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鄉有個土家族的村寨,叫作「雲舍」,位於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梵凈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山腳下的太平河畔。該村有600多年的歷史,面積4平方公里,4百多戶1700餘人,98%是楊姓後裔, 土家族的風俗民情和傳統建築保存良好,有「天下第一土家村寨」之稱。
該村先人在早期為了防範土匪侵襲,採取迷宮式布局,巷道狹窄,蜿蜒曲折,類似鹿港小鎮格局,現在走起來反有曲弄通幽之趣;而庭院多圍高大磚牆,形制很像馬祖廟宇常見的「封火山牆」。當地最特殊的是房舍稱為「筒子屋」,由正屋、偏屋、木樓和朝門組成,四面封牆,又叫「封火筒子」。
這裡原來是比較貧困的地方,中國大陸自1994年啟動「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2002年,雲舍被國家旅遊局、省旅遊局納入幫扶點,陸續有了一些建設。後來按照東西部扶貧協作部署 ,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的對口幫扶為雲舍鄉村旅遊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雲舍景區幫扶項目於 2014 年 3 月開始啟動,投資建設雲舍外圍旅遊景觀及遊客中心設施,如蘇州園林風格的入口區(在土家族地方設置蘇州園林風格的東西我不以為然)、生態濕地區、水上樂園區、民俗文化表演區、民俗文化體驗區等五個區域,不過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太過人工化與水泥化的設施。而其他相關單位則在雲舍村內改善巷道鋪面、排水溝及整修破舊圍牆,這一部分我很欣賞,除了修舊如舊的效果良好外,建設中也注意維持原有鄉村風貌與文化特色。經過歷年改善措施與幫扶的大力建設,2015年雲舍景區對外開放,隨後獲評為國家4A級景區 ,至今(2018年)平均每年約有七、八十萬人次旅客造訪。
網路資訊說2018年村民開辦農家樂的有40多家 , 平均每戶每年收入在人民幣一、二十萬左右,而光就這一項就帶動了200多個村民的就業機會,間接從業者(包含外來工作者)則達1000多人。
2015年4月30日,我受邀到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6天行程的最後一天,順道在江口縣旅遊局局長吳建芳熱誠陪同下參訪了雲舍古村寨,對當地特殊的建築風貌及保存文革時期毛思想教條宣傳氛圍印象至為深刻,特以影片與相片為記。
此影片從雲舍景區門口開始,順著電動接駁車路線觀看村外新的旅遊設施狀況,我本來覺得這樣的景區我是沒興趣的,可是進到村落口,下車開始行走參觀,我就被周遭的景象吸引,而且愈走往村內巷弄,看到傳統房舍建築風貌,以及保留文革時期荒謬的居家妝點,我就愈喜歡這裡的氛圍。本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以下是相片部分:
歡迎點閱flickr網路相簿「貴州銅仁市土家族雲舍古村寨」看更多相片
延伸閱讀:
50年茶樹算老嗎?看貴州團龍貢茶500年老茶樹(影片與相片)
本網誌「中國大陸系列」專欄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