裝潢使之不能有巢位,令人難過。增加築巢的困難就是增加繁殖的危難,台灣人以為家燕很多,不需要保護,到有一天燕子也成為稀有鳥種時,人類居住的環境大概也好不到哪裡去了。給家燕一個築巢的空間,就是給共同生活的人類一個永續環境的希望。

以下三張是20100807在蒙古國烏濟湖烏濟度假村(Ogii tourist camp)拍的家燕,台灣的家燕相片請點閱底下的「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燕子群聚台北蘆洲二重疏洪道濕地奇觀(影片與相片)  20090903 

您若喜歡本篇影音文章,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

分享文章

8 則留言

  1. Bird~

    要說實話才是原則,而但中肯之言更是歡迎不吝賜教的。

    雁子和國堅都是我在溼地的好夥伴!你這些肯定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呢!謝謝!

  2. 不敢當,有許多人拍得更棒,我也是看到別人生動漂亮的影片吸引了我來賞燕的。今天也有朋友來電詢問相關事項,準備這二天前去觀賞。喔,這影片不是我拍的,是我老婆大人Bird嫂掌鏡的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