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618~20160624)(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702才提供)

預測太陽能至西元2030年將成為最便宜能源.jpg - 日誌用相簿Photo credit: Activ Solar via Visual hunt / CC BY-SA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618~20160624)(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702才提供)

歐洲化學總署將苯芘列入高度關切物質候選清單(20160620_ ENDS 連結1)

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已將苯芘(Benzo[a]pyrene)新增至其高度關切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SVHCs)候選清單中,使該清單物質增至169項。苯芘通常並非刻意製造,而是一種可能出現在如煤焦油等其他物質中的成分或雜質。根據歐盟通過的統一分類與標示法規(CLP00)苯芘可能造成基因缺陷、癌症,也可能損害生育能力與傷害胎兒、對水生生物有毒並有長期影響、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性反應等,因而列入該清單。此次增列代表苯芘可能被列入化學品法規(REACH)授權清單,倘若成真,業界則必須在落日日期(使用終止日期)後申請持續使用此物質的許可。

國際資源小組報告檢視評估工具以防止土地退化(20160617_ UNEP 連結2)

國際資源小組(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 IRP)的最新報告「釋放土地資源的永續潛能:評估系統、策略和工具」(Unlocking the Sustainable Potential of L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Systems, Strategies and Tools)指出,全球需要改善土地評估方式以便釋出其真正潛能,藉以扭轉土地退化情形,包括每年流失240億噸沃土與150億棵樹。侵蝕、營養物流失、酸化、鹽化、及化學污染,讓全球33%土壤屬高度或中度退化。倘若目前情況持續下去,至西元2050,全球將有高達3.2億至8.49億公頃的大草原、草地或森林地被轉為農地,而來自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可能因此從24%上升至30%。隨著全球人口擴增、氣候變遷加劇與更多人搬至城市地區,人類如無法停止進一步消耗有限土地資源,將愈來愈難生產足夠的食物、燃料與纖維以供應需求。而此報告表示評估土地的長期潛能,有助於全球以永續方式滿足此需求。

歐盟執委會提出內分泌干擾物質的法規定義(20160615_ ENDS連結3)

歐盟執委會日前提議,一項物質只有被證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負面效應時,才可視為內分泌干擾物質。歐盟執委會發表內分泌干擾物質法規定義,但受到業界與環保人士嚴重批評。至於對非目標生物(non-target organisms)具有內分泌干擾特性的物質,歐盟執委會提議負面效應必須在種群(population)層次上具有重要性,且是該物質內分泌之效應。此外,對上述2種情形在評估相關的科學資料時,皆必須採用證據權重的方法。農藥遊說團體ECPA表示,此提議幾乎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完全相同,無法區分那些物質會造成真正傷害與那些對人類安全沒有威脅。在1份附帶的政策文件中,歐盟執委會承認在實務上非常難以提出因果關係的「結論性證據」,故提議在證明因果關係時,遵循「生物學贊同性」(biological plausibility),即合理證據的概念。

法國環境機關撤回132項含嘉磷塞產品授權(20160622_ANSES 連結4)

法國食品、環境及職業衛生安全署(French Agency for Food,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SES)日前撤回對含有有效成分嘉磷塞(glyphosate)及助劑(co-formulant)POE-牛脂胺(POE-tallowamine)132項產品授權。該署於西元2016212日發表有關嘉磷塞對人體健康風險的意見,已確認出結合有效成分與其他助劑(特別是POE-牛脂胺)之含嘉磷塞製劑為關注議題。隨後,該署對含有共配方之植物保護製劑(特別是那些含有嘉磷塞的)相關風險進行評估,並立即啟動對結合嘉磷塞與POE-牛脂胺製劑之銷售授權的再審視。歐盟法規(第29條)規定不會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產生有害效應為授權植物保護產品的條件之一,由於無法排除上述這些產品之不可接受風險,特別是對人類健康,該署日前撤回132項產品在法國市場的銷售授權。

美國環保署提出更多「清潔能源獎勵計畫」之細項(20160616_ USEPA 連結5)

美國環保署在與社區團體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經過廣泛討論與互動後,日前提出更多有關「清潔能源獎勵計畫」(Clean Energy Incentive Program, CEIP)之細項供民眾提供意見。此計畫包含在最終版的「清潔電力計畫」(Clean Power Plan)中,是為協助各州及部落透過鼓勵對零排放再生能源生產的早期投資,以及透過移除低收入社區之能源效率投資障礙,來達成其目標。此提案將有助於在「清潔電力計畫」生效後為選擇參與此計畫的各州及部落提供指引。此提案讓利益相關者可以針對數項計畫提供意見,例如:方案資格的釐清,包括擴大資格至包含低收入社區的太陽能方案;賦予各州選擇1種或多種低收入社區定義的彈性;以及「清潔能源獎勵計畫」的獎勵應如何提供給具資格之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方案的提供者。

太陽能光電回收提供巨大待開發商機(20160620_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連結6)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組織」(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發表的「生命終期管理:太陽能光電板」(End-of-Life Management: Solar Photovoltaic Panels)報告,由於未來幾年除役的太陽光電板將進入廢棄物流,目前全球正興盛的太陽能光電發展代表未來重要商機。報告估計,這些大多數由玻璃組成的光電板廢棄物,至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數量將達7,800萬噸,若全部回到經濟體係,回收材料的價值至西元2050年將超過150億美元。這些潛在材料的大量挹注可用來生產20億個新光電板,提升未來光電板與其它仰賴原物料產品之供應安全。報告建議要處理漸增的太陽光電廢棄物並激勵處理此類廢棄物產業之建立,需要通過有效且光電專屬之廢棄物法規、擴大既有廢棄物管理架構以包括光電板生命終期處理,以及促進面板廢棄物管理創新。在大多數國家,光電板仍被歸類為「一般廢棄物」,但歐盟則是全球第1個已通過光電專屬廢棄物法規的地區,包含光電專屬之收集、再利用與回收目標。

