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416~2016042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509才提供)

foodiesfeed.com_burger-in-process.jpg - 日誌用相簿Credit: foodiesfeed.com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60416~20160422)(環保署沒效率的在20160509才提供)

歐盟宣布禁用殺草強與異丙隆2種農藥(20160418_ ENDS 連結1)

歐盟會員國日前投票通過禁用殺草強(amitrole)與異丙隆(isoproturon)2種農藥。歐盟執委會今年稍早提案禁用上述2種農藥,以預防地下水遭受污染並保護民眾健康。歐盟執委會在送給世界貿易組織的通知文件表示,上述2種農藥的使用授權於西元2016630日到期後,將不再更新。另歐盟會員國也決定不再許可醚苯磺隆(triasulfuron)使用。研究發現殺草強可能傷害人類的甲狀腺功能,而異丙隆則會傷害生殖功能。歐盟執委會表示,會員國在西元2016930日前必須撤回現有授權,並可在西元2017930日全面禁用的原則下訂出寬限期,而各會員國可自行決定寬限期的長短。針對此一決定,非政府組織「歐洲農藥行動網」(Pan Europe)表示歡迎,但也質疑為何其它「有害」農藥的禁用決定一再延宕。該組織點名4種特別值得關切的農藥: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氟啶嘧磺隆(Flupyrsulfuron)、派滅淨(Pymetrozine)與噻唑烷(flutianil)

丹麥肥料預算作法成功降低河川營養物污染(20160417_ Bay Journal 連結2)

想像只有當農民遵守嚴格的肥料預算(fertilizer budget)時才能收到政府補助,或農民只能施用其現有作物收成所需營養物的90%以及農民配合實施並接受定期稽核以確保遵守預算,這些情形丹麥約在20年前都已做到。丹麥致力透過營養物預算減少農場逕流,該國河川的氮量減少50%、磷量減少90%、嚴重藻華減少、水質改善,而其火腿和培根仍享譽全球。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區的科學家已考量實施營養物預算近30年,但迄今仍無一州實施。該灣流域的各州已實施自願性和強制性計畫來減少農場污染,包括馬里蘭州、賓州和維吉尼亞州皆要求農民提交營養物管理計畫,但皆聚焦於使收成最大化,而非環境保護。在西元1986年時,丹麥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的藻華危及該國有名的龍蝦當時科學家追查後發現問題來自於污水及農場過多營養物所造成的嚴重缺氧,因此接下來的10年,丹麥規定居民超過5,000名的城市都必須減少其氮和磷的釋出量,大部分城市以透過興建高級污水處理設施來達成。但至西元1990年代,丹麥政府將注意力轉向農場,實施肥料預算作法。

歐洲議會支持展延嘉磷塞許可7(20160413_ ENDS 連結3)

歐洲議會呼籲應限制具爭議性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在歐盟的使用,並只支持展延其許可7年。先前,歐盟執委會提議成員國應展延其許可15年,並預訂於西元20165月進行表決。歐洲議會通過非約束性決議,呼籲應限制對非專業使用者的銷售,並要求歐盟執委會提出針對含嘉磷塞產品永續使用的新提案,以及重新審視其毒性,包括內分泌干擾特性。議員們也呼籲不應在病蟲害整合管理系統已足以管控雜草的地方許可嘉磷塞的農業用途,或在公園內及附近、兒童遊樂場所及花園許可其使用。聯合國科學家之前認為嘉磷塞具致癌性,但歐盟的風險評估卻持相反態度,而此決議也要求應將支持歐盟風險評估的證據公諸於眾。

眾多國際組織簽署「含奈米物質廢棄物宣言」(20160413_CIEL連結4)

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歐洲環境公民標準化組織(European Environmental Citizens Organisation for Standardisation, ECOS)與德國應用生態研究所(Oeko-Institut)日前共同發表「含奈米物質廢棄物宣言」,強調採取與落實預防措施以保護民眾與環境不受廢棄物流中人造奈米物質危害的重要性。由於奈米物質的毒性大多仍屬未知,因此嚴密管控含人造奈米物質的廢棄物相當重要。來自全球各地超過80個民間社團組織與研究機構共同簽署並支持此宣言,顯示其對於將含人造奈米物質之廢棄物歸類為有害廢棄物的大力支持為完善管控此類廢棄物的處置途徑以限制人類與環境對人造奈米物質的暴露,如此做確實有其必要。此外,宣言也呼籲從源頭減少廢棄物、製造商負起完全責任,以及建立公共的歐盟奈米產品登錄機制。

自然保育可協助解決中國大陸30座大城市的水污染(20160418_ The Nature Conservancy 連結5)

大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發表「中國大陸城市水藍圖」報告,顯示保護自然可成為改善超過1.5億人用水水質的關鍵。該報告分析中國大陸30座大型與快速成長城市取用的水源,發現73%的流域面臨顯著污染,影響數億人口使用的水質。報告指出中國大陸低於6%的土地提供全國超過2/3的用水,且污染又限制可用的水量,中國大陸1/3的湖泊與河流已不再適合居民使用。報告建議大自然是處理如營養物與底泥污染等水質問題的關鍵,針對約140萬公頃的土地實施保育策略,包括林地復育與改善農業作法,中小型集水區的營養物與底泥污染情況將可改善至少10%科學家也在藍圖中指出,保育策略可減少處理水源污染物所需的費用;報告分析之半數城市其所省下的淨水費用可抵銷可觀的集水區保育成本,在哈爾濱、寧波、青島和蘇州,保育甚至可以是成本中和(cost-neutral)。該報告建議,政府、企業與地方利益相關者應密切合作以克服水資源挑戰,採用合作式水資源基金模式可提供大規模保育行動所需的籌資和治理機制。此種模式已成功使用於全球。

