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迪慶香格里拉鄉村旅遊發展論壇結論

 

雲南迪慶香格里拉鄉村論壇Logo-20161031-縮-後製.jpg - 日誌用相簿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我受邀到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參加首屆「世界的香格里拉」鄉村旅遊發展論壇,席間聽取許多專家學者報告,並與業者交流,瞭解許多人在推廣鄉村發展旅遊上有正確的理念及思維方向,並且一再憂心太過強調鄉村發展而手段不對,將喪失鄉村原有古樸自然的風貌,文化傳承也將佚失。

迪慶州面積23870平方公里(相當2/3個台灣),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三個縣市,29個鄉鎮,182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40.7萬人,有藏、傈僳、納西、白、彝……等26族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85%左右,其中藏族佔總人口33%、傈僳族佔總人口29%。

「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雲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北部,地處滇、川、藏三省結合部的青藏高原南沿地段,也是世界遺產「三江並流」(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腹心區。瀾滄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形成「雪山為域、江河為池」的特殊地貌,加上森林覆蓋率達74.9%,自然資源豐富,景觀殊勝,又有多元的民族風情,真是發展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這次論壇,承辦單位為迪慶州旅遊發展委員會、迪慶州旅遊集團、「世界鄉村在雲南」論壇組委會,協辦單位是雲南民族文化旅遊產業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單位是雲南香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內容分為「全域旅遊背景下的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以及「鄉村旅遊發展和民宿開發」三大主題,以簡報、座談等方式,請學者與專家發表相關見解或案例,供與會者討論或學習,最後匯集共識,提供給迪慶州的產、官、學界參考或研辦。

以下是11/2閉幕式時,主辦(官)方代表致詞全文,可以看出這次論壇確實有著保守開發,強調自然與文化保護價值取向的鄉村發展思維,希望這次的論壇思潮,可以在往後不斷延續及傳遞,讓迪慶州青山綠水長存,各式民族文化綿延不絕:

迪慶州委常委呂兵先生在

首屆世界的香格里拉鄉村旅遊發展論壇上的

總結講話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首屆世界的香格里拉鄉村旅遊發展論壇」暨「世界鄉村在雲南論壇」,經過兩天以來緊張而熱烈的主題演講和討論交流,即將圓滿結束。在此,我代表迪慶州委、州政府,對參與此次論壇的專家、學者、國際友人、媒體朋友們,以及承辦論壇的各位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鄉村,是人類文明的起點,是孕育多元文化的搖籃,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單元,不僅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更承載了我們兒時的記憶和童年的歡樂。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提速,鄉村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已逐步落後於城市群的整體發展速度。但是,隨著全域旅遊戰略的推進,尤其是近幾年來,城市居民對鄉村文化、鄉村民俗和鄉村生態環境的關注與消費需求的提升,鄉村,又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鄉村發展,也逐漸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探索一條中國鄉村特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保護千百年孕育的鄉村文化,留下幾代人守護的心靈家園,讓鄉愁成為鄉戀,讓身心重回故土,不僅是專家學者的追求,更是所有人的夢想。 

以「全域旅遊背景下的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以及「鄉村旅遊發展和民宿開發」為三大主題的鄉村旅遊發展論壇,旨在探討「如何找到一條規範的、科學的、有序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找到古村落保護與民宿開發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可行之道」,解決發展與保護的衝突,解決投資回報與長期培育的矛盾,讓開發商與原住民利益相符,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和諧相融,讓旅遊管理與日常生活合二為一。在這一背景下,立足迪慶全域旅遊發展和鄉村建設開發的基礎,我們一再強調,居民,是鄉村的主人,鄉村,是文化的源頭,文化,是旅遊的基礎。

圍繞三大議題,本次論壇從國際視野下的鄉村旅遊發展,鄉村價值的重新認知,古村落保護與開發,老村、老街、老屋的改造與重塑,風情小鎮和特色民宿的開發,以及鄉村藝術和地域文化的發展,等各個方面,探討全域旅遊,研討鄉村發展,從遊客需求到旅遊管理,從建築美學到環境設計,從整體規劃到品牌重塑,形成了一系列的主張與共識。 

第一,鄉村,應該也必須通過自身的行動、內在的發展,和開放的合作、包容的態度,解決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承擔提高鄉村居民生活品質的責任。

