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假期 另類玩法

底下文章是我在旅遊專業雜誌「行遍天下」月刊2007年二、三月合刊中「賴鵬智的野FUN體驗」專欄內容,敬請參閱。

工作假期 另類玩法    

                  

有一群人大老遠從都會區到太魯閣跋山涉水數小時,為沒有水電的同禮部落協力造屋或協助採筍;也有人到阿里山區茶山部落協助整理竹園蓋工寮;有人到花蓮吉安鄉協助菸樓復建;有人到台東利嘉林道協助闢建生態池;有人冒著寒冬在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協助整理霞喀羅步道……,他們共同的特色是:交通食宿自費、勞動工作、與社區互動、有學習或參訪行程,而整個活動就被稱為「工作假期」。

 

歐洲從1960年代開始推動青年加入社區勞動服務工作,漸漸衍生出一種休假旅遊兼勞動服務的另類玩法,台灣在2004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引進與推動。在「工作假期」這個名稱還不為台灣人熟悉前,其實我們周遭已有許多人在做類似的活動。

 

例如「嘉邑行善團」團員業餘在鄉間協助造橋鋪路;九二一地震後許多志工投入災區清除瓦礫及重建房舍;台北關渡自然公園志工在週末維護濕地環境;大學服務性社團則在假日到偏遠社區進行環境整理等,都是利用假日、自付開銷並且投入需要大量勞動的工作。不過與現在所稱的「工作假期」有點不同,這些志工多是長期投入,並且初衷就是奉獻於對社會或環境有益的勞動工作。

 

而「工作假期」則是短期投入,以一次性居多。除了基本的志願服務精神外,還有度假休閒的意味。它既講「工作」(勞動),也講「假期」,所以參加者一方面貢獻勞力,一方面也要享受度假樂趣,所以在活動安排上會有相關學習課程(例如施工方法、社區文史)、休閒娛樂活動(例如交誼、晚會、參訪)及勞動服務工作等。而操作手法則一定要顧及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文化傳承等原則。

 

今年一月,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上班族,年齡多為三十來歲,在冷氣團來襲時期,繳了一筆參加費用,進入新竹縣山區三天二夜,第一天上課瞭解霞喀羅古道歷史與環境資源,也學習生態工法,再進行社區導覽,第二天就進入古道撿拾垃圾、開挖排水槽與導流溝、堆疊砌石護坡及清理日據時代駐在所遺址環境。這群志工不分男女必須手持鋤頭、榔頭又耙又釘,也要扛杉木、搬石頭,在寒風吹襲下著短衫仍汗流浹背。雖然辛苦萬分,每個人卻興致盎然,沒有人偷懶,更是爭相工作。在專業師傅帶領下,一群「烏合之眾」竟然完成一項項高難度的工程,事成之後每個人都很有成就感。當天晚上與村民同歡,體驗泰雅風情。第三天則輕鬆進入古道,由在地解說員導覽解說古道與原住民的故事。

 

天下就有這麼一群傻瓜,除了無償工作外,還要負擔旅遊相關開銷。而這種傻瓜還不少,愈來愈多的「勞動志工」願意加入工作假期的行列,為休閒產業領域開創另一種市場機會。

 

工作假期包含了休閒、旅遊、學習、探索、勞動、體驗、健康、環保、保育、奉獻、趣味、冒險等多種元素,是新興的另類玩法,也是身心靈都健康的玩法,有興趣者可以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https://e-info.org.tw/瞭解相關資訊。

 

延伸閱讀

Flickr網路相簿【200701霞喀羅古道工作假期

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十周年紀念健行記

工作假期之感動-蔡志堅撰

工作假期 另類玩法 

本網誌【工作假期】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5 則留言

  1. 工作假期這個沒有專家啦,我只是愛玩而已,認真推起來,還是要算瑞賓,他最早開始提,提了好久, 終於時機成熟,我們才有機會一年又 一年地推出新的體驗!

