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70807~20170815)(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70829才提供)

持續的全球暖化將導致攝氏55度的超級熱浪出現(20170808_European Commission 連結1)

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近期發布的研究分析濕度與熱度的交互作用,發現2者的結合將導致使更多人暴露於嚴重健康風險熱浪的發生,特別是在東亞與美洲東岸。溫暖的空氣結合高濕度因為會阻礙人體透過流汗降溫,導致體溫過高而帶來危險。該研究分析自西元1979年來在不同全球暖化情境下每年發生高濕度熱浪機率的變化。如果全球升溫超過前工業水平2,其熱度與濕度的綜合效應(即所謂的體感溫度(apparent temperature)或熱指數(Heat Index))在亞洲、澳洲、北非、南美與北美等許多地區可能每年都會超過40歐洲受到的影響最小,每年發生這種嚴重熱浪的機率最多30%。然而,科學家預測,如果升溫來到4,超級熱浪將會出現,而體感溫度峰值將超過人類生存關鍵水平的55並影響人口密集地區如美國東岸、中國大陸沿岸、以及印度與南美大面積地區。在此暖化情境下, 歐洲可能每年都會遭受體感溫度超過40熱浪的影響,而東歐某些地區可能受到超過55熱浪的襲擊。該研究指出,目前研究可能低估相對濕度對熱浪強度與峰值的影響。

美國環保署宣布新化學品安全性審查程序改善措施(20170807_US EPA 連結2)

美國環保署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就任時,曾承諾要消除當時仍停留在該署審查程序中的新化學品案件,而今他宣布這些積壓的案件已經消除。西元2016年修訂的「毒性物質管制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確保該署必須在新化學品上市前做出確認其安全性的判定;普魯特也承諾該署將透過致力於遵守作業原則,建立更可預料與透明的化學品安全性判定程序;持續改善「毒性物質管理法」的新化學品計畫;以及提升新化學品安全性判定決策的透明度。新措施的細節包括:當產前通知(premanufacture notices, PMNs)或其他該法第5條規定的通知讓該署覺得有風險疑慮時,該署將與提交文件的業者接洽,而如果業者及時提交修改後的產前通知釐清這些疑慮,該署基本上將根據這些修改後的文件做出判定;當該署對化學品合理可預見之未來用途有疑慮,但並不對產前通知或其他申請文件所敍述的預期用途有疑慮時,一般將可透過重大新用途規則(significant new use rules)來處理這些疑慮等。

美國中西部的河流檢測出超過180種農藥(20170809_USGS 連結3)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研究指出,遍布於美國中西部11州的小河流被檢測出含有超過180種農藥及其副產品,其中某些的濃度可能危害水生昆蟲。河流中農藥的組成比先前報告的更為複雜,共檢測出94種農藥與89種農藥副產品,平均每條河流檢測出52種農藥。100條河流採樣中,超過一半含有至少1項農藥濃度超過預計會對水生昆蟲與其他河流生物造成危害的門檻值,危害包括從短期暴露後死亡的急性效應至長期損害生殖與發育的慢性效應。超過1/4的河流中含有24種濃度超過門檻值的農藥。水生昆蟲如蜉蝣、石蠅幼蟲對河流的健康相當關鍵,因為牠們是水生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檢測的河流中有95條河流未被測量出預計對魚類有毒性水平的農藥。本研究也未評估農藥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因為在農業區與市區採樣的小河流並不會被用來做為飲用水源。研究人員指出,瞭解哪些農藥出現的濃度對水生生物具潛在毒性及其出現的位置對管理決策至關重要。雖然許多農藥被檢測出低水平,只有少數如草脫淨、乙草胺、莫多草、益達胺、芬普尼與有機磷殺蟲劑被認為是造成毒性的主要農藥。

研究顯示藻類生物燃料生產不具環境或商業永續性(20170808_PHYS.ORG連結4)