一方面,我們必須認清,村民,是鄉村的主人。所有脫離鄉村原有文化,徹底改變鄉村面貌,強制性進行的規劃、建設和開發,無論善意或是惡意,都將造成不可逆轉的惡果。脫離了村民的文化、建築或是經濟形態,都與鄉村毫無關聯。

因此,鄉村本身,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村民自身,必須不斷提升文化水準,豐富知識結構,認識鄉村的價值和缺陷,重新審視自身。兩天的交流中,我們身邊的白瑪多吉老師,以及來自臺灣的許書基老師,都是最好的典範。不僅瞭解自己的家園,更瞭解外部的需求,不僅具有系統的知識,更懷有深厚的情懷。以鄉村居民自身力量推動的鄉村旅遊發展,必然根植于鄉村文化和村民生活,由鄉村內部萌發的意識覺醒和開發訴求,必定著眼民俗傳承和文化保護。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清,中國絕大多數的鄉村,更加需要外部力量。很多鄉村的沒落,源自於無序的發展、刻意的模仿,甚至資金的短缺。在恰當的時間和規範的管理下,引入先進的思想、專業的規劃,立足本土的設計和負責任的投資,有利於鄉村的快速發展和良性發展。

所以,鄉村發展,應當在規範的體制下和可控範圍內,以開放的胸懷引入外部智慧和外部資本,甚至外部管理團隊。七星村、諸葛村,就是本土文化與外部規劃、投資和經營結合的優秀案例。

我們既不能一味的排斥發展,更不能盲目的開發建設。

當我們走進傳統村落,感受樸實的原生態文化,體驗淳樸的鄉村生活時,應該想到,生活在那裡的居民,也需要充足的電力、潔淨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和現代化的物資。呼籲保護原有文化的同時,如果將開發扣上了道德的「帽子」,無異于封殺了村民的未來。

同時,以鄉村發展為名,行攻城掠地之實,也同樣不可原諒。鄉村旅遊不是新型地產,鄉村旅遊更不只是穿衣戴帽,根植于鄉村本土文化,致力於鄉村環境保護的開發建設,才是正道。 

第二,鄉村旅遊是鄉村發展的可行之路,但並非必經之路。每一個鄉村,都應該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眾所周知,旅遊,作為綠色產業,極其符合鄉村發展的需求。文化的積累,民俗的傳承,景觀的保護,甚至是生活形態的多樣化,讓鄉村,成為旅遊市場的新寵,而同時,旅遊,也讓鄉村的發展和保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實踐證明,通過旅遊開發,尤其是以生活體驗為核心的鄉村旅遊開發,讓很多傳統村落迎來新生。原有的民俗文化成功轉化為無形或有形的產品,由此形成動力,讓很多即將消亡的文化得以再生,得以弘揚。破敗的民居和冷清的老街成功轉型為精緻的民宿、熱鬧的景區,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產品,換來了鄉村文化與經濟發展共存的局面。同時,因為留存了原有的生活要素,又符合現代化生活需求,讓更多村民重返故里,解決了鄉村空心化的問題。這就是旅遊之於鄉村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旅遊並非鄉村發展的「萬能鑰匙」。大到交通條件、景觀資源、文化背景,小到民俗民風、鄉村建築、衣食起居,都是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的要素。強行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刻意的迎合遊客需求,必然導致鄉村發展戰略變形和扭曲,導致一批鄉村同質化競爭和低品質開發。

根據自身條件,對應休閒度假、生物開發、手工藝產業,或者是特色農業,找到真正符合鄉村資源屬性的發展之道,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第三,鄉村旅遊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社會各界應當履行相應的責任,才能共同發展鄉村、共同建設鄉村。

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專家、公眾、村民,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動關係,顯得日益重要。

越來越多的經驗證明,鄉村綜合治理和鄉村旅遊發展的成敗,取決於體制和治理結構。政府既是保障條件,也是約束力量,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不僅要起到發起者、組織者的作用,讓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為企業、村民和公眾搭建平臺;更要盡到監督者和管理者的責任,杜絕失控,拒絕投機,謝絕不負責任的「無妄之言」。

