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頭苦戀-太魯閣第三期儲備步道志工初­階培訓影像集錦-20101015

 

2010年10月15日至17日,我以數位相機與全高畫質(FULL HD)攝錄機全程記錄了「太魯閣第三期儲備步道志工初­階培訓」的相關過程,這是我參與過幾次步道志工活動以來,覺得石頭工程最多的一次。從鏡頭中看著志工們不斷挖著石頭、搬著石頭、抬著石頭、敲著石頭、槓著石頭、排著石頭、撫著石頭,就覺得他們是在與石頭苦戀。這條步道沒石頭不行,可卻又大又硬,累得很哪!

這項活動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承辦,出動多位工作人員細心規劃與執行,備極辛勞。而這梯次的三位帶隊講師(伍玉龍、徐銘謙、文耀興)都是疼惜山林環境、保護自然生態且深具步道生態工法專業的名師,這期學員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以高昂的鬥志與濃厚的興趣,在剛「復生」不久的洛韶山莊不遠處施做一條純手工打造的自然步道。

除了林務局已推動多年,太魯閣國家公園則是台灣首個國家公園引進步道志工的做法,融合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工作假期、志工服務、勞動健身、社區參與、在地蔬食等內涵與實務,透過志工人力修護自然步道。如果志工人力募集與培養順利的話,將來有可能投入如合歡越嶺道等歷史古道的重整與維護。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有此前瞻與突破性的志工人力運用思維,值得期待!

因為是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活動,又有名師帶隊,吸引力十足,因此三個梯次的報名都非常踴躍,分別是169、79、84人,爭取每梯次40人的限額,每個人報名時都在自我介紹上大作文章,就怕不被錄取。有一位學員的太太為了讓老公錄取,特別在老公的自我介紹上加註說:工作時會說笑話!

積極爭取前來,工作當然認真。雖然大都是生手,有的人還是初次拿鋤頭、榔頭、畚箕、鐵鍬等,可不管汗流浹背或手腳痠痛,個個樂在其中,尤其看到完工後的步道模樣,不禁欽佩自己有此能耐及貢獻,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三期儲備志工在有限的工作時間下,仍有豐碩的成果,統計數字如下:

步道土石清整:62公尺

水管路面撫平:6平方公尺

除草清理路幅:45.5公尺

砌石擋土短牆:34.54平方公尺

竹階梯施作:13公尺22階

土階梯施作:6.5公尺10階

石階梯施作:42.5公尺60階

過溪踏腳石:3.5公尺,移動4大石,敲切一大石。

導流橫木:2支3.9公尺

導水溝施作:12.6公尺

遺跡平台清整:245.5平方公尺

這一期成員有許多是登山經驗豐富的山友,他們都表示,經過這次實際體驗步道施作過程,將會更愛護步道環境,也更會懷著感激的心行走在山林間。

底下是3個影音紀錄小片段:(放映後,如頻寬夠,建議點選720P以上高畫質觀看。480p全螢幕觀看效果已屬不錯。)

工作狀況集錦與收工歡呼

主持人林芸姿小姐始業說明 

徐銘謙老師主持結業式

更多短片在https://www.youtube.com/user/wildfuntw,按右上角框格內的「查看全部內容」,可以看見「太魯閣第三期步道志工培訓」的所有影片。

底下是相片部分,請參考:

#1
第三期志工在紀念T恤上簽名留念

#2
文耀興老師解說工具使用方法與安全事項

#3
準備上工

#4
徐銘謙老師說明過溪踏腳石工項

#5
工作情形

#6
這石頭如何處理?

#7
文耀興老師說明竹階梯與導流溝工項

#8
移動大石

#9
搬土

#10
翻石

#11
討論如何搬移

#12
清理日據時期原住民被迫遷移住此的遺址植被

#13
清理砌石駁坎面

#14
合照

#15
合照

#16
與伍玉龍老師(後排右三)合照

#17
合照

#18
合照

#19
與徐銘謙老師(左排前一藍色衣服)合照

#20
合照

#21
與伍玉龍老師(前二)合照

#22
李思根教授講授「太魯閣的地質」

#23
收工合照

#24
結訓團體照

更多照片,歡迎點閱Flickr網路像簿:「太魯閣第3期儲備步道志工初階培訓

底下是幾張從影片擷取的相片,也請參考:

#1
安全帽

#2
早操

#3
徐銘謙老師宣達事情

#4
工作場域

#5
傳遞石塊

#6
傳遞石塊

#7
現地材料運用,製作竹階梯

#8
合照

#9
要吃飯囉

延伸閱讀:

1.千里步道浪遊中橫再現中橫健行風華   20100629

2.10/15-17太管處儲備步道志工第三期初階培訓活動召募中!   20100924

分享文章

2 則留言

  1. 看到Bird的精彩報導  (尤其是影片)  彷彿9月時(二期)在洛韶受訓的畫面又歷歷在目地復活了  真是美好的回憶呀~  好想趕快再回去走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