現代的生物燃料被吹捧為汽油與柴油更環保的替代品,第1代與第2代生物燃料以植物與動物廢棄物流製造,兩者皆讓環保人士擔憂生物燃料生產會與糧食生產競爭土地與營養物。第3代生物燃料的生產於是被寄予厚望並被誇大宣傳。這些生物燃料不同於前2代,是以藻類製成,理論上可以解決與糧食競爭的問題。支持者宣稱使用藻類製造生物燃料會比使用陸上植物更有效率,該技術也可利用無法生長其它作物的劣質土地。然而本研究發現藻類生物燃料的生產,在商業或環境上皆不具永續性,產能只能達到其宣稱的一小部分。在試行規模系統中以長時間培養的藻類生產之生物燃料產量實際上與以陸生植物生產的並無太大差異,大約為每年每公頃5,00010萬公升。實際上,在特定面積的土地上,以大型池塘養殖的藻類生產率與在海洋最具生產力地區類似。藻類生物燃料的生產率不如預期是受限於生物化學的低效能,模擬顯示,微藻類生物燃料生產若要接近歐盟預期之10%的運輸燃料由生物燃料供應,需要大於比利時3倍的池塘,也需要相當於歐盟目前每年作物所需肥料的50%況且這些池塘也要位於靠近排放二氧化碳的重工業地區,才能提供微藻光合作用足夠的二氧化碳水平。

使用微生物與酶可能成為多環芳香烴污染土壤整治的未來趨勢(20170810_European Commission連結5)

多環芳香烴(PAHs)是一大群極度有毒污染物的總稱,燃燒化石燃料為多環芳香烴污染的主要來源。評估顯示,全球土壤中多環芳香烴的濃度自西元1980年以來已經加倍。本研究回顧自西元1990年發布的研究,描述常用來處理土壤中之多環芳香烴的成熟技術,包括焚化、現場熱脱附技術、土壤清洗與化學氧化等。儘管這些方法都有效,但都有不同的缺點。舉例來說,焚化需要能源密集的加熱,土壤清洗必須先依賴表面活性劑與油來沖掉多環芳香烴,接著再處置或進一步處理這些多環芳香烴。研究人員強調土壤清洗的功效可透過使用天然的表面活性劑腐殖酸改善,因為它有促進微生物活性的好處。生物修復技術因為安全與對環境友善已獲得廣泛認可,但往往不夠快速且單獨使用效果不足。酶介導的生物修復是一項新興的技術,比起現行化學處理方法更為環保與有效。該技術使用微生物酶讓土壤的多環芳香烴轉化為毒性較小的物質,其主要優點在於這些酶可在相對低溫與較廣的pH範圍中發揮作用。另一個正被開發的途徑是綠色奈米修復(green nanoremediation)。例如,奈米肥料與奈米礦物質因顆粒小,可被開發來促進較深層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近期基於微生物與酶的整治研究顯示,若多加關注,該方法可能成為多環芳香烴污染土壤整治的未來主力。

澳洲政府提出規範小型點火式發動機的新法案(20170810_environment.gov.au連結6)

澳洲政府於810日提出新法案來幫助改善澳洲的空氣品質。「產品排放標準法案」(Product Emissions Standards Bill)將允許政府建立小型火花點火式發動機(非道路用)的新產品排放標準,讓澳洲與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的做法一致。目前這些發動機的排放在澳洲並未受到管制,使澳洲成為在其他國家無法銷售之低效產品的傾倒區。該標準將在2年多的時間內逐步採行,並將減少來自排放大量有害污染物之汽油動力戶外設備與海洋舷外發動機的有害空氣污染。舉例來說,二衝程吹葉機可排放相當於150輛車所排放的碳氫化合物量,當夏季週末城市園藝設備使用率較高時,小型汽油發動機對空氣污染的貢獻度可高達10%新排放標準的通過將加強澳洲在全國管理空氣污染的能力,並預計未來20年可省下17.2億澳幣的健康費用。澳洲政府也將資助衝浪者救生俱樂部100萬元澳幣,來支持其升級至更乾淨的、符合新排放標準的舷外發動機。

蘇格蘭的循環經濟推動已促成100家再使用商店開設(20170808_edie連結7)