國際廢棄物組織發表循環經濟報告(20160412_ Waste Management World 連結6)

「循環經濟套案」為目前歐盟廢棄物議程之首要議題,「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International Solid Waste Association, ISWA)發表6份詳述線性經濟轉型面臨之挑戰與機會的報告。報告作者Björn Appelqvist指出,今日40%的全球原物料需求可由廢棄物管理產業回收之再生原料來滿足,當60%的紙類原物料需求來自回收紙類,塑膠卻只有5%的比率,表示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Martin Brocklehurst則表示,在人口集中之城市地區其便宜且可取得的原料越來越多的情形下,循環經濟成為第3次工業革命開端的一部分已是越來越明顯的事實,這讓廢棄物產業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可掌握大約40億公噸的物資,全球則大約是120億公噸,但問題是改變的步調是否能快到足以供應資源缺口。另外,其中1報告是專門針對如何回收有機廢棄物中所含的碳和植物營養物,以創造高價值產品,有助於供應日漸增多的全球人口,同時保護資源並改善土壤。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谷歌合作發展自然資源衛星監看工具(20160415_ UN 連結7 )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與谷歌(Google)日前宣布,將共同致力於使高解析度衛星資料成為管理全球自然資源的普通工具,提升追求永續發展的努力。糧農組織表示,在此合作下,許多國家的資源管理和研究人員將可透過「天空之眼」衛星看到的影像,評估個別土地使用改變,因而提升其評估土地儲碳或規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方法的能力。此合作初始將聚焦於林業部門,各國專家在數小時的訓練後,將有能力使用其軟體和谷歌的地理空間資料檔案,執行之前須耗費數週或數月才能進行的地圖標定及分類操作。藉由放大非常細微的局部地塊,研究人員與官員將可區別因採收造成的暫時性樹木覆蓋損失,以及土地使用改變造成的去林化,這對碳吸存(carbon sequestration)來說是重要的技術性差異。透過相同方法,民眾也可提高其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甚至監督其不當使用。

報告探討減少泥炭地及森林溫室氣體排放選項(20160413_ UBA 連結8)

德國環境署研究報告檢視國際層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以及歐盟層級的措施,探討減少泥炭地和森林溫室氣體排放之政治和經濟選項。報告所談及的選項包括建立「泥炭熱點」機制、改善報告和減量額度框架、建立個別「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改變與林業」(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LULUCF)承諾目標與交易系統連結的各層面、在歐盟層級納入「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改變與林業(LULUCF)」排放策略以及自願性市場系統等。該報告最後以包括環境相容性、成本和政治可行性等特定標準,評估這些不同選項,並對德國與歐盟提出最終建議。該報告也特別突顯發展「泥炭市場機制」(peat-market mechanism, PMM)及在歐盟層級將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改變與林業排放包含在「減量責任分配決定」(Effort Sharing Decision, ESD)等選項。

研究顯示食物浪費對氣候造成重大負擔(20160413_ Eco-Business 連結9)

根據德國「波茨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研究,至本世紀中,估計來自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1/10可歸咎於食物的浪費。人類的土地使用與濫用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占高達所有排放的1/4,農業最少直接貢獻10%,最多甚至達20%。然而,所有人類生產的食物近1/3最後並未成為菜餚。農業是氣候變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因此避免食物流失與浪費可避免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協助減緩氣候變遷。科學家發現,儘管全球平均每人食物需求大致不變,食物供應量在過去50年卻快速增加。科學家表示,此供應量與發展同步成長,代表富裕國家的攝取量遠多於健康所需或單純地浪費食物。目前,人類每年丟棄多達13億噸的食物,代表至西元2050年與食物浪費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從目前的5億噸飆升至19.5億至25噸。而令人訝異的是,倘若人類對食物的利用與分配進行更佳的管理,至西元2050年可避免掉多達所有農業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的14%

研究發現速食攝取量與鄰苯二甲酸脂類的暴露相關(20160413_ ChemTrust 連結10)

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倘若美國民眾吃越多速食,其尿液某些鄰苯二甲酸脂類化學物質的含量也會越高,這些是做為聚氯乙烯(PVC)塑膠塑化劑的鄰苯二甲酸二(2-基己基)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都是內分泌干擾物質。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研究的民眾吃越多速食,其對鄰苯二甲酸脂類的暴露就越高;相較於在測試前24小時內未進食任何速食的民眾,速食攝食量最高的參與者,其尿液樣本中的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分解產物會高出23.8%,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代謝物也會高出近40%歐盟訂有鄰苯二甲酸脂類可自食品接觸物質轉移至食物的限值,但上述2項化學物質仍被廣泛使用。例如,歐盟目前正考量是否同意1項讓以再生聚氯乙烯製成的消費性產品持續使用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申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也發現接受測試者的尿液中也含有雙酚A而歐盟即將對是否禁止收銀台收據使用雙酚A的提案做出決定。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