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聞花香 —— 王鑫老師寫的環境教育啟蒙文章

 

編者按:

先借用網路上一篇文章《森林裡的哲學家—訪資深自然生態解說員邱慶耀》的一段話:「一直到民國八十年參加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解說員的訓練課程,邱大開始涉獵自然的領域,對失學多年的他而言,所有事物都是新鮮、有趣的。尤其是在一場演講會上聽到師大教授王鑫以「跪地聞花香」為題講演,談到他赴奧地利開會,解說員帶他們去感受大自然之美,大夥跪在地上用鼻子去聞花的芳香。那種對自然的尊重深深震撼了邱大的心,從此加強了他追求自然體驗的信念。」邱大就是邱慶耀老師,1991 年他受到王鑫老師「跪地聞花香」一句話的啟發,走上環境解說的「不歸路」,到現在還是這領域的模範生。

我則是 1993 年(民國 82年)加入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開始較前幾年參加台北鳥會後更深入的學習自然知識及解說技巧,也是在一次機會閱讀到王鑫老師寫「跪地聞花香」的意思,啟發我許多的靈感,也促使爾後我更投入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領域的探索。

所以,我相信王鑫老師的一句「跪地聞花香」,必然是許多無論是專職或業餘環境教育推廣者開竅的啟蒙語,這句話太有震撼力與教育力,一語道破環境教育的精髓,直搗環境解說所要傳達的真諦。

日前我整理舊資料時,發現 1998 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的宣傳小冊,當時的理事長就是王鑫老師,小冊上刊載王鑫老師撰寫的《跪地聞花香》文章,經過老師同意,讓我刊登在此,以饗更多同好研讀,廣為發揚「跪地聞花香」尊重自然的精神!

註:《跪地聞花香》一文最早刊登在 1994 年 12 月 1 日發行的《張老師月刊》,而刊登在 1998 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宣傳小冊的文章則是王老師訂正後的。

  

跪地聞花香

 

羅丹說,美到處都有
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

 

演講稿/王鑫  整理/黃雅婷

 

幾年前,當時擔任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的張豐緒先生訪歐,帶回來一則故事—在奧地利,當地專家引領他去欣賞滿山遍野的小白花時,是跪在地上親聞花香的。【跪地聞花香】這樣的畫面令人動容,是因為它充分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愛情意。這正是所有環保工作的基礎。

 

究竟什麼是自然呢?它指的是英文的Nature?還是只是一種情緒或態度?在老子《道德經》內曾提出幾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其實是宇宙間最高的境界。在中國古代的思想裹,自然是實相中的一景一物,也是抽象的態度。我們欣賞自然時,多半確也需要自自然然的。

 

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都在向人們透露如何欣賞自然的秘密:【你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如果我們能將自己在過度都市文明中漸漸蒙塵的心,不斷擦亮,暢開感官,就能接收到自然萬物的訊息。而【我是隻小小鳥】則是要我們保持一些對自然【意境】的想像與模擬感,才能豐厚對自然的感受。打開心窗很重要,才能親近大自然,獲得擁抱大地母親的親屬感。

 

想像你的心如一座原始的高山湖泊,湖泊的邊緣豎立著高山,高高的山影倒映在平靜的湖面上;再想像你的思想如微風般吹過心湖,激起陣陣漣漪。此時,湖中倒映的山影漸漸糢糊失去形影。因為水面波動不已,萬物遁形。當微風停止吹拂,思想停靜,雜念全消,湖面才又重現出完整的山形。看風景也要心靜,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就是這個道理。

 

除了透過心靈來欣賞自然之外,我們也透過純粹的感官(眼、耳、鼻、舌、口)與思索來知覺自然。這其間的差別,在於完全靠感官得來的經驗比較情緒化,而思考得來的東西比較概念化。感官經驗中,又以視覺所及的距離最遠,其次是聽覺、嗅覺、觸覺。柯內兒(Cornell)曾設計過一個活動,大家必須矇著眼睛,拉著草繩走過步道,經過河邊、樹林、花園……。在整個過程中,因為矇著眼睛,反而使其他身體的感官能更靈敏的發揮運用。除了聆聽天籟,也探觸了未知的環境,聞賞了花香。究竟如何培養欣賞自然的能力呢?第一步要先學習觀察、感知自然。我常問學生,上學途中有沒有看見任何自然現象?通常大家都是一片空白。這是現代人的一種基模—對周遭環境習以為常的不知不覺。你可曾細細的看過一片葉子的葉緣和葉脈?有沒有做過幾種葉子的描述和比較?選一個晴朗的傍晚,上陽明山,去看雲、看晚霞、看日出、看萬家燈火的閃爍輝耀?欣賞自然就是要踏出戶外去接近自然,否則,心中根本無法建構圖樣,又談什麼感受認知呢?

 

當學會觀察感知後,接下來就需要詮釋所看到的現象,也就是對現象作出【反應】。是否感受到自己對大自然的敬意與親屬感?這期間有更學術性的現象解釋方法,即是開始排列次序、建立架構、推理、分析、綜合、辨別、記錄等。例如觀察、比較群山起伏的稜線,慢慢的就能捉摸出自己喜歡的線條。或是辨別大地演奏的豐富樂章;選擇一個不受塵囂干擾的所在,細聽各種天籟。每聽見一種聲音、就彎一手指頭。這也是一種聆聽自然的記錄方式啊!

 

學會反應自然現象後,接下來要培養評論和欣賞的能力,還要學著表達、溝通、交流,將自然之美的訊息傳送出去,讓更多人因此而受到牽動。

 

在一般學校中教授景觀美學時,若要欣賞自然景觀,可先思索自己要觀看的是純粹自然的現象呢?抑或是文化層面的東西。確立了自然與人文層面的抉擇後,再選擇互動的方式:看是要透過感官直接接觸,或間接由詩詞、攝影作品、書畫中感知。如果要發展觸覺去欣賞自然,可以選擇在草地上赤足行走或翻滾;如果要發展視覺,可以觀望雲朵的變化,進而思索自己生存於都會之中,最易親近的大自然其實就是老天爺。仰頭向天,雲朵可曾停止飄動?它從哪裡來?又將何處去?人的存在是否也是這樣。自然現象很快地便牽入身而為人的思索當中。

 

自然之美其實就在你我身邊,你可記得羅丹的話:【美到處都有,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張老師月刊社演講稿。初稿由黃雅婷小姐記錄整理後刊登於83.12.1張老師月刊。本稿已由作者再度訂正。

 







 

 

 延伸閱讀

本網誌「王鑫老師文章專輯」、「導覽解說」、「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9 則留言

  1. 感謝賴老師分享好文,我們欣賞自然時,的確需要自自然然的。而最近我也發現到,帶學生去學習自然知識,不如引導他探索及發問,讓孩子真實擁有自己所知所聞。

  2. 台大森林系已逝陳昭明教授約20多年前的演講稿:再美好的畫冊、再堂皇的遊客中心、再多機的幻燈解說都不如「天上星星數不清」、「跪地聞花香」、「悠然見南山」的直接體驗來得真實感心。

  3. 感恩分享,深受啟發。
    王老師說:跪地聞花香。
    我則強調:深層的體驗。
    亦即解說時,遊客需要的不是知識的灌輸或經驗的分享,而是跪地聞花香此行為所帶來之真實地自然體驗,因著這個體驗,深受感動,進而願意為這個環境做出承諾。
    與您分享,共勉之~

  4. 那一年聆聽王老師~跪地聞花香的故事

    訝異於別人跟自然互動的精緻與細膩
    至深影響的一堂課~如果沒記錯是在徐州路的震旦行教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