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6.03~2014.06.09)

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

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4.06.03~2014.06.09)

歐盟通過後西元2015年永續發展目標文件(20140602_Europa連結1)

歐盟執委會日前通過1份文件,目的在協助歐盟於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國際談判中,闡明其立場。此文件描述關鍵原則,並提出後西元2015年的優先處理領域與潛在目標。永續發展目標將形成一個接續千禧年目標、普遍適用於全球之基於國家、社團及私部門間夥伴關係的國際架構。各國應為達成這些全球目標作出貢獻,並受到其居民及國際社會的監督。此文件要求處理全球關切的議題,包括貧窮、不平等、健康、食安、教育、性別平等、水資源與衛生、永續能源、適當工作、包容的與永續的成長、永續消費與生產、生物多樣化、土地退化與海洋等。此後西元2015年架構也應確保採用人權為本的方式,同時處理正義、平等與公正、優良管理、民主、法治、社會和諧與消除暴力等議題。此文件將由歐盟部長會議與歐洲議會進行討論,討論結果將導引歐盟未來在聯合國層級的談判立場,並做為聯合國秘書長後西元2015年架構報告之參考。

美國環保署提出電廠減少碳排放準則(20140602_ USEPA連結2)

在歐巴馬總統的指示下,美國環保署發表「清潔電力計畫」提案,將首次減少既有發電廠此美國單一最大碳污染源的碳污染。美國環保署提出的準則是建立在各州及電力產業為減少碳污染已進行中的,並使既有電廠變得更有效率及更少污染的努力上。依此計畫,該署採行穩健及負責任的步驟,至西元2030年時全美將減少電力產業碳排放量30%(相對於西元2005年水準),相當於減少逾半數全美家戶用電一年所產生的碳排;連帶削減懸浮微粒污染、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逾25%;最高可避免6,600個早逝案例、15萬次兒童哮喘發作及49萬個無法上班或上課日;藉由提高能源效率及減少電力系統需求,約可縮減電費8%。此法案提供各州制定達成其個別減少碳污染目標計畫的準則,並允許按照其特殊狀況設計最佳計畫。各州亦可選擇使用多種燃料的最佳發電組合、能源效率、需求端管理等來達成目標及符合自身需求。

亞太地區綠色城市經驗編集成指導手冊(20140605_ Eco-business連結3)

觀光持續成長的越南峴港市,正展開其轉變成低碳城市的計畫,著手設置電動機車和充電設備系統與利用廚餘發電等。在亞太經合會(APEC)能源工作組一項多年計畫資助下,專家於西元2013年針對峴港進行低碳可行性調查,內容包括二氧化碳減量目標以及6項提案,如再生能源與大眾捷運,以便在西元2030年前達成減碳目標。此外,泰國蘇美島也已完成其低碳可行性調查與開發計畫,同樣由亞太經合會資助。蘇美島西元2020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原本預計約為509,299公噸,然而可行性調查建議提高效率並採用再生能源提案,將使碳排放量減少182,544公噸。此計畫包括利用太陽能、風力與小型水力發電、仰賴電動車,以及造林和保護既有森林等。中國大陸天津市則於市郊打造全新的綠色城市于家堡市以及商業中心區。上述3座低碳城市的成果與經驗已被編寫成指導手冊,供亞太地區其他城市參考。

報告顯示歐盟指標與環境會計如何協助決策(20140602_ EEA 連結4)

有效的環保政策應建立在豐富的趨勢相關資訊上,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近日發表2份報告,顯示指標與環境會計如何支持環境政策與決策的制定。「歐洲環境署 2014年指標摘要」是1份參考文件,以範圍更廣的歐洲環境指標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及歐盟統計局(Eurostat)等機構的資料為基礎來探討歐洲環境署指標。此報告凸顯指標如何協助歐盟朝環境優先要務進展,它特別留意如氣候變遷衝擊、資源效率與生態系統韌性等系統挑戰的新興政策需求。另1份報告「歐盟27國能源效率與脫鉤進展」,主要闡述如何利用環境會計方法,探索歐盟生產與消費的全球性環境衝擊。此份報告利用歐盟統計局統計的西元2000至西元2007年資料,並參考歐盟環境立法的特定政策目標,顯示「以輸入/輸出為基礎的分析」可如何支持決策者做出決定與選擇。

新加坡永續願景諮詢結果出爐(20140602_ Eco-business連結5)

根據新加坡環境理事會(Singapore Environment Council) 所進行的公眾諮詢活動結果,加強環保立法、學齡前兒童的初始環保教育、使私部門更積極投入等,為幫助新加坡成為更乾淨、環保及安全國家之必要元素。這些及其他建議是由歷時3個月的ENVision活動結果聲明中所提出的,取自19個對話會議的結論。此活動是新加坡環境及水資源部長在西元20141月時所提出,用來檢討該國環境永續相關的優先要務、計畫與企劃案,共產生14項主要結論,包括:對更好基礎設施的要求例如住宅大樓的回收垃圾通道、住宅建物中更多的自然光、更多單車道等,來支持永續行為;藉由資助研發將新加坡發展成綠色技術中心;以及培養「綠色反射本能」,意味將環境考量置於所有決策及社區倡議中心的作法。活動的結論被集結成ENVision聲明,並將做為即將到來的「永續新加坡藍圖」檢討之基礎。

