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5.04.11~2015.04.17)(環保署很沒效率的在20150501才提供)
全球各大組織提出地下水管理2030願景與行動架構(20150410_ World Bank連結1)
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與國際水文地質協會日前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管理有限地下水資源日益迫切的枯竭與劣化情況。在第7屆世界水論壇開幕前,上述機構提出各國政府可用來改善地下水管理的原則,此「2030願景與行動架構」(2030 Vision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是對各國和國際社會應共同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來確保地下水永續使用的強力呼籲。全球目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地下水抽取是不永續的,廣泛的地下水污染也正威脅著人類與環境。多數城市蓄水層有衛生問題,而沿海蓄水層則有鹽水入侵風險。全球各區域可再生地下水分布不勻,有些地區,特別是降雨量極少的地區承受更大的風險。抽水密集度在中國大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美國、墨西哥與歐洲最高,這可能導致在維持水供應安全和氣候變化調適之關鍵時刻,喪失了淡水儲備。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支持更清潔生質燃料的法案(20150414_ European Parliament連結2)
歐洲議會議員及歐盟部長對限制傳統生質燃料並加速改用替代性來源的計畫,在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投票支持法案後,離達成協議又更進了一步,此計畫之目的在削減越來越多用來種植生質燃料作物的農地使用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法規要求歐盟成員國確保至西元2020年時,再生能源占運輸能源耗量10%以上,而此次環境委員會通過的妥協法案則規定,第一代生質燃料(來自農田作物)至西元2020年時最高占運輸能源耗量之7%,燃料供應商必須向歐盟國家和歐盟執委會通報將更多種植糧食作物土地,改為生產生質燃料作物所造成的排放估計值,歐盟執委會將公布這些稱為「土地用途變更的間接排放」(indirect land-use change, ILUC)的資料。歐盟成員國將必須在該指令生效後18個月內,對生產使用某些廢棄物和殘餘物及海藻等新來源製成的先進生質燃料(advanced biofuels)訂定國家目標,該法案為來自先進生質燃料的能源在所有形式運輸所使用的再生能源的占比設下了0.5%的目標,成員國則可以因某些因素訂定較低的目標。
歐洲西元2014年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已遠低於西元2015年目標(20150415_ EEA 連結3)
根據歐洲環境署最新發表的資料,西元2014年售出新車排放的二氧化碳比西元2013年的售出車排放平均少2.6%,而且低於西元2015年目標將近7克CO2 /公里。西元2014年售出新車平均排放水準為每公里123.4克二氧化碳,明顯低於西元2015年的130克/公里目標。不過,製造商將必須進一步減少排放以達成西元2021年95克CO2/公里目標。主要發現還包括:西元2014年共有1,250萬輛新車註冊,是自西元2007年以來的首次上升;在西元2014年,28個成員國中有17個平均排放水準低於130克CO2 /公里;柴油車輛仍是歐洲銷售最多的車輛,占銷售量的53%;儘管過去有小幅波動,汽油車燃油效率最近幾年已趕上更省油的柴油轎車,目前兩者的平均排放差距已小於3 g CO2/公里;西元2014年約3.8萬輛電動車註冊,比西元2013年增長57%;然而,電動車仍僅占新註冊車輛很小的比率(0.3%)。
全球百餘位市長通過永續城市首爾宣言(20150409_ ENS連結4)
全球百餘位市長和民選領袖日前在西元2015年「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 ICLEI)世界大會上通過「首爾宣言」,該宣言是此全球最大的都市永續發展領袖會議的主要成果之一,詳述各位領導人如何將城市永續化。該宣言強調低碳運輸(Ecomobility),寫到「我們將藉由推廣把人力驅動、環境友善、和公共或共享方式運輸融為一體的城市設計,以顧及所有公民需求和提倡對城市空間更公平使用的永續城市交通解決方案成為優先選項。我們將擴大並加強低碳運輸聯盟領導的活動。」首爾市政府於西元2013年5月推出電動車輛共享計畫,使電動汽車租賃服務遍及全市,該市最近也宣布計劃在未來5年削減1,00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翰尼斯堡市市長則提醒與會者,該市將在西元2015年10月主辦下屆的「世界低碳運輸節(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舉辦期間市中心商業區將禁行汽車。該宣言也寫到,城市領袖將「推動城市與企業的合作平台,並與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合作,建立地方政府與企業新的合作模式。」
歐盟船運業氮氧化物減量將對整體減量貢獻不大(20150414_ ENDS 連結5)
荷蘭與芬蘭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船運業對於歐盟國家達成西元2030年氮氧化物減量目標,只能做出有限度的貢獻。在西元2016年前於北海與波羅的海導入氮氧化物排放管制區(NOx emission control areas, NECAs),將對愛沙尼亞、丹麥、瑞典與荷蘭產生最大的影響,這些國家可透過船運業的排放減少,達成4%至9%的減量目標。不過船運業在比利時、立陶宛、德國、法國與波蘭,貢獻度會低於1%。研究認為目前看來氮氧化物排放管制區的實施可能會延後至西元2021年,如此,船運業對於達成目標的貢獻度可能要折半。歐盟執委會提出的修訂版國家排放上限指令(National Emission Ceilings, NEC)提供會員國船運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細懸浮微粒(PM2.5)減量抵減高達陸源相同污染物排放20%的可能性,而在國家排放上限指令提案下最有可能進行此種抵減的國家,通常是氮氧化物減量目標訂得相對較低,同時氮氧化物排放管制區預期會在其專屬經濟區中產生相對較大排放減量的國家。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推出最新保護區評估線上介面(20150409_ JRC連結6)
