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71106~20171113)(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71201才提供)

聯合國協助菲律賓對抗其最大湖泊的污染(20171108_UN ENVIRONMENT 連結1)

位於馬尼拉附近的「貝湖」(Laguna de Bay)是菲律賓最大的湖泊,供應馬尼拉都會1,600萬人口1/3的魚類,其重要性已讓它因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未經處理污水與工業廢棄物的污染、過度捕撈、泥沙淤積與非法開墾等面臨危機。營養物污染是貝湖的主要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持續在馬尼拉市以西研究貝湖中的氮以及進入馬尼拉灣之營養物的濃度做為其「全球營養循環計畫」(Global Nutrient Cycle Project)的一部分。該計畫正發展政策與措施來降低營養物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計畫領導人與當地合作夥伴在西元20173月向湖周邊省分提出政策建議,包括在改善土地管理作法上進行更多投資、禁用磷酸鹽清潔劑,以及限制從排放點排放之氮與磷的總量。貝湖湖畔住有眾多的占居者,其房屋缺乏妥善的衛生設施,估計其中至少50萬人對該湖排放原污水。政府正考量在湖邊興建房屋供其居住,使用環境友善的技術如堆肥廁所、生物碳與濕地來管控污水。主管機關為阻止快速的泥沙淤積,已計劃在支流興建能濾除垃圾與減少泥沙進入該湖的小水壩計畫,也考量在部分湖岸重新造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2017年調適差距報告(20171108_UNEP 連結2)

根據聯合國新的評估報告,國際在氣候變遷調適的全球層級評估上需取得進展,才能達成巴黎協定的要求。巴黎協定建立加強對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復原力與降低脆弱性,以促進永續發展,並確保在溫度目標範圍內做出適當之適應性回應的全球調適目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2017年調適差距報告」(2017 Adaptation Gap Report)是該署發表的第3份全球「調適差距」報告,它著眼於建立全球目標所產生的關鍵問題之一:評估全球調適目標進展的方式有哪些?該報告探討與評估全球層級調適相關的主要機會與挑戰,並總結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準備執行巴黎協定正進行工作之有關的資訊。該報告也討論側重於評估各國與第3方在報告全球調適目標進展時提供之資訊方面的問題。雖然從既有的國家調適監測與評估系統可學到許多,但它們基本上並無法在全球層級上被互相比較。然而,為追蹤全球調適目標進展,根據國家層級資訊制定的全球層級可比較指標是必需的。此外,有很大的機會可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仙台減災綱領」,因為在這些全球架構內蒐集的許多指標都與調適密切相關。

最新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將印度列為第6脆弱國家(20171110_THE TIMES OF INDIA 連結3)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日前在波昂發布最新全球氣候風險指數(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CRI)報告,將海地、辛巴威、斐濟、斯里蘭卡與越南列為面臨極端氣候最脆弱國家的前5名,印度排名第6,前10名尚包括我國、馬其頓、玻利維亞,及美國排名第10「德國看守協會」是透過分析每10萬居民的死亡人數、國家的經濟損失規模以及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損失,來製作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印度在去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中排名第4。排名的決定係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之經濟與人口數據。全球氣候風險指數顯示對極端氣候事件的暴露及脆弱性水平,而該分析僅將與暴風雨、水災與極端溫度(熱浪與冷浪)等氣候相關事件納入考量。該報告指出,在西元2016年印度死亡的人數最多(2,119人),並損失超過200億美元的財產。美國則在去年受到最嚴重的經濟損失(超過470億美元)。該報告分析過去20年(西元19972016年)的相關數據,發現該期間發生的1,100多個極端氣候事件直接造成524,000人死亡與3.16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停滯3年後將於西元2017年再度上升(20171113_The New Yorks Time 連結4)

