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2.04~2014.02.10)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2.04~2014.02.10)

美國環保署認可煤灰用於水泥及牆板製造(20140207_USEPA連結1)

美國環保署日前發表密封煤炭燃燒殘餘(coal combustion residuals, CCRs,或稱煤灰)兩種最大有益用途之評估,總結指出CCRs的二大用途,即用於水泥做為波特蘭水泥替代品以及排煙脫硫石膏用於牆板以替代礦採石膏,是合宜的。此兩種用途幾乎占了所有煤灰有益用途的一半。美國環保署是採用其最新研發的「煤炭燃燒殘餘密封式有益用途評估方法」,來評估此兩種有益用途。此方法可用來協助各州或其他有興趣者評估CCRs密封式有益用途及對之做出有根據判斷。目前美國約略超出一半的煤灰被送入乾掩埋場處置,其餘則被用於有益用途,或用於採礦用途。

濕地公約指具生態意識的農業為濕地健康關鍵(20140203_ ENS 連結2)

拉姆薩爾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高層22日世界濕地日上表示,世界各地的農業、水資源和濕地部門間,須加強合作才能確保濕地健康。該公約新任秘書長警告說,農業為養活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對水和土地的需求不斷增長,導致為了栽種或水產養殖而對濕地進行排水和轉作。濕地也提供飲用水、水質淨化、運輸、防洪和沃土等益處,也有助蓄水以用於能源生產,並為本地和遷徙性動物及鳥類提供棲息地。秘書長指出,濕地正因廣泛使用的殺蟲劑和化肥而退化。拉姆薩爾公約是以1972年該條約簽署所在的伊朗城市來命名,至今,被指定的拉姆薩爾濕地總面積已達28518,409公頃。今年有法屬新喀里多尼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索和白俄羅斯等5國撥出濕地列入國際保護重要名單來慶祝世界濕地日。

美國新農業法案將促進農業與淨水機關間合作(20140205_ Water World連結3)

美國全國淨水機關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ean Water Agencies, NACWA)對參議院通過2014農業法案(H.R. 2642)表示讚許。此指標性5年期法案包括強化國家營運中農地及其水體品質間連結之重要條款。全國各地的公共事業領袖也參與讚揚此農場法案所含的保育施設,即新建立的「區域保育夥伴計畫」(Regional Conserv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 RCPP)它鼓勵農業生產者與城市公共機關如污染處理事業形成夥伴關係,以幫助農民更有效率地管理養分、對養分管理措施提供穩定的5年期資助、於關鍵流域優先實施養分管理活動、以及優先著重可帶來整體水質利益的保育投資。

英格蘭塑膠袋收費提案被評一團糟(20140204_ Letsrecycle連結4)

英國議會監督環境與食品暨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 Rural Affairs, DEFRA)一次性手提塑膠袋收費5便士計畫的委員會認為,該部所提的方案是「一團糟」。英國國會環境審計委員會(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 EAC)在報告中指出,該收費制度若要於2015年在英格蘭順利施行必須「保持簡單」。該部所提在英格蘭施行之方案除將豁免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外,也不適用於僱用少於250人的零售商。EAC指出,消費者易因此混淆並可能不利回收產業,且不比在威爾斯施行的對所有手提袋收取5便士的計畫有效,該計畫已成功減少75%的手提袋使用。而對於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因需時間分解,故仍有導致亂丟垃圾及危及野生動物的顧慮,因此委員會呼籲DEFRA應撤消其豁免。歐洲包裝及模料協會(Packaging and Films Association)也支持收費單純化,但表示如果塑袋真要收費,此款項應用於促進回收及教育消費者,而非錯失支持英國回收產業及修正隨意亂丟行為的大好時機。

美國華盛頓州新法揭露兒童產品含有毒物質(20140206_ENS 連結5)

美國兒童產品製造商報告指出,他們在兒童玩具、服裝、安全產品和床具中使用有毒化學物質。這些報告是遵照華盛頓州新的資訊公開法「兒童安全產品法」在2013年提交給該州,該法是美國唯一的此類法律。一份研究總結這些報告,揭露在美國最大型零售商貨架上兒童產品含有會導致癌症、激素干擾、和生殖及發育問題化學品的普遍情形。共有沃爾瑪、耐吉和玩具反斗城等78家企業所出售的產品,含有66種該州「兒童安全產品法」規定須報告的有害化學品。被報告的化學品包括甲醛、雙酚A、對羥基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鹽、重金屬、阻燃劑和工業溶劑等。華盛頓州毒物聯盟研究人員對這些製造商添加阻燃劑感到訝異,甚至某公司報告顯示在嬰兒安全座椅及加高椅中添加十溴聯苯醚(BDE-209 deca)這種自2007年該州已禁止在所有傢俱中添加的化學品

荷蘭自然區域正遭受氮污染與旱化危害(20140206_ Europa6)

歐盟建立Natura 2000網絡來防止歐洲各地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流失,並履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歐盟義務。此研究聚焦於荷蘭的氮沉積、旱化(desiccation)酸化和棲息地破碎化等現象。研究人員為Natura 2000場址及其他自然場址在地圖上標示出這些壓力,因為許多物種都同時依賴Natura 2000網絡內和網絡外的棲息地。研究結果顯示,有26種棲地類型(含沼澤地)95%的受研究面積,其氮沈降超過預設的不會造成顯著損害效果的關鍵承載能力,而在所有研究的63種棲地類型中,有30種必須依賴地下水位,而這些類型中有91%正遭受旱化。整體而言,三分之二的荷蘭自然區域正遭受4項壓力中至少1項之危害。研究人員指出,旱化和氮污染是荷蘭要達成該國Natura 2000網絡目標的主要障礙,荷蘭政府須採取廣泛的措施來改善狀況。其結論是,永續農業和減少氮排放量可形成解決方案的關鍵部分。