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推出最新線上介面(DOPA Explorer 1.0),提供探索全球近1萬6,000個保護區1種簡易方法,它首次將保護區分為陸地、海洋和混合保護區,並提出新指標來幫助終端使用者確認出具有最特殊生態系統和物種的區域。該線上介面是為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保護區數位觀察站」(Digital Observatory for Protected Areas, DOPA)所開發,它可讓終端使用者評估全球近1萬6,000個保護區之物種、棲地和人為壓力。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最近發出信函,邀請各締約方善用各種有用的資訊來源,包括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線上介面(DOPA Explorer),來規劃並採取行動保護以有效管理這些保護區,達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美國洛杉磯市提出永續城市計畫(20150411_ENS 連結7)
洛杉磯市市長賈西提(Eric Garcetti)發布該市第1個永續城市計畫,它是洛杉磯市準備面對未來20年50萬人口成長的政策路線圖。該計畫有許多創舉,它提出了第1個在洛杉磯港零排放貨運的承諾、第1個在西元205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80%的承諾,以及第1個減少人均車輛行駛里程的承諾。它訂定了西元2017年前須達成的短期目標和西元2025年及西元2035年前須達成的長期目標。如果順利達成,這些目標將使洛杉磯市在電動車基礎設施、太陽能、水資源保護和綠色工作機會上引領全國。此計畫是洛杉磯市首位永續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彼得森努力1年的結晶,賈西提市長在西元2013年剛上任時便任命並賦予他將永續概念深植於各市府部門做為核心價值,與全體部門主管共同努力將永續目標納入其年度預算和績效考核指標中。
研究指出都會區內的樹木可改善心理健康(20150416_ Europa 連結8)
城市環境中的自然景觀和綠色空間提供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如減少空氣污染、支持城市的生物多樣性等,過去也有研究顯示接近城市綠色空間的民眾可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層面上得到助益,但大多數的研究使用受調者自行回覆的心理健康調查。此研究則從另一個角度切入,首先研究人員確認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的量化指標─抗抑鬱劑處方在倫敦各社區被開出的次數,然後檢視倫敦各社區街道上種植的樹木數量,2者皆採用政府既有的公共數據,並且也將多種會影響心理健康的干擾因素,如社區的社經狀況、就業水準、吸煙人數、平均年齡等考量進去。結果顯示樹木密度每公里增加1棵與每1,000人減少1.18次抗抑鬱劑處方的開出有關。研究人員認為,其發現證明維護或種植城市樹木可以成為帶有抒壓或改善民眾心理健康目標之公共工程的一環,例如英國的「大量植樹計畫」(Big Tree Plant),該計畫在西元2010年至2015年間在城市、鄉鎮和社區中種植了100萬棵樹。
塞車費和汽車碳稅是促進永續採購的有效工具(20150409_ ENDS連結9)
瑞典的1項研究發現,塞車費(congestion charges)及汽車二氧化碳稅是引導家庭朝向永續消費的最有效工具。瑞典第2大城哥特堡(Gothenburg)實施的塞車費已成功減少汽車交通量10%、二氧化氮濃度2-10%,它也導致公共運輸使用上升24%。研究人員指出,向車輛收取差別的二氧化碳稅,也對消費者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一種在法國實施的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於某限值的新車款收取較高購物稅也同時補助排放低於限值車款的作法。該報告評估了在瑞典實施的32種促使消費者行為朝向更高資源效率或永續性的政策工具,報告表示為改善建物環境表現的補助,如節能措施等,對改變消費模式較不具成效,食物綠色標籤的作法也一樣。研究人員指出,資訊型的政策工具如標籤等影響較有限,因為它們要求消費者較大的犧牲或支出。
經煤焦油密封劑污染的逕流對水生生物具高毒性(20150413_ USGS 連結10)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進行的2項研究,流經有煤焦油(coal tar)密封劑的路面之逕流,對水生生物具有毒性、會破壞去氧核醣核酸(DNA)並損害去氧核醣核酸的修復能力。含有煤焦油成分的路面密封劑含有極高的多環芳香烴(PAHs)濃度。煤焦油是目前已確知的人體致癌物,而數種多環芳香烴也是可能的人體致癌物,對某些魚類與其他水生生物也具有毒性。在路面使用煤焦油3個月後,蒐集到的雨水逕流對於暴露在模擬太陽光之紫外線輻射下的米諾魚(minnows)和水蚤會造成高達100%的致死率。與以瀝青為基底之路面密封劑以及其他如汽車排放、用過的機油與輪胎顆粒等城市污染源相比,煤焦油密封劑的多環芳香烴和相關化合物的含量顯著要高出許多。之前的研究已總結指出,煤焦油密封劑是商業和住宅環境中湖泊底泥多環芳香烴的主要來源。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瀏覽人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