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1.28~2014.02.03)
GGKP推出知識共享平台以加速綠色經濟轉型(20140122_UNEP連結1)
由國際綠色成長和綠色經濟相關領域主要機構和組織所組成的綠色成長知識平台(Green Growth Knowledge Platform, GGKP)日前推出一個最先進且健全的知識共享平台,以回應決策者和大眾對實現永續經濟成長方法資訊的需求。如同GGKP本身,該網站是個超越經濟與環境間舊有鴻溝的網站,含附有超過600項技術和政策資源之可搜索電子圖書館,以及193個國家資料和政策的信息板。它動員來自全球經濟和環境領域中以加速綠色成長為共同目標的不同合作夥伴之知識、經驗與支持。GGKP也證實瑞士政府為期3年160萬瑞士法郎(約合170萬美元)的資助承諾。至今,GGKP已確認與29個知識合作夥伴簽定協議,包括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智庫。展望未來,GGKP將與這些合作夥伴就多項優先主題增進合作和協調性研究,包括綠色成長指標和測量、貿易和競爭力、以及綠色科技和創新。
歐盟執委會公布頁岩氣開採最低原則建議(20140122_Europa連結2)
歐盟執委會已通過建議(Recommendation),以確保水裂解技術開採頁岩氣符合環保及氣候維護要求。該建議應有助欲採用此技術的會員國處理健康及環境風險,並為業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及提供投資人明確框架。此建議同時伴隨1份說明使用裂解的機會與挑戰之溝通文件,此二文件為歐盟執委會至2030年建立整合性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的更廣計畫之一部分。建議請求會員國:開發前先規劃並在授予許可前評估累積的效應;謹慎評估環境衝擊及風險;確保氣井完整性符合最佳作業標準;在作業開始前先檢查當地水、空氣、土壤品質以監測任何改變;控制氣體排放;告知民眾個別氣井所使用的化學品等。歐盟執委會將就頁岩氣作業的環境表現持續促進與會員國、業者及民間組織之資訊交換,它請求會員國於半年內導入這些原則,並自2014年12月起逐年告知歐盟執委會所採行的措施。歐盟執委會將以可比較各會員國情形之公開計分表來監督此建議的採行,並於18個月後檢討該作法的成效。
研究指出計算N2O排放的社會與企業成本有助減量(20130123_Europa連結3)
氧化亞氮(N2O)是一種來自農業、工業和燃料燃燒的主要溫室氣體,藉由提高氮使用效率來減少其排放的措施,能減緩氣候變遷及減少農業的氮流失,後者可改善食物生產並減少氮污染,評估這些附帶益處的財務收益可為N2O減排提供更強的經濟動機。此由歐盟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資助的研究將此議題分成兩種角度:產業與社會看法。產業看法認為減排N2O不能對應負責的產業造成額外成本,社會看法則認為須量化減排N2O的環境、健康及生物多樣性利益以驅動此領域的政策發展。研究指出,許多措施皆可改善氮使用效率,如改善肥料使用效率、自污水系統回收氮、及降低飲食中動物蛋白質含量等。據估計,若提昇2008-2020年間的氮使用效率20%可節省2,300萬噸氮,約相當於每年節省230億美元。另外,每年的氣候、健康、與環境利益也可高達1,600億美元,突顯政策措施採納社會看法的潛在金錢利益。研究人員提議政策措施應鼓勵能改善氮使用效率的創新技術,同時致力於更佳的溝通來宣傳其市場利益,也特別建議應避免有損環境的氮補助。
美國環保署須於2014年完成聯邦煤灰法案制定(20140131_ENS連結4)