企業參與,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動力。資本、市場、管道、人才,以及產品的規劃能力、建設能力和行銷能力,往往集中在優秀的企業中。讓更多的企業看到鄉村的未來與機會,讓更多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參與到鄉村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中,一定是鄉村旅遊發展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徑。

在這一過程中,專家的介入和村民的參與尤為重要。先進的理念、系統的知識和實踐的成果,將避免誤區,並幫助鄉村走得更快,走得更好,這就是專家的貢獻。在地的力量,深厚的情節,以及對於鄉村文化和本土民情的瞭解掌握,將確保鄉村旅遊發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緊扣主題、守住根本,這就是村民的責任。

當然,必須提出的是,媒體的力量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至關重要。輿論監督,可以保證開發過程井然有序、中規中矩;媒體宣傳,則可以推動鄉村旅遊品牌升級、擴大影響。

所以,鄉村旅遊發展,是一個社會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命題,需要各界的努力、參與和關注。 

兩天的交流、互動與探討,不僅讓我們對鄉村旅遊發展建立了更加系統、更加豐富的認知,更讓我們對迪慶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形成了嶄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 

從徹底擺脫木材經濟,逐步形成以旅遊為支柱產業,迪慶,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如今,在當下思考全域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可以說「正當其時」。

其一,迪慶的景觀多樣性,為鄉村旅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從沿江1400米的海拔,到梅裡雪山6740米的高度,巨大的落差造就了迪慶的景觀多樣性。同時,三江並流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景觀帶,峽谷、草甸、森林、湖泊、雪山、濕地、河流、牧場……加之高達74%的森林覆蓋率,讓迪慶的鄉村,大有可觀。

其二,25個少數民族,數十個傳統的古村落,為鄉村旅遊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洛茸、尼汝、雨崩,這些著名的藏族村落;哈巴、白地,納西族的發源地;維西縣的同樂傈僳族古村,大峽谷的彝族村寨;尤其是被稱為月光之城和日光之城的獨克宗、尼旺宗兩個古鎮,都保留了完好的建築群和文化體系,從衣食住行,到傳統節日,從婚喪嫁娶,到民間歌舞,形成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

其三,成熟的品牌、廣泛的管道和豐富的客源,為迪慶鄉村旅遊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在香格里拉品牌之下,普達措、梅裡雪山、虎跳峽等景區品牌發育良好,多個精品景區景觀豐富、硬體成熟,支撐香格里拉成為世界級旅遊品牌。同時,多年形成的旅遊管道,打通旅遊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連接,為迪慶提供了穩定的遊客,並保持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迪慶旅遊市場從十年前以團隊為主的模式,逐步轉化為多層級、多類型的模式,深度遊、自駕游、高端旅遊發展迅速,龐大的散客市場為鄉村旅遊提供了足夠的客源支撐。 

2.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可以看見雪山林立、峽谷縱橫、古樹參天、牛羊遍野;你可以看見千年的寺院,平坦的草原,靜謐的湖泊,寬廣的河谷;可以聽著弦子,痛飲青稞美酒;可以圍著篝火,跳起阿尺目刮;還可以在二月八,和納西族一起聽老東巴講故事,在端午節,和馬背上的英雄分享草原的情懷。什麼是鄉村旅遊,在此,借用老師的一句話,鄉村,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可能成為一種旅遊方式。這就是迪慶鄉村旅遊的價值和基礎。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無論是香格里拉的鄉村,還是中國的、世界的鄉村,都是我們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資源,保護鄉村文化,推動鄉村發展,維護鄉村生態,使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本次論壇,彙集了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與實踐成果,這將是我們共同留個香格里拉,留個鄉村,留給世界的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必將對進一步推動鄉村保護與鄉村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參與鄉村建設,為創造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鄉村,不懈努力!

最後,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分享的經驗和智慧,感謝媒體記者給予的支援和説明,感謝工作人員付出的辛勤努力。祝願大家幸福安康,紮西德勒!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日 

  

 

分享文章

2 則留言

  1. 「既不能一味的排斥發展,更不能盲目的開發建設。

    無論是香格里拉的鄉村,還是中國的、世界的鄉村,都是我們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資源,保護鄉村文化,推動鄉村發展,維護鄉村生態,使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感恩 賴顧問的分享 仔細讀完 獲益良多….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