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80124~2018020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80301才提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資源小組發布城市重量報告應對人口快速成長(20180129_ UNEP 連結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資源小組針對全球城市人口倍增問題發表「城市的重量」(The Weight of Cities)報告。鑑於新舊城市不斷擴展,物質消費持續成長,城市將面對資源短缺外,亦加劇環境污染與氣候變遷。該報告採用「都市代謝(urban metabolism)」概念的架構來改善公眾服務,同時妥善管理資源與減少廢棄物的生產。該小組之前發表模擬西元2050年的資源消耗量指出,每人每年的資源消耗量需維持在68噸間才能實現永續發展。新報告預計,按照目前人類對資源的消耗量發展下去,每人在西元2050年前實際的年耗資源將提高至817噸。然而,城市能於交通、商業大廈與建築的冷暖氣方面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則能減少約46%67%的排放量。該報告亦提出重建城市型態是實現永續發展與推動社會融合的關鍵。該報告研究指出,明尼亞波利斯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將可於西元2050年前減少33%的溫室氣體排放與減少62%的礦產建材。然而,都市生產力可透過重建社區、投資城市運輸系統與能源效率的建築等來提升。

巴馬克公約締約國承諾使非洲邁向零污染(20180202_ UNEP 連結2)

超過35個國家、專家、私人部門、公民社會與區域經濟組織參與為期3天的「巴馬克關於有害廢棄物輸入非洲之禁止與跨界運輸的控制與管理公約」(Bamako Convention on the Ban of the Import into Africa and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 and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Wastes,下稱巴馬克公約)締約國大會。所有締約國一致發出信息表示,需在國家與區域層級制訂迫切行動與有效機制來實施該約,且重申要採取具體行動來有效落實過去與現在大會的決策。該締約國則重申其公約需與其他全球性化學品公約保持一致性,尤其是「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非洲代表指出,締約國透過強化該公約來實現非洲零污染的承諾,將最終鞏固非洲於全球化學品議程、「2063議程」與永續發展目標上的角色與承諾。該公約與其他化學品及廢棄物相關的公約及架構協同合作,將促進「巴馬克公約」有效落實。

歐盟全面修訂飲用水質法規(20180131_ ENDSEurope 連結3)

歐盟執委會在全面修訂飲用水質法規中,對雙酚A(bisphenol A)與其他兩種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物提出新限制,並對微塑膠制訂新規定。歐盟執委會於131日討論西元1998年歐盟飲用水指令(Drinking Water Directive)計畫修訂的草案,該草案建議行政部門於隔天提出讓國家主管機關監測的擴大物質清單。該草案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基準限制來測量包括雙酚A壬基苯酚與β雌二醇之代表性內分泌干擾物。該草案法規也引進微塑膠的規定,提出以人類使用水體之有害評估來監測這類污染物的可能性。該草案不僅確認社會邊緣化的團體能獲得飲用水,也鼓勵公共建築與餐廳使用自來水,及符合歐盟減塑策略,也呼籲採取措施讓民眾獲得其自來水品質的數據。

多重濕地可有效減少河川中有害硝酸鹽(20180129_ Science Daily 連結4)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西元2018129日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期刊發表最新研究,集水區中的多重濕地或濕地複合體,可極為有效的減少河川中有害硝酸鹽。相較於陸上最佳的減少硝酸鹽策略,這些濕地可更有效於每單位區域減少5倍硝酸鹽。美國中西部的農業地區,農業肥料產生的過量硝酸鹽,經地下排水系統與灌溉水渠流至河川。河川中高濃度的硝酸鹽對生態系統與人類健康有害,並且污染飲用水與造成墨西哥灣死海區。該研究人員在過去4年期間,從明尼蘇達河川流域的200條水道中採樣,結合有關集水區土地用途的空間資訊,分析出濕地對河川中硝酸鹽的影響。該研究指出當濕地截流100%比起截流50%的排水區,移除硝酸鹽效果有效3倍。此外,硝酸鹽能透過如河濱濕地與氾濫平原,以及更多「地理性孤立溼地」(geographically isolated wetlands)等暫時性濕地來減少。該研究證明集中管理農業的集水區進行保留或復育濕地,不僅可減少河川中的硝酸鹽與改善本地水質,亦同時避免硝酸鹽流至墨西哥灣的低氧區。

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各國部長批准新環境議程(20180202_ Bangkok Post 連結5)

「大湄公河次區域」(下稱GMS)的成員國包括柬埔寨、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與越南。該6國部長於130日至21日在泰國清邁的GMS5屆部長級會議中,同意為期5年的GMS環境議程─核心環境計畫(Core Environment Program),下稱CEP的策略架構與西元2018年至2022年的環境行動計畫。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指出,CEP有助於成員國間對環境方面的努力建立信任與理解,並且更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以解決環境問題。CEP除將5.4億美元的投資著重於土地使用管理、廢棄物管理、污染控制與農村基礎設施的氣候防護,也為有助於GMS成員國彌合綠色成長之投資差距的新計畫編制機制奠定基礎。CEP將建立著重於廢棄物管理、可再生能源、燃料效率,氣候調適能力與災害風險管理等綠色技術平台,作為聯繫技術供應商與採用者的市場。CEP已籌得超過1億美元的額外資金,其中包括用於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的9,800萬美元、在7個跨境景觀創造260萬頃的生物多樣性廊道,以及為超過500個培訓與知識活動培養超過1.9萬名利益相關者。