美國環保署已與環境及公衛團體達成和解,訂下完成首件聯邦煤灰處置法案制定的日期。該和解案並未要求最終法規內容,但已確定美國環保署在多年的延遲後,將在2014年12月19日前完成法規制定。2013年10月美國華盛頓特區地區法院裁定美國環保署有義務檢討及修訂「資源保護與再生法」下的廢棄物法規。雖然煤灰是該國第2大工業廢棄物流,美國環保署卻從未制定任何處置煤灰的聯邦法規。美國環保署於2010年曾提出多項法規方案及辦理公聽會,並有來自環保團體等超過45萬筆的公眾意見留言要求更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卻因來自業界、白宮及部分國會議員的壓力,遲未確立該案。Earthjustice代表控訴團體指出,只有期限是不夠的,美國環保署須制定具聯邦執行效力的法規,以清除危及全美成千上萬居民的空氣及水體污染。公共事業須停止將煤灰傾倒於未設襯底的儲坑,而將其置於合宜設計的掩埋場。煤灰傾倒區需進行水質檢測並公開數據。
中國大陸啟動全面性空污監測系統(20140128_Eco-business連結5)
中國大陸逐漸察覺各大城市危及健康的嚴重霧霾,並急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應對氣候變遷,持續祭出多項解決措施。2014年初開始導入的最新試行措施要求工廠每小時於線上提報氣體排放量及每兩小時提報污水排放量。須提報的1萬5,000家工廠中有超過4,000家已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資訊,而約半數須監測空氣的工廠與發電業相關,其他為製鐵、製鋼、冶煉、水泥及化學等高污染產業。這些措施在國外並未受到太大的關注,但被專家認為是中國大陸至今對抗污染之最重要步驟之一。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撰稿人描述該計畫可能是世界其它地方都未曾實施的大規模公眾報告倡議行動。然而,許多人仍質疑提報污染數據的準確性及各省勢力強大的企業是否會確實執行。專家認為,須全面性的採用各種監測技術,因為這些措施被描述成自我監測,遭濫用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大陸公眾和環境事務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空污提報及空品緊急發布機制已有重大進展,計179個城市在2014年1月2日發布即時空品訊息。
韓國公布2020年國家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20140128_Korean MOE連結6)
韓國環境部公布2020年國家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此新路線圖維持該國於2011年7月12日宣布的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 BAU)及減排目標,也包含各部門的減排策略及措施。該部為實現有效且具效率的二氧化碳減排,擬定下列策略:(1)運作市場導向的減排機制;(2)發展科技;(3)透過溫室氣體減排創造就業機會和新市場;及(4)執行日常生活減排宣導活動。該部將透過運作「排放交易機制」和管理能源需求,持續免費配給排放許可給排放敏感企業,以極小化減排成本並減輕業界負擔。為提昇韓國應對氣候變遷的科技能力,該部擬定「應對氣候變遷的研發路線圖」,持續執行研發政策。此外,將藉由提供教育和諮詢及對溫室氣體減排科技發展提供減稅,與相關部會推出加強中小企業減排能力的措施。該部也將會創造排放稽查員、溫室氣體控制工程師和排放許可交易員等就業機會。此外,還為包括工業、營建、運輸在內7個部門提出詳細的逐年減排目標,並提出具體行動計畫,如換用生態友善的替代性燃料和建立智慧交通系統等。
研究指出德國市售電池超出歐盟有毒金屬限值(20140130_Europa連結7)
歐盟電池指令訂有歐盟銷售電池有害物質含量限值,汞、鎘及鉛限值分別為5、20及40 mg/kg,指令同時訂有超出限值時的豁免條款和標示要求。德國是透過2009年生效的電池法案來實施該指令。上次2007年研究結果顯示,受調查的147個電池中,除2個電池含有超量汞外,其他全都符合舊法規。然而,當時許多電池樣本中發現的有毒金屬水準可能已超過新限值。因此,本研究作者群決定進行新調查,以確定製造商是否從那時起即降低有毒金屬水準以符合更嚴格的新法規。研究人員測試了在德國販賣的146個不同類型、品牌和尺寸的家用電池。結果發現,許多碳鋅和氯化鋅電池超出鎘限值,不該被販售。數種類型的電池也違反了標示限制。例如碳鋅電池平均而言含最高量的有毒金屬,某些甚至含鉛超量25倍。而約一半的鈕扣電池未依法標示含汞。雖然這項研究對象僅限於德國,但作者認為調查結果與整個歐盟都相關,因為同樣品牌的電池也在其他國家銷售。