蘇格蘭的循環經濟推動已達重要里程碑。蘇格蘭宣布目前已有100家品質認證的再使用商店(re-use stores)開設營運。這些受到國家Revolve標準認證的商店,與3個大規模再使用商場中心共同營運,包括今日剛開幕之位在阿蓋爾比特(Argyll and Bute)的線上中心ReStyle Argyll。蘇格蘭環境內閣秘書長指出,消費者倘若在這些或其他蘇格蘭境內帶有Revolve標章的商店購物,可確保能買到高品質產品,同時可透過創造工作與志工機會支持當地社區。蘇格蘭每年數以千計的可再使用物品被送進掩埋場,包括約125,000個沙發與約365,000台電視機,而這些再使用中心在回收再利用這些產品並加快國家資源高效轉型的推動上扮演關鍵角色。舉例來說,愛丁堡有間獨特的再使用與維修大型商場會鼓勵客戶購買整修過的電腦、租用可負擔的工作空間與工具,以及學習如何修理自己的產品如手機、織物與家俱等。蘇格蘭政府西元2016年公布首個循環經濟策略,勾繪減少食物與建築產業廢棄物以及促進全國回收再利用的高企圖心計畫。

歐盟將推出城市礦山知識數據平台來促進循環經濟(20170809_WMW 連結8)

歐盟的「勘探城市礦山與採礦廢棄物中的再生原料」(The Prospecting Secondary Raw Materials in the Urban Mine and Mining Wastes, ProSUM) 計畫將在1110日推出首個「城市礦山知識數據平台」(Urban Mine Knowledge Data Platform)。該計畫由33個非營利生產者合規制度組成的「廢電機電子設備論壇」(WEEE Forum)主導,其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廢電機電子設備、廢車輛、電池與採礦廢棄物之產生、庫存與流動的集中數據庫。歐洲每年大約產生900萬噸的廢電機電子設備與800萬噸的廢棄車輛,並銷售超過10億個電池。這些產品是城市礦山中關鍵再生原料的豐富來源。以往關鍵再生原料的數據由不同組織提供,並分散於不同的數據庫、格式與報告中,難以比較與彚整。該數據庫一旦開始運作,將能透過提供對產品與原料的過往趨勢與未來生產之珍貴洞察來改善回收原料的管理,回收產業將能隨時隨地獲取礦產資源從開採到壽命終期產品的數據與消息,並可追溯所有空間和非空間數據的出處。

印度環境部提出新林地轉用成本效益分析準則(20170808_THE TIME OF INDIA連結9)

印度環境部已向國家綠色法庭(National Green Tribunal, NGT)提交新林地轉用成本效益分析準則,任何涉及林地轉用之開發計畫的經濟可行性可能將因此而降低。新準則包含數項林地轉用的新成本,包括持有成本以及棲地零碎化成本,這些新增的成本只有當西元2008年最高法院指示制定之森林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計算程序經過修訂後才會生效。然而官員指出,新準則可能凸顯林地轉用的巨大環境成本。根據新準則,林地轉用的生態服務成本將依照淨現值公式評估。30%的淨現值將被加入轉用成本做為「林地持有」成本,而另外50%的淨現值成本也將加入做為「棲地零碎化成本」。該準則指出,10%的淨現值成本將因畜牧業生產力的喪失以及水土保持成本而加入。環境部至今仍根據西元2004年起草的準則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專家指出該準則已經過時。

印尼規劃把塑膠廢棄物轉為道路柏油(20170815_Eco-Business連結10)

印尼的塑膠廢棄物問題相當嚴重。根據印尼環境部,印尼人每分鐘消費100萬個塑膠袋,其將塑膠傾倒進入海洋的量則位居全球第2(中國大陸排第一)。印尼總統在20國集團會議上承諾每年將投資10億美元來減少70%之塑膠與其他的海洋廢棄物,除了公共教育活動與塑膠袋收費前導計畫之外,政府也推出1項新廢棄物管理策略:將丟棄的塑膠轉為鋪路原料。塑膠道路是以破碎後及融化的塑膠廢棄物加入道路柏油混合物鋪設,被宣傳為比傳統道路更堅固、便宜與耐用。然而,某些環保人士抱持懷疑態度,並宣稱塑膠道路的環境效益被誇大,而整體作法無法處理一次性塑膠過度消費的根本問題。以塑膠鋪路並非新想法,其工序在印度在15年前即已開發出,如今印度也已鋪設超過21,000英里的塑膠柏油路。然而,印度有環保人士強調使用塑膠鋪路的計畫存在多項缺點:雖然已有開發將塑膠複合包裝加入道路柏油技術的努力,印度主管機構卻只允許少量極薄的複層塑膠被加入混合物;隨著時間道路磨損可能使塑膠分解成為微細顆粒,進入生態系統;以及這種道路可能滲漏有害化學品進入環境等。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環醫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