歐洲環境署發表歐洲安靜區域測繪評估報告(20160616_ EEA 連結7 )

歐洲環境署發表提供歐洲鄉下地區潛在安靜區域的圖示評估報告。該報告發現,歐洲約有18%的區域可視為安靜區域,但有33%能遭受噪音影響。安靜區域的分布與人口密度及交通有強烈關聯性。其他如海拔、離海岸線的距離以及土地使用等因素,也會大幅影響人類活動或噪音存在與否。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國家如芬蘭、冰島、挪威與瑞典等,擁有最高比例的安靜區域,最吵雜的區域則大多出現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如比利時、盧森堡及荷蘭等。此最新報告是以歐洲環境署於西元2014年發表的「安靜地區優良實務指南」(Good practice guide on quiet areas)為基礎,該指南提出「安靜適宜性指數」(Quietness Suitability Index, QSI)的方法,可用以確認出都市與城鎮之外的潛在安靜區域。而此最新報告則進一步發展並應用安靜適宜性指數方法,繪製出全歐洲以及歐洲環境署成員國的安靜指數地圖,這些噪音地圖將有助於確認出哪些地方需要採取減少噪音的行動,以及哪些為應受到保護的潛在安靜區域。

印度歐盟合作的污水再使用計畫可提升作物產量(20160615_ The Hindu BusinessLine 連結8)

根據評估,使用處理過的污水灌溉如秋葵、茄子及辣椒等作物,比使用淡水灌溉可提升40%產量。這是西元2012年由印度與歐盟聯合資助的Water4Crops計畫所開發出的整合性生物處理污水再使用技術。該先導性計畫於印度卡納塔克(Karnataka)5邦進行。每項濕地計畫大約需花費3050萬盧比的成本,視其規模而定。在此計畫中許多濕地植物物種如美人蕉、香茅、布袋蓮等植物都被確定為淨化污水植物。該計畫也證實人工濕地可減少30-92%污水所含之污染物。根據評估,該計畫在2家印度集團夥伴的工廠建造濕地,以處理放流水處理廠排出的放流水。同樣地,人工濕地也用於卡納塔克等5邦之數個地點來處理城市污水。

碳捕集技術成功將二氧化碳變成地底石頭(20160613_ Environmental-expert 連結9)

歐洲、澳洲與美國合作的1項計畫最近在「科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至少在某些地質情況下,該計畫已成功將捕集並注入地底的二氧化碳轉變成石頭,且速度比預期更快。「碳固定」(Carbfix)計畫一開始是為了解決再生能源的問題,冰島的海勒西迪(Hellisheidi)發電廠是全球最大的地熱發電廠,但從地下冒出來的除了水,還有二氧化碳與硫化氫。科學家將上述從地底冒出的氣體與水混合,並將混合溶劑注回至下面的玄武岩。當玄武岩接觸到二氧化碳與水,便展開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碳沈澱成一種白堊礦,且注入的碳95%2年內都固態化。然而,此技術並非可輕易運用至其他二氧化碳來源。海勒西迪每年產生約4萬噸的二氧化碳,同時擁有大量可供利用的水,但其他發電廠可能沒有具備此天然條件,因此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但此實驗證明在原理上並不需要反對碳封存。

報告預測太陽能至西元2030年將成為最便宜能源(20160613_ DW連結10)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的西元2016年新能源展望報告指出,未來不會有天然氣的黃金時代,核能也不會扮演主要角色,因為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的速度太快,使天然氣永遠無法在全球規模上領先;甚至煤炭及天然氣價格降至谷底,全球過渡至再生能源仍將發生。此報告估計,電廠規模的太陽能光電每百萬瓦小時(MWh)的價格至西元2040年將下降60%,至約40美元/MWh的全球平均價。該報告預測,全球電力部門的煤炭、天然氣及石油使用,將在西元2025年達到最高峰;至西元2027年,建造新的風力及太陽能電廠可能比營運既有燃煤及天然氣發電機更便宜,而至西元2028年,負擔得起的電池將隨處可見,消除了人們對風力及太陽能電力會斷續的疑慮。此外,該報告也預估至西元2040年每4輛車將有一部是電動車,使全球電力總需求增加8%。該報告是根據目前趨勢推斷,代表低碳轉型若要更快發生,更積極的政府政策是必需的。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7 則留言

  1. 拆解台電成立新的民營公司,有多少資產可以直接打包帶走?這才是利益無限.
    先把帳作糟一點,再拿資產抵負債,新公司接近無本生意.
    像拆解中華電信一般,以後面對遠X電力,亞X電力,會比較便宜?服務會比較好?
    等拆解完台電,就不需面對立法院,不需面對任何檢視了.爽!

  2. 台灣是獨立家屋,所有能源都是進口。拿德國做例子差太遠了。低頻和光害在地廣人稀的美國,很好處理。電業民營在美國是市場經濟,在台灣是疊床架屋。問題的爭點應該是效率,不是制度。電網獨營和中華電信民營後繼續在最後一浬行獨占是一樣的,曡床架屋而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