歐洲微波爐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680萬輛汽車(20180124_ Natural News 連結6)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微波爐於歐洲每年排放770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680萬輛汽車與3大燃氣電廠的排放量,而其每年耗電量達9.4兆瓦/(TWh)。研究人員指出,政府應著重於該問題舉辦能提升環保意識的活動,讓民眾適當使用微波爐。研究人員亦指出既有法規不足以降低微波爐對環境的影響,建議政府針對此問題擬定具體法規。歐盟的微波爐數量預計於西元2020年達1.35億台。現今微波爐淪為廢棄物的主因為其壽命只有68年,比起20年前的微波爐要短。該研究透過生命週期評估,針對微波爐的廢棄物管理、製造與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的使用,來查明此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研究人員記錄微波爐造成的12項環境因素,包括損耗自然資源、毒害生態環境與氣候變遷等。該研究的結論為微波爐的耗電量對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日本政府推動改善空氣品質與環境計畫(20180131_ Japan for Sustainability連結7)

日本政府宣布修改污染防制法,為受健康危害的居民成立救濟與補償機制。該國政府在強化有關措施減少環境污染後,除提供個別患者傳統補償金外,亦引入新機制防止污染危害居民健康。該機制於西元2018月發表的報告指出,其引進的預防計畫針對當地市民,並透過促進防止污染危害健康的措施來協助居民維持健康。日本的環境再生保全機構(The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Agency,下稱ERCA ) 推動2項預防計畫。其中1項由ERCA直接管控包括科學研究、知識與資訊傳播以及培訓與研討會等計畫,研究除針對哮喘治療並提供患者健康指導外,亦針對解決汽車相關問題與對抗細懸浮微粒(PM2.5 )以改善空氣品質。另1項則由ERCA資助的市政計畫,由當地60位政府人員組成空氣品質研討會,負責改善空氣品質與植樹計畫。該資助計畫除鼓勵市民購買低排放量車輛外,亦鼓勵交通業要求營運商與供應商使用環境友善的交通方式。ERCA收集區域性空氣污染資訊,以及患者與居民的需求,並根據客觀數據對該計畫的效果進行評估與分析,且匯編與分發其資訊,有助提供更有效的市政服務。

英國倫敦廣設飲水機來減少塑膠廢棄物(20180124_ The Guardian 連結8)

英國倫敦市長宣布減少包裝廢棄物及改善自來水的計畫。倫敦在今年夏天將進行安裝20個噴嘴式飲水機的試點計畫,然而此由企業供應自來水給民眾的廣設飲水機計畫,將分別於2月及3月設置在首都5個區域。如果該計畫成功,將在英國其餘城市推動。根據該計畫,倫敦市政廳不再提供塑膠杯、塑膠瓶與餐具。該計畫為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提出為期375萬英鎊計畫的一部分,目的在解決首都的廢棄物,並於日前提交至倫敦議會預算委員會。倫敦各區供應的噴嘴式飲水機數量有懸殊的差距。薩頓與巴內特沒有設置飲水機,而蘭貝斯與哈姆雷特塔則分別有25個與13個。近期的計畫須遵守該市長的提案來減少包裝廢棄物、改善自來水使用,以及確保在西元2026年沒有可生物降解或回收的廢棄物送至垃圾掩埋場。

 

珊瑚礁受塑膠污染導致感染可能性高達20(20180125_ The Guardian 連結9)

新研究估計珊瑚礁受到110億個塑膠碎片污染並導致其感染。該現象將惡化已面臨氣候變遷造成暖化威脅的重要棲息地。科學家研究占全球一半珊瑚礁之亞太地區的12.5萬個珊瑚礁,發現被塑膠纏住的89%珊瑚礁受到疾病感染。未受到塑膠影響的珊瑚礁僅有4%有疾病。該研究相當重要,其為首個調查塑膠對任何海洋生物疾病的影響,也是首個大規模估計海底有多少受塑膠污染之生物。塑膠污染與珊瑚礁高患病率之間的關聯性非常顯著,而研究人員認為尖銳的塑膠碎片會切斷珊瑚,同時塑膠碎片使其窒息並阻擋陽光與氧氣。一旦珊瑚受到感染,疾病往往會散播至整個群落。國際科學團隊在西元2011年至2014年之間,調查印尼、泰國、緬甸與澳洲海岸的159個珊瑚礁,並在1/3的個別樣本中發現塑膠,印尼珊瑚礁的問題比澳洲大堡礁嚴重,因澳洲塑膠廢棄物管理較佳。該研究證明被塑膠纏住的珊瑚受到感染的可能性超過20倍。

印度欽奈港發布31英畝的綠帶計畫以打造乾淨港口(20180131_ INDIAN EXPRESS 連結10)

印度欽奈港董事長宣布正在港內發展31英畝的綠帶計畫,作為減少碳足跡與確保環境空氣品質參數,且有系統地實施該計畫以打造乾淨與綠色港口。該計畫將沿著馬路與貨櫃區種植樹苗(交通島、中間安全島與草坪除外)。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IT Madras, IIT-M) 與環保專家則於港口附近與臨近地區,進行排放清單與來源分配的研究。目前以擴散模型來確定該港口貨物處理造成住宅區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並由專業的環境專家與工程師配置環境監測室來建立數據與管理。該港口日前委託「持續線上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Continuous On line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CAAQM)來監測港口的環境空氣品質水平,作為港口貨物進行無塵處理措施的一部分。連續的環境空氣品質監測著重於關鍵的環境空氣品質參數,如懸浮微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與一氧化碳等。該港口自西元201712月紀錄的環境空氣品質水平,遠低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NAAQS)明定的許可值。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環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