      在協會推動的工作假期中,我們主要是引入志工協助當地完成工作,雖然第一年台東利嘉及第三年花蓮南華,並未馬上有後續的活動,一方面是時間因素(花蓮才辦完半年,台東雖已辦完三年,但還需評估合作方式的可行性);一方面各地的需求不同,以台東來說,利嘉林道的傳播能力很強,其理事長已在當地廣為宣傳示範,並投入了該會大多的資源!而花蓮南華社區有既定的步調,在我們志工離開後,他們辦了多次以當地居民為主的小規模活動!新的合作意願仍高,但是方式仍需要以當地需求為前提,來進行考量規畫!   陽明山的部份,主要是其為國家保護的區域,因此看起來是以計畫的方式辦活動,但事實上我們一直希望能和陽管處一起推動和遊客參與的互動,雖然效果還不見得看得出來,需要彼此互信及互相搭配的相關條件,而且多數人會質疑推動的正當性,究竟這是以陽管處為主體的場域,但這協會的目的只是單純希望提供民眾實踐環保生活的方式,符合我們的宗旨-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境界,因此儘管壓力很大,我們也只獲得計畫經費十分之一的補助,也還是勉力去做,從志工身上,也獲得很多成長與感動!    這樣的價值,還有很大的宣傳空間,我們也需要學習許多宣傳的方法,以達到效果!不過不變的,是協會同仁單純的心及笑臉,每接觸一個人,都是機會,都希望能將這份感動方享出去!謝謝大哥也能認同體會我們的努力,甚而一起推廣,這就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了!    即便您身體不方便參與,但是還是歡迎您一起來看(只要有些活動不要進行就可以),可以給我們一些意見及指導啊!之前還有肢障人士來參加呢!而且享受大自然是不分年紀,及身體狀況的喔!認識這群可愛志工,也是我在協會工作以來,覺得很有價值之處.     大哥,在這條路上,我們真的很需要很多協助!協會的同仁,都是默默的執行者,大家年輕有衝勁!可是青春有限,許多事需要大環境的條件,當然也包括主事者在內!透過您的文字及接觸,及我們的勇往直前,相信將有機會改變世界,改變環境!     討論文字也歡迎放上步落格,並且再次感謝您的用心良苦!讓我們一起加油,也為彼此加油!    預祝新年快樂!

  2. 道緣:您是「工作假期」領域的專家,我越俎代庖寫此文章是為推廣這個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同時宣傳一下環境資訊協會,感謝您的指正。

    我是因為看到歷年來辦的工作假期大多是一次性(陽明山因為交通地利之便才能辦多次單日活動),我說的一次性是指在某處辦工作假期往往只有一次,後續就沒繼續經營了,所以才說一次性。參加人員倒是有可能在不同場合都會去,若指參加者就不全然是一次性了。也許台灣再經幾年的帶動,地點將不會是一次性,而是有系統的營造一個場域。

    我相當同意您的主張,我支持您朝此主張努力實踐。

    很抱歉因為腰椎受傷開刀過,所以協會辦的工作假期我都不便參與,只能外行人看熱鬧敲邊鼓而已,未能盡力處請多包涵。   

  3. 剛收到這篇工作假期,閱讀之後,小妹這裡有些想法,希望跟您交換點意見!

    主要是關於工作假期是否為一次性活動的問題,以我個人有限的經驗及觀察,對許多常期參加工作假期的人來說,是假期生活的一部份,而不僅僅是活動而已!

    其實這是因為在台灣推廣的關係,無論是風潮或規模無法跟國外相比,才淪為只有一次性的"活動",但事實上在國外,不論英,日,這是某些族群他們經常使用的度假方式,以我參與的那梯,參加者幾乎都在同一個地方參加兩次以上,甚至多達五次!   這點讓我深深感覺到國外將此與生活的結合度極高,對當地而言,也有相當的意義!我們在陽明山工作假期的經驗也是如此,除了2005年的四天三夜那梯之後,後來至今的一年半中,亦辦理了十六梯以上的單日工作假期,許多志工都是一再參加投入這項工作!在台灣推動三年,這也將是大家努力的目標,結合服務與生活,那麼對環保團體或致力推動環境保護的個人而言,也將納入更多力量!這些年來參與環保團體的運作,看到許多前輩的努力與投入相當可觀,但是的確要將環保行動納入民眾生活中,都還有些努力的空間 !在推動工作假期的過程中,我們亦遇到了"如何實踐"所倡言的環保行動,這是頗具挑戰的磨練!因此我個人一直主張,以新的生活型或生活方式來定義工作假期,希望能豐富"生活"的內涵,而非辦理一次又一次公關宣傳大於實際助益的活動!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提供給大哥參考,也歡迎大哥不吝指教!

  4. 我的看法是,「勞改」並不是自願的,前往勞動地是被迫的,工作也是被迫的,去的人也沒有玩樂的心情,所以「勞改」不能說是「工作假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