美國TRI報告顯示空污排放持續下降(20140204_ USEPA連結7)

美國環保署年度有毒物質排放清單(Toxics Release Inventory, TRI)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2年間整體毒化物排放量降12%,此包含整體有毒氣體排放量下降8%主要是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減少的關係。2012年數據顯示,36.3億磅毒化物經空氣、水或陸地等途徑排放至環境中,而鹽酸及汞等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維持其長期趨勢。2011年至2012年間排放至地表水及陸地的毒物分別減少了3%16%TRI亦首次蒐集硫化氫數據,2012年共2,580萬磅的硫化氫被提報,主要是由紙業、原油及化學製造設施等排入空氣中。另一項新增的TRI申報要求是設置於印第安區域的設施皆須向美國環保署及適當的部落,而非設施所在的州政府,提交TRI報告,其目的在促進部落參與TRI計畫。今年TRI全國分析報告包括美國各大型及小型城市的新分析及互動地圖、產業界藉由投入綠色化學及其他預防措施降低污染的新資訊、及消費性商品所含化學品的新特別報導。而擴充的TRI污染預防(Pollution Prevention, P2)蒐尋工具,也可協助使用者使用不同環境參數以圖示方式比較同一產業中的設施

研究檢測格陵蘭等3國禁用阻燃劑人體含量(20140206_ Europa 連結8)

研究人員首次於格陵蘭、波蘭與烏克蘭測量成年男子血液中之多溴聯苯醚(PBDEs)及多溴聯苯(PBBs)含量。共有99個來自格陵蘭、100個來自波蘭及100個來自烏克蘭的男子參與研究。結果發現所有受測者體內都驗出至少1PBDEPBB,有35人被驗出含所有檢驗標的之PBDEsPBBs依化學物質的不同,歐洲大陸男子濃度比起格陵蘭男子低了315倍。儘管如此,格陵蘭受測男子的濃度,仍是之前受測的美國男子一半以下。之前研究顯示,對格陵蘭而言,西歐與北美可能是PBDEsPBBs的主要來源,由於此類化學物質會經空氣傳播並能擴散至長距離,也會在魚類體中累積,不同飲食會造成不同國家受測者出現不同濃度,這也可能是為何格陵蘭人的濃度最高。此外,當地之露天廢棄物火災與燃燒也可能是污染的重要來源。

美國科羅拉多州土壤、水及家庭遭受四氯乙烯污染(20140209_ Denverpost連結9)

乾洗店與金屬脫脂劑常使用的致癌化學物質四氯乙烯,因溢漏釋放已經在科羅拉多州各地造成至少86處的地下水污染團,不但對土壤與水源造成污染,也造成室內空氣惡臭。該州衛生官員與責任方目前最多只能讓其所知的四氯乙烯不要接觸到民眾,但根據科羅拉多州公共衛生與環境局的檢討報告,民眾可能已經暴露於該化學物質。相關之清除工作已經陸續進行數十年,且即便經費足夠,四氯乙烯由於溢漏後會侵入混凝土、並保持數十年之久的揮發性,因此專家越趨質疑將它全面清除至合乎公共衛生標準的做法是否可行。科州官員上個月通過新政策,允許在低風險場址的四氯乙烯及其他化學物質清除活動在達到健康標準前停止。美國環保署12012年的重新評估報告認為,四氯乙烯是會攻擊人類神經系統的可能致癌物,下令乾洗業者於2020年前在住宅建物中逐步停用,不過四氯乙烯目前仍然合法。

研究調查城市自行車專案提升自行車通勤情形(20140115_ Europa 連結10)

此研究檢視英國18座城市自行車專案對130萬通勤者行為的影響。這些專案通常結合基礎建設的投資,如自行車停車場與專用道,以及推廣計畫與訓練。研究人員比較有推出自行車專案城市2001年至2011年間之自行車通勤人口(定義為常騎自行車上班的上班族比率),相對於社經條件差不多但沒有自行車專案的城市,其騎車通勤人口是否有增加。結果顯示在自行車專案實施以前(1991年至2001年),自行車專案城市與對照之無自行車專案城市,通勤情況類似。不過,有自行車專案城市騎自行車通勤人口在2001年至2011年間,比率從5.81%增加至6.78%成長比率顯著高於無自行車專案的城市。在此同時,有自行車專案城市走路上班人口比率的成長,也明顯高於沒有專案的城市。研究人員認為原因可能是行人也使用自行車專用道。研究人員也發現騎自行車上班人口成長最多者,往往出現在對上班地點自行車專案投資最多的城市,顯示騎自行車通勤專案如果也留意到職場相對措施,如騎車置物櫃、淋浴設備與專用停車場,效果更為卓著。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環境議題資料庫亦歡迎有興趣者前往參考 

網址:https://www.oecdtw.com/

我要是環保署,對「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的執行效率一定會大加檢討,一個星期的翻譯以及上網時間差應該足夠了,竟然每次都要差到近半個月。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