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研究者的發聲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所長黃美秀教授現任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長年研究台灣黑熊,也為保育台灣黑熊勞碌奔波與發言。現在為了捍衛野外台灣黑熊研究者的尊嚴,一個最基本的尊嚴,而在百忙中撰寫二篇短文,經其同意,轉載在我的部落格供更多人參閱。

文一

在台灣,研究者除了專心執行研究之外,還得面對群眾以提升保育素養,同時也得隨時準備「適時」滅火。
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控都要回應,因為不乏莫名其妙的,這樣也別做研究了,但有些時候,還是得出面說清楚……。這之前,我一直保持沉默,不隨風起舞,因為解釋了也沒有辦法扭轉某些人的「成見」。但是,我覺得,起碼我可讓其他更多人知道,不是那個說的那樣子。我們沒有理由讓一些不正確的資訊甚至中傷,莫名其妙地遏止我們對於瀕危物種的保育和研究努力!!!
另外,如果我們對普羅大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也許我們就更應該謹言慎行。因此,對於不甚了解的事件始末,尤其是涉及專業領域時,在慷慨激昂隨風起舞批判之餘,最好求證之後再說也不遲。
因為這是科學,不是道聽塗說之門~~~

說明如下:
過去台灣黑熊的捕捉繫放研究一直被少數有心人士窮追猛打,冠上許多莫須有的惡名。但是卻是根據許多臆測和非專業的見解,以及錯誤資訊架構而成。
例如,這周末我連夜趕去向陽檢視的死亡黑熊,晶片告訴我牠是一隻名叫LON的黑熊。但,卻有人堅持牠是HON。奇怪,這明明是我的研究啊,我十分不解說這話的人有何「依據」。直到我公布現場掃描晶片照片,議論紛紛的聲音才嘎然而止!!! 如果這件事都可以這樣戲劇性的發生,那其他關於過往黑熊研究的眾多說詞,大家還可以信多少呢?

有特定人士不斷且隨時的抨擊過往台灣黑熊捕捉繫放的研究,但那些所謂的「舉證」,當事人卻都不在現場,這就是我所說片面之辭或臆測,況且也缺乏與研究人員,或其他熊類專業人士確認的正確資訊。還好,真的還好(不然真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發言批評者的確有機會親自現場參與了一隻黑熊的捕捉麻醉過程,並且影像記錄整個過程。為何不就分享該次當事人親臨現場的經驗就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說出來,真的是像他之於其他不在場的情況的評論這般如此不堪嗎?? 答案是: NO! (我是第一線研究者,我怎會不知道狀況。)

就特別擷取的「那隻吊在樹上的黑熊」照片來說,這的確是個錯誤,但更正確地說,應該說是個過失。
因為動物把陷阱套索拖到樹上去了,理論上這是應該避免的。這是因為牠被捕獲後用力掙脫,導致卡在樹幹上吊索因摩擦樹幹而鬆脫,就被動物帶到樹上去了(這是唯一的案例,也夠把研究者嚇住了)。我們冒著生命危險爬到樹上麻醉,並在牠身下拉一張可立即接住牠的地布。另外,這吊索本身還繫有一個彈簧(研究者另外加裝的),所以動物用力拉扯時,可以減少對被套住部位的衝擊,減少骨折的狀況。因此,這張「靜止」吊在樹上的照片,是擷取的,所以當然會讓人怵目驚心。但事實上,掉下來卻是一個動作。後來,我們詳細檢視該個體,並沒有受傷情況,而牠也在麻醉甦醒劑注射後醒來,並且步伐正常地走動離開麻醉現場。何來的傷害動物之說!

黑熊研究其實不同於其他動物,不僅得重裝走好幾天的路才能到現場,研究者還需冒著生命危險,當然研究很花錢就不在話下了!!! 所以,沒有笨蛋會拿捕捉繫放黑熊當「好玩」的!!! 有人說是為了「沽名釣譽」、「食髓知味」,我真不知做這麼「甘苦」又倒貼的事,能有甚麼好處?? 科學研究的價值,我想應該我就不必再多說了。

我們都知道,設計再好的研究,總也會有不按牌理出牌或發生意外的時候;再好的研究調查技術也一定會有它的限制,尤其是在野外環境下。當然,這不能是研究者推託錯誤的藉口,反倒是,嚴謹的研究者應該要瞭解所有的可能情況,並且盡力設法避免這些可能的風險,而且也需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檢討精進,從錯誤中學習。這個方法是國際熊類研究者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當然也曾有一篇文獻發表檢討它的優劣。我要說的是,既是科學研究就需要公開透明,禁得起大眾檢視,而非僅根據少數片面且不專業的陳述而蓋棺論定一個研究的價值。

以蝴蝶為例,我不是很了解牠們,但試問,如果一隻蝴蝶不小心在繫放的過程中,不慎死在研究者的手上,我們是否就可以因此否定這探索紫斑蝶遷徙之迷的研究價值?
應該不會,但研究者的確需要檢討一下是否那兒出錯了。

瀕危物種的研究本身就很受關注,社會及研究團隊當事人都有責任。研究者有權利和義務向大眾說明,但我們一般大眾更有權利讓正確的資訊流通,而讓不正確的資訊且可能中傷研究和保育價值的聲音止息。大家繼續加油!!

文二

大家都會犯錯,有的有心,有的無意,有的不經意……都是錯。有錯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無需遮遮掩掩。
但我們不能忍受一味地抹黑研究,尤其是個難搞,又沒賺頭,又冒生命危險的研究。是您,您可以接受嗎?
這幾乎等於否認整個黑熊野外研究之於台灣黑熊保育的貢獻!! 不是嗎?

沒有這些資訊,我們又了解那動物有多少?
沒有這些資料,我們怎麼知道位在深山,連獵人都不去的偏遠地方,捕捉繫放的十五隻黑熊,出現斷掌斷趾的窘境?
沒有這些資料,我們怎能解開向陽黑熊之謎?後續我還會發文。
沒有研究,哪來的資訊,哪來的經營管理方針,哪來的教育內涵,哪來的努力方向,哪來的—驚醒,我們的黑熊會不會像雲豹這般悄悄地不見了!!!
對,研究不能去傷害動物!! 這是原則,真有哪個研究者研究明星物種會這麼白目嗎?或故意嗎?或沒專業嗎?
是要名嘴?還是相信科學?

我希望大家都能尊敬一下野外生態研究者,尤其是在台灣,因為很艱苦,加上很多人過度自以為是(不管專業或非專業)。但研究者的尊嚴,也需要研究者藉由自持和自尊自重,而後獲得別人的敬重。我持續的以此自勉!!

如果如我的指導教授Dr. Dave Garshelis 所言,黃美秀為台灣黑熊創造了一個值得尊敬的聲音,我也願意努力為台灣的野外生態研究者創造出一個值得令人尊敬的身影。

期盼我們一起努力!!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黃美秀 2014/10/23

延伸閱讀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臉書粉絲頁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