英國品質協議引領廢棄物終端機制發展(20140203_Letsrecycle連結8)
歐盟雖然已為鐵金屬、碎玻璃、及銅廢料制定廢棄物終端準則(end of waste criteria),近期似乎不會再推出其他物質的準則,但英國的「品質協議」(Quality Protocols)此時卻能填補空缺。以上是Letsrecycle.com所舉辦的「廢棄物終端」會議上與會者的一般看法。此看法主要源自去年歐洲製紙廠成功促使歐洲議會封殺紙類廢棄物終端準則的事實,此去年秋天時的表決造成很大爭議,並受到歐洲回收紙協會的強烈反對,許多回收業者認為製紙廠不當使用其權勢,而議員們也不知道對紙類廢棄物終端準則的所有有利論點。英國環境署提及申請廢棄物終端狀態的複雜性及費時本質,並表示也曾懷疑發展廢棄物終端的機制是否值得,但最終相信是值得的。並表示英國的品質協議正引領廢棄物終端的發展,全球許多國家都對它們感到興趣,並相信這些協議亦支持了英國的企業,為英國產品帶來競爭力。目前英國已完成10項品質協議的制定,不久後將再新增2項。
歐盟調查顯示蝙蝠數量大幅增長(20140130_EEA連結9)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調查歐洲數國蝙蝠狀況的新報告顯示,蝙蝠數量自1993年至2011年期間增加了逾40%。該報告是歐洲至今對蝙蝠總數趨勢最全面性的調查,它研究此區45種蝙蝠其中的16種,收集來自9個國家的10個監測機制數據,並建立了跨歐洲的蝙蝠總數趨勢原型指標,這些數據是調查者在9個國家6000個場址中對冬眠的蝙蝠計數及記錄取得。歐洲蝙蝠數量之前曾嚴重衰退,尤其是在20世紀後半段,主要是農業密集化、土地使用改變、蓄意捕殺及棲所破壞所造成,也曾受到使用於屋頂的有毒木材處理化學品地特靈(dieldrin)的毒害。報告指出,蝙蝠多是壽命長但繁殖緩慢的物種,所以環境或人類壓力可能造成其數量快速下降且恢復緩慢,因此仍須視牠們為易受害物種。雖然數量增加的消息是正面的,保育人士認為目前的數量仍比牠們衰退前還要少。報告指出,大部分調查蝙蝠種類所看到的明顯數量增長可能反映了EUROBATS協定下各國及歐盟保育立法、物種及場址保護、針對性的保育措施及廣泛的意識提昇活動所產生的效果。
香港將焚毀全球最大批充公象牙(20140124_ENS連結10)
香港政府將執行全球最大宗的象牙銷毀行動,以嚇阻非洲盜獵者可一日屠殺高達96頭大象的行為。勇於反對當地雕刻象牙作為宗教物件的久遠傳統,香港漁農自然謢理署的保護稀有動植物諮詢委員會投票通過,將焚毀已充公33噸象牙中的27噸。除保留少量象牙用於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所允許的可能用途外,其他將予以焚毀,預計從2014今年上半年起,將歷時1至2年才能完成。各種象類皆於1989年列於CITES附件一中,禁止國際交易,但象體樣本仍允許用於科學、執法、鑑定和教育用途。該署指出,在管理壓力及安全考量下,以銷毀方式處置充公象牙有其必要性。此項決議亦延續了由非政府組織團體所發起的罷買象牙活動,呼籲公眾正視醜陋的非法象牙交易及其後果。中國本月稍早也銷毀了6噸的非法象牙以嚇阻盜獵者。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環境議題資料庫亦歡迎有興趣者前往參考
網址:https://www.oecdtw.com/
部落格主按:我要是環保署,對「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的執行效率一定會大加檢討,一個星期的翻譯以及上網時間差應該足夠了,竟然每次都要差到近半個月。
瀏覽人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