「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發布的數據顯示,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在歷經3年的停滯期後,預計會在西元2017年再度上升並創下新高,這表明世界離實現限制全球暖化的目標仍很遠。西元2017年全球化石燃料與工業的排放預計將比西元2016年上升約2%部分原因是全球最大排放國中國煤使用量反彈的驅使。雖然近幾年包括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已減少其排放,這些減排至今卻被開發中國家增加的污染抵銷。在21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超過2%的速度增加,但自西元2014年至2016年,全球經濟持續擴展,而工業排放卻幾乎停滯。某些觀察家懷疑是否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加上美國、歐洲與中國越來越多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已根本改變全球的碳排軌跡。然而西元2017年排放的再度上升,顯示人們不應太早樂觀。專家指出,中國大陸的排放在去年短暫下降後,今年預計會上升3.5%其地方政府大力投資於基礎建設以刺激經濟成長,同時今年的降雨模式也讓水力發電量下降。雖然如此,中國大陸增加的排放似乎在西元2017年年底前有趨緩的現象,因此今年的排放高峰可能是短暫的。

全球地下岩石受到肥料硝酸鹽嚴重污染對河川與地下水造成威脅(20171110_BBC 連結5)

英國地質調査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的研究人員指出,大量來自農地肥料的硝酸鹽化學品正污染地下岩石,可能對河川、供水、人類健康與經濟帶來嚴重的全球性後果。硝酸鹽將自岩石釋出,經由泉水排入河川,導致有毒藻華與魚群死亡,並多耗費工業與消費者數十億英鎊的水處理費用。該局與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報告中估計,全球岩石儲存近1.8億噸的硝酸鹽,可能是土壤儲存量的2倍。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滯留於土壤層與其下方含水層間之硝酸鹽總量的首次全球評估,並警告硝酸鹽隨著時間將無可避免地緩慢滲入含水層。這些硝酸鹽大部分滯留在數十年大量使用肥料的北美、中國大陸與歐洲的岩石中。在某些已開發國家,儘管農業作法已改善,也已實施污染物控制法規,儲存在岩石中的硝酸鹽量仍持續升高。開發中國家的情況並非如此嚴重,但仍需要儘早干預,以避免經歷類似富裕國家發生的環境破壞。研究人員指出,當污染被釋出後,將持續影響水質數十年,某些情況甚至在管制肥料使用後仍將如此。此即所謂的硝酸鹽定時炸彈。

眾多組織共同呼籲禁用氧化式生物可分解塑膠(20171106_edie 連結6)

企業聯盟、非政府組織、科學家與政治家等齊聚一堂呼籲禁用被認為與微塑膠污染有關的「氧化式生物可分解」(oxo-biodegradable)塑膠包材。包括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百事公司、聯合利華、威立雅、英國塑膠聯盟(British Plastics Federation)10個歐洲議會成員等超過150個組織,皆為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之「新塑膠經濟(The New Plastics Economy)倡議」發表的聲明背書,呼籲全球採取行動。全球許多國家包括英國等都生產氧化式生物可分解塑膠,這類材料被廣泛使用在包裝與塑膠手提袋,並往往被吹捧為塑膠污染的解決方案,有些也宣稱其會生物降解為無害的殘留物。但研究人員以大量的證據指出氧化式生物可分解塑膠會分解成塑膠碎片,包括微塑膠,而這會構成環境風險,特別是在海中,此外,此類塑膠也被認為不適合做為長期有效之規模性回收或堆肥的材料。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政府,特別是歐洲,已採取限制此類塑膠的行動。英國特易購(Tesco)Co-op等零售業者,已禁止這些塑膠被用於購物袋。同時,法國已全面禁止使用此類塑膠。但中東與非洲一些國家,包括葉門、象牙海岸與多哥(Togo)等,仍鼓勵使用此類塑膠,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強制規定使用它們。

歐盟執委會提出進一步削減新車排放量的提案(20171108_PHYS.ORG 連結7)

