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1112~20161118)(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1205才提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出「氣候、生態系統與生計」計畫(20161114_ UNEP 連結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推出一項為期10年的「氣候、生態系統與生活」(Climate, Ecosystems and Livelihoods, CEL)旗艦計畫。該計畫將在中國大陸的支持下,協助「南陣營」(Global South)國家有效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氣候目標,同時改善人民生計、保護生態系統。此旗艦計畫旨在保護最脆弱的生態系統如亞洲、西亞及非洲之旱地、河流盆地與沿海地區,將整合及利用全球相關知識、專長與核心團隊及國際夥伴網絡的其他資源。該計畫將分3階段進行:評估(西元2016-2018年)、發展(西元2019-2021年)與擴大規模(西元2022-2025年)。第1階段主要針對3種「熱點」區域─脆弱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及易受氣候變遷及生態系統退化影響的社區─進行完整的調查,此調查將聚焦於座落在「新絲路」陸路與海路沿線國家;「新絲路」是中國大陸提出之國際連結與合作架構。在整個計畫實施期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畫」將提供各國在監測、評估、能力建構、技術示範及政策科學方面的支持。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發表化學品安全評估指引文件(20161110_ JRC連結2)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表2份有關基於不同種類之非動物化學品安全評估資料的「定義方法」(Defined Approaches)報告指引文件;這些非動物資料為來自如化學品的物理化學性質、電腦模型或體外方法等的資料。定義方法為毒理學領域的新興方法,它要求綜合2種或更多之非動物方法以提供做出化學品安全監管決策所需的足夠資訊。此2份指引文件是由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主導的計畫所發展。其主要成果之一為定義方法文件之標準報告模式的定義,以利定義方法在「測試與評估整合方法」(Integrated Approaches for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ATA)內的使用。定義方法與「測試與評估整合方法」已漸使用常記錄於「有害結果路徑」(Adverse Outcomes Pathways)之毒理流程機制知識做為藍圖,來妥善選擇成員方法以及綜合其產生資料,達成化學品毒性結論。
研究指出政策障礙限縮歐盟循環經濟的潛在價值(20161116_ ENDS 連結3)
根據歐盟執委會資助的一份報告,倘若歐盟移除阻礙循環經濟進展的政策障礙,每年可省下數十億歐元;可節省最多的部分包括加強減少食物廢棄物、電子產品再使用,以及回收塑膠包裝。研究發現,倘若改變捐贈食物廢棄物的相關政策,餐旅部門每年可節省40億歐元。目前會員國將「西元2006年歐盟增值稅指令」解釋為捐贈食物必須課稅,如此將「廢棄物」贈予慈善團體相較於丟棄更不划算。研究人員也表示, 西元2004年歐盟食品衛生相關法規被某些國家(如荷蘭)用來制定非常嚴格的食物呈現(food presentation)規定,以致鼓勵浪費。另外,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要求會員國授予再使用業者取得被送至收集設施之廢電機電子設備的權利,然而研究發現,此在實務上並未發生,因為再使用組織被迫必須提出要求並與地方機關談合約;倘若此種取得的障礙被移除,研究人員認為二手電子產品的再使用會增加2%,每年為歐盟省下約30億歐元的資源。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透過禁止掩埋塑膠包裝、制定更明確的分類收集規則以及使用「延伸生產者責任」等來確保塑膠回收持續具經濟誘因,歐盟可大幅提升塑膠包裝的回收率。
報告探討落實歐盟內分泌干擾物質標準的策略(20161111_ RIVM連結4)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院(RIVM)認為,有必要發展出一套讓企業與政府可評估化學物質是否為內分泌干擾物的策略。該研究院發表的2份報告顯示,目前在大多數情形下,不可能根據現有的標準資訊要求,判斷化學物質是否符合歐盟執委會最近剛發表的標準初稿。歐盟法規禁止批准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的化學品做為植物保護產品或殺生物劑。為符合這些法規,歐盟執委會已提出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標準;這些標準也可用於如化學品法規(REACH)等其他法規架構。未來,要評估化學品是否具內分泌干擾特性必須使用這些標準,但目前相關法規架構的資料要求尚不足以用來評估一項物質是否具內分泌干擾特性。該研究院提議發展出一套評估化學品內分泌干擾特性的策略,目的在使判斷化學品是否符合標準在未來變得可能。此策略包括將現有方法包括開發新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及發展實施歐盟辨識標準指引等。
城市復原力指數以資料導向方式協助城市建構復原力(20161114_Eco-business連結5)
由奧雅納國際開發公司(Arup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開發的「城市復原力指數」(City Resilience Index),是一種可將「復原力」細分成數個可辨認的部分,提供地方領導人一個評估城市復原力進展的工具。這套指數在西元2014年推出後,至今已獲全球至少120座城市採用,包括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100大具復原力城市」計畫中的許多城市。該公司表示,這套指數的用意在協助將復原力的概念,變得更「具體化、實用化與全球都可適用」。指數將復原力細分為城市可努力達成的12個目標,每個目標皆包含可讓城市衡量進展的指標。城市使用該指數基本上等同於進行承受衝擊與復原能力的自我評估;每項指標皆附有探究城市運作之不同面向的問題集,以便讓由不同領域專家組成之小組找出定性與定量的解答。雖然這些資料點並無法讓城市在彼此間進行有意義的比較,但在一城市中卻能建立其優缺點的基線狀況,提供發現該城市的復原力是處於改善或衰退的架構,而無須等到經歷災難後才發現。