美國8州聯盟公布前瞻性零排放車輛行動計畫(20140530_ ENS6)

美國8州聯盟日前宣布西元2025年使330萬輛零排放車輛上路的計畫,並建立燃料基礎設施。其目標是在未來11年藉由鼓勵採用零排放車輛改造交通部門,以減少溫室氣體和霧霾的排放。這些零排放車輛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池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目前美國只有20萬輛上路。該8個州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沿岸州,占全美新車銷售量的27%。此「多州零排放車輛行動計畫」的核心是所有合作夥伴將採取的11個關鍵行動,涵蓋三個層面:(1)建立市場:促進零排放車輛的可取得性和有效行銷、鼓勵私人車隊採用零排放車輛、促進零排放車輛基礎設施的規劃和投資、增加政府車隊的零排放車輛數量;(2) 提供一致的規範、標準和追蹤:消除裝設充電站的障礙、提供明確且統一的標誌、追蹤並報告330萬輛車目標的進度;(3) 改善體驗:推廣工作場合充電、提供消費者購買零排放車輛的獎勵、消除零售電力做為車輛燃料的障礙、促進充電網絡的可取得性和兼容性。

持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使全球朝增溫3.6度前進(20140603_ Eco-business連結7)

國際能源總署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化石燃料能源投資持續超過對再生能源的支出,使全世界持續向至少增溫3.6度前進。國際能源總署在其「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報告中指出,西元2013年有1.1兆多美元挹注於化石燃料的取得、運輸和燃燒,產生大量會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相較之下,投資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從西元20113,000美元降至2,500億美元,能源效率方面則吸引到1,300億美元投資。國際能源總署高層指出,若要達成將全球暖化維持在工業革命前水準2度內的國際議定目標,每年對低碳能源供應的投資須提升至近9,000億美元,能源效率方面的支出也須超過一兆美元。

民眾於體驗隨量徵收制度後提升其支持度(20140605_ Europa連結8)

新研究顯示,公眾對隨量徵收(pay-as-you-throw, PAYT)廢棄物管理機制的支持度,在真正體驗後會明顯升高。研究人員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為改變個人行為的環境政策」(Environmental Policy for Individual Behaviour Change, EPIC)調查,檢視公眾對環境稅賦的支持度,分析加拿大、荷蘭、瑞典及瑞士等4國家庭廢棄物隨量徵收制度。研究主要結果為,有接觸隨量徵收制度的人口,支持度約高10%研究結果也顯示,民眾看待公平性、對等性及信任、以及隨量徵收知識的態度,也在民眾支持此類制度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將資源投入於與利益關係人更積極的對話,而不只是消極的資訊宣導,可能更有助提高對隨量徵收制度的支持度。

加拿大專家指出壓裂法缺少可信的地下水監控(20140605_ The Tyee 連結9)

北美地下水污染專家指出頁岩氣產業「一團糟」,並提出警告,加拿大沒有任何地方在其油氣密集開採區設置適當的監控來保護地下水。該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資金對開採技術進行科學研究,或解決合理的公眾恐慌,頁岩氣產業可能會重蹈核電覆轍,失去社會大眾對其信賴。該地下水專家亦針對加拿大詩省數十億美元液化天然氣計畫的產業,指出數項研究缺漏。他表示,科學家對淺層淡水區和深層開採區之間可能的連結,即甲烷會如何利用此二者間的通道移動缺乏了解。對於頁岩層或中間地帶漏出甲烷的影響及其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也同樣缺少研究。有鑑於業界花費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於非傳統礦層區使用壓裂法,政府資助保護地下水及大氣的基礎研究至關重要。

訂定嚴格的電廠碳排放標準可顯著減少空氣污染(20140527_ Science Daily連結10)

為發電廠訂定嚴格之碳排放標準,有另一個附帶好處即造成人類生病、破壞森林、農作物、湖泊與傷害魚類及野生動物的空氣污染物也會同步減少,這是雪城與哈佛大學科學家共同發表之首份此類研究報告結果,該研究以地圖繪製出發電廠的碳排放標準對環境及人類潛在的健康利益。新研究使用美國環保署即將頒布之規定的三種政策選項為基礎,建立發電廠4種有害空氣污染物(懸浮微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與汞)排放改變的模型,發現最佳的政策選項能於西元2020年時降低二氧化硫及汞排放達27%、氮氧化物排放達22%除了總結排放物的改變,研究也將最後產生之空氣品質提升予以量化,並繪出可闡釋近2,400座發電廠碳排放降低後,全美國區域受惠程度的詳細地圖(以12公里乘以12公里為單位),顯示實施嚴格碳排放標準後,空氣品質改善情況極為普遍,且每州都可受惠。從此空氣品質模型亦可清楚看出,當局若順從業界人士意見,只在發電廠內部進行有限改善而不採取嚴格的排放標準,各州感受到的空氣品質好處將極為有限。

 

本計畫由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委託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執行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