歐盟執委會日前提出希望在西元2030年前削減30%汽車二氧化碳排放,並透過電動車更便宜以及更易於充電來提高電動車使用率的提案。該提案並未制定零排放車輛的固定配額,且比一些歐盟會員國已設定的目標更不具企圖心,但歐洲汽車製造商仍表示新目標太過激進。目前的目標要求汽車製造商在西元2021年前達成新汽車款每公里95克、輕型商用車款每公里147克的二氧化碳平均許可排放值。新提案預計讓這些限值進一步在西元2025年前減少15%、西元2030年前減少30%(與西元2021年水平相比)。未達這些目標的汽車公司將面臨每台車每超過1公克二氧化碳排放處95歐元的巨額罰款。在西元2030年前至少在其30的新車上配備電動或其他低排放引擎的汽車製造商,將給予可抵減其碳排放計算的信用點數。歐盟執委會的計畫也包括撥款8億歐元資助全歐洲充電站的擴建與標準化。該提案是歐盟致力於履行「巴黎協定」承諾的一部分。

研究顯示有些煤灰放射性過高不可回收做為住宅建材(20171109_PHYS.ORG 8)

越來越多的製造商使用來自發電廠的煤灰做為混凝土、牆板、磚塊、屋頂等建築材料的黏合劑。但美國與中國大陸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警告,來自中國大陸高鈾含量煤礦之煤炭產生的煤灰,恐因放射性過高而無法用於這些用途。這些煤灰的輻射水平可能對民眾構成健康風險,特別是如果被回收做為住宅建材。該研究分析的煤灰樣本中,有一些含有超過聯合國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制定之住宅建材最大安全限值43倍的輻射水平。科學家測量中國大陸57個地點高含鈾量煤炭的自然放射性,以及由這些煤炭產生之煤灰殘渣及從4個場址收集之土壤的輻射水平。領導該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透過比較煤炭中的鈾比例與煤灰的放射性,研究團隊確認當煤炭含鈾量超過10 ppm門檻值時,煤炭產生的煤灰將無法被安全地使用在住宅建造,該門檻值可適用於全球而非僅在中國大陸的高含鈾量煤礦,也應在決定是否回收煤灰做為建材時被納入考量。

英國瓦爾珊森林倫敦自治市推出零排放自行車物流服務(20171110_The Guardian 連結9)

英國瓦爾珊森林倫敦自治市(Waltham Forest)推動旨在取代當地運送食物、線上購物等污染卡車的零排放物流服務。該服務雇用當地的自行車教練與其他員工,平均每天自企業配送43個包裹至居民。總部位於劍橋的Outspoken物流公司預計2年後會開始獲利,倫敦市長的「空氣品質基金」補助該公司40萬英鎊以幫助其順利營運。Outspoken目前已在劍橋、格拉斯哥與諾里奇等城市運作,並希望在國內承接更多最後1哩的物流。全球包括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與西班牙聖塞巴斯提安(San Sebastian)等皆有載貨自行車物流計畫,而瓦爾珊森林的計畫則是首個英國地方議會支持的此類計畫。在倫敦的其他地區,Pedivan公司也即將推出針對線上配送與高街商店等物流計畫。同時,德國郵政則使用斜臥式4輪自行車配送某些郵件。Outspoken的計畫共有4種類型的自行車(32輪車與13輪車),其中2種為電動輔助的自行車,以跨越比劍橋更大的行政區以及丘陵地帶。

法國撤回所有含固殺草植物保護產品的上市許可(20171107_ANSES 連結10)

「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署」(ANSES)日前撤回該國唯一含有固殺草(glufosinate)之植物保護產品─拜耳公司(Bayer SAS)銷售的Basta F1的上市許可,也撤銷含固殺草產品的進口許可。該署在重新檢視該產品的上市許可後,總結認為該產品對使用者及在施用區域周圍之工人與民眾健康帶來的風險不能被排除。該署是在考量展延Basta F1的上市許可時,對拜耳提交的文件進行審查。Basta F1是種噴灑於葡萄樹、果園、蔬菜與馬鈴薯之含有固殺草的除草劑。該署考量所有可取得的科學數據與最新的風險評估模型,認為與固殺草暴露相關的人類健康風險不能被排除。該署在西元2017102日通知拜耳其評估結論,並於西元20171024日撤回該產品的上市許可。此次撤回也攸關9個同樣產品被引進法國的平行貿易許可。這將導致所有含固殺草的植物保護產品從法國市場消失。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環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