歐洲衣物行動計畫宣布首批參與業者(20161110_ ECAP連結6)
西元2016年5月啟動的全歐洲永續衣物計畫─「歐洲衣物行動計畫」(European Clothing Action Plan, ECAP),已獲得首批5家服飾品牌及零售商的簽署。此由歐盟LIFE基金贊助的計畫,正發展提供減少衣物生命週期之碳、水及廢棄物足跡實用行動的泛歐架構。簽署該計畫的品牌或零售商將致力於達成及遵循該計畫的目標:自掩埋場及焚化廠轉移9萬噸的衣物廢棄物、節省160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以及節省5.88億立方公尺的水。參與之品牌與零售商將獲得支援,以瞭解其纖維足跡目前的環境影響,及發展減少這些影響的策略,透過如選用更永續而非傳統的棉料等更永續的替代作法等。該計畫的夥伴組織MADE-BY目前正尋求50家歐洲時尚品牌與零售商的參與,以支持預定之永續纖維策略的發展與落實。
歐盟計畫開發即時海水污染監測系統(20161111_ The Fish Site 連結7 )
歐盟新計畫(SMS)正試圖開發海水品質現址(in-situ)即時監測系統,以有效且迅速偵測到海洋污染。傳統方法需要專業工人與重型設備,研究人員必須乘船至實地、採樣並回到實驗室進行海水品質分析。現今海水品質監測的急迫性與昂貴之傳統方法及對實驗室方法的依賴,皆是歐盟推出新計畫的主因。由計畫團隊開發出的感測器將能偵測水框架指令所列的危險物質,監測設備將有能力偵測4類污染物:由羅馬第二大學開發的感測器將能偵測海洋藻毒,如軟海綿酸、蛤蚌毒素等;團隊夥伴(Microbia Environment)正開發能偵測有毒藻類的感測器;哈桑二世大學已開發出可偵測藥物(磺胺類)的感測器;團隊夥伴(ICN)已開發出可偵測農藥(三丁錫)、除草劑(達有龍)與阻燃劑(五溴二苯醚)等化合物的感測器。所有由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將儲存於當地的沿海浮標及平台中,並將透過無線連結傳送至遠方的中央節點。此即時資訊可能以警告的型式呈現,供主管機關與專業人員參考,以做出有根據且迅速的回應決策。
研究顯示黃銅可做為移除地下水汞污染之濾料(20161110_ HazMat連結8)
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Technishe Universitat Braunschweig)學者最近發表報告,描述使用黃銅屑(brass shavings)移除地下水中含汞之汞齊法(amalgamation)的效能與限制。黃銅屑已被認為是移除受污染地下水中之含汞的高成本效益濾料。此種基於將活性的二價汞還原並形成汞合金的方法,已被證實短期快速又有效。在本研究中,學者在2個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的木材處理場址進行長期(6-28個月)試行規模的過濾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在高流量的狀態下,黃銅屑濾床最上層8公釐仍能移除60%-80%的汞。研究顯示,汞之總移除效能(>99.95%)與負載能力(164 g/L)皆超過濾汞專用的合成樹脂,然而在自然酸鹼值的狀態下(pH 6.4 及6.7),鋅會從黃銅溶濾出,其濃度並可超過濾出水上限值(0.5 mg/L)高達40倍。雖然酸鹼值增加(>8.5)會降低鋅濃度(<0.05 mg/L),但也會降低汞的移除率(高達15%)。因此,在鋅溶濾受到控制下的情況下,黃銅相當適合做為移除地下水大部分汞負荷之低成本、薄床預濾器。
研究顯示植生草溝可有效減少除草劑逕流(20161111_ Europa連結9)
植生溝渠(vegetated ditches)在義大利的波谷(Po Valley)相當常見,這些原本用來排水的溝渠,也可藉由降低水的流速以及移除水中之化學品、底泥、有機物及營養物,產生減緩逕流化學品進入水循環的效果。本研究顯示,植生溝渠具有防止除草劑逕流進入水道的強大潛力,儘管溝渠必須定期保養,才能避免除草劑本身對溝渠產生負面影響。根據研究結果,學者建議農業環境(agrienvironment)計畫可納入淺型植生溝渠以減少農藥逕流。學者表示,這些溝渠原本就已存在景觀中,若加以妥善管理可帶來重大環境利益;溝渠的效度端視其高度與長度,以典型之東北義大利溝渠(以及施用在玉米的主要除草劑)為例,除草劑濃度減半所需的溝渠長度約為250公尺。然而,不同溝渠在不同地點的效度不同,學者因此建議針對不同的植物與除草劑,進行更多研究。由於結合不同減緩措施的效果最佳,學者也建議結合溝渠、溼地與緩衝帶等方法。
各國衛生與環境部門官員承諾減少環境相關死亡人數(20161115_ UNEP連結10)
數十位來自各國衛生與環境部門的高級官員,於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2屆締約方大會(COP 22)上承諾,將使環境污染造成之1.26億死亡人數降低。與會官員簽署「衛生、環境與氣候變遷」宣言,目標是要透過新的全球倡議,促進環境與氣候健康風險之更佳管理。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1.26億的死亡人數與環境污染有關,其中約650萬人(全球總死亡人數的11.6%)與室內或戶外空氣污染有關。此宣言鼓勵衛生與環境部門交換經驗、技術專業與最佳做法來提升健康及保護環境;目前此二部門之間的全球性與全面性連結尚不存在。該宣言認同妥善設計的環保政策將導致可歸因於環境因素疾病之全球負擔減輕,同時也會減緩非傳染性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癌症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的成長速度。非傳染性疾病約占不健康環境相關死亡人數之2/3(即820萬人)。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瀏覽人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