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鰻苗(影片與相片),兼談鰻魚滅絕危機

東北季風吹起,暗夜海風強勁冷冽,但嘉義縣東石鄉漁民卻冒冷在河口地帶撈捕鰻苗,因為鰻苗價貴如金,運氣好的話一個晚上可以賺上好幾萬元。

鰻苗是以一尾一尾計價的,可見其珍貴。雖然鰻苗價格好,但行情是由大盤操控,隨時在變的。2012年最高價曾到一尾195元,但2013年11月20日左右收購行情卻一路下滑,從125-120-100-80,到11/25的70元,原來臺灣的鰻苗產業鏈是漁民-小盤-中盤-大盤-貿易商(或走私)-日本,如果日本人不進貨以為議價手段,大盤因為囤貨多了,收貨價格自然壓低。

王乙芳著《臺灣的祭祀文化與節慶禮俗》(2010,臺灣書房出版)一書中提到1969年之前鰻苗原本是一尾一毛(角)或二毛,但1969年莫名的原因造成鰻魚一路飆漲到一尾一塊錢(元)。在2000年時,則是一尾105元。

2013年11月26日早晨,我們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社區一戶漁民家看到鰻苗以及小盤來收貨數鰻苗的情形,於是錄影與拍照同步進行,以下就是當日記錄的畫面: 

漁民是2013年11月25日晚上8點多開始作業,直到凌晨才回家,非常辛苦。漁民將鰻苗放在臉盆,以自動打氣機將氧氣打入水中。26日早晨小盤來收購,價格還未定,所以只開一張單子證明數量是581尾,等大盤訂好價格後再結帳。盤商在計算時,每一百尾就放一根筷子。此影片可全螢幕觀賞,如頻寬夠可在放映後點選更高畫素觀看,效果更佳。錄影器材:Panasonic HDC-HS700 

嘉義東石潟湖鰻苗網-20131202-賴鵬智攝-2嘉義縣鰲鼓濕地堤外東石潟湖有許多定置鰻魚苗網,攔截隨漲退潮而來的鰻苗。網張愈多,鰻苗被捕的數量就愈多。

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6鰻卵在大洋中隨波逐流到河口地帶成為透明的「鰻線」,準備上溯河流去長大,可惜有一些沒機會在大自然中成長與繁衍,完成牠的天職,而是被人類抓去養殖,長大成為盤中飧,滿足日本人(以及臺灣人)的味蕾。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1小盤商來跟漁民收購鰻苗,鰻苗倒進紗網,再用碗舀起計算數量。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3每一次只有三、五尾,然後倒進臉盆中。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11-1筷100隻每100尾就丟入一根竹筷子,五根筷子就代表至少500尾。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13計算後再將鰻苗倒入紗網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17將鰻苗集中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18-共581隻這一碗總共581尾鰻苗,價值數萬台幣,是一個晚上辛勞的成果

數鰻苗-嘉義東石鰲鼓村-20131126-賴鵬智攝-20裝入集中箱帶走,往下一戶去。 

為何鰻苗價貴如金,當然是因為物以稀為貴。鰻魚(主要指日本鰻、鱸鰻)是降海產卵的迴游性魚類,在河川生活6至8年後,成熟的鰻魚在秋冬季節順流而下入海,在大洋深處產卵。卵孵化後隨海流飄送,沒被天敵吃掉的,到達河口會成為透明的「鰻線」,再於漲潮時溯河而上,到適合居住的水環境成長。牠們是肉食性,以小魚及底棲動物為主食。

如果沒有人為的各種因素,鰻魚大概不會有生存危機(其實現在也不是只有鰻魚有生存危機),但現在卻讓漁民感覺比起數十年前,無論是成鰻或鰻苗,數量真是年復一年的減少。

鰻魚數量急遽下降的原因,當然都是人類造成的:如(1) 河川棲地環境惡化,污染嚴重,加上大量河口濕地填海造陸,以及為數眾多的攔河堰、攔砂壩,在在都是鰻魚生長、迴游時的殺手(2) 全球環境變遷,海水及溪流溫度變化可能也讓鰻魚適應不良。而氣候災變增多,山區溪流水文變化大,水生環境劣化。(3) 過度捕撈,河口層層疊疊各式網具的密集捕撈,成鰻已經很少了,幼苗又沒機會長成大魚及降海繁衍。鰻魚真是命運多舛,看這光景,很快就要滅絕的。

鰻魚滅絕的危機政府知道、漁民知道、鰻商知道、餐廳知道,但在台灣除了限制鰻苗的出口(11/1至隔年3/1禁止鰻苗出口)外,就沒有其他的管制措施,任由這種狀況繼續惡化。而禁止出口也是假的,產業鏈都知道漁民收穫鰻苗賣出後,都是送往日本養殖的。

看一群鰻苗被抓,看我關心的漁民賺到錢,我心裡真是矛盾。漁民是無辜的,為了生計,只要能賺錢的,再辛苦也要下海,而漁業主管機關並沒有告訴漁民怎樣的撈捕規範可以永續鰻魚資源。政府不能坐視竭澤而漁、坐吃「海」空的事情發生。我們的漁業署對漁業資源萎縮的狀況非常清楚,卻仍如幾十年前以推動漁業生產為主要任務自居,而沒積極往保存與復育漁業資源為任務轉型來努力。再不拿出魄力管制濫捕(鰻苗)濫抓(成鰻),很快漁民捕不到「白金」,罪責還是會怪到政府頭上的!

鰻魚生態的基本介紹請參考底下引自「月光光,鰻荒慌-消失的鰻魚王國(1)鰻苗貴如黃金,上百億養鰻產值陷入危機」一文部分內容:

在談鰻魚之前,先對鰻魚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全世界共有19種鰻魚,其中兩種分布於大西洋,分別是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鰻(A. rostrata);其餘17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一帶。19種之中,台灣發現的有4種,除了目前因數量稀少而價格高漲的日本鰻(A. japonica)外,還有鱸鰻(A. marmorata)、雙色鰻(A. bicolor pacifica)及呂宋鰻(A. luzonensis)(又名黃氏鰻 A. hungi)。數量上日本鰻和鱸鰻佔大部分,雙色鰻與呂宋鰻則較少見。 而本文以下談論的,為日本鰻魚市場之主要鰻種-日本鰻。

過去,大家對餐桌上的鰻魚料理十分熟悉,但是,沒有人知道鰻魚從哪裡來。一直到1992年,日本東京大學的塚本勝巳(Katsumi Tsukamoto)教授,經過鰻魚耳石年齡及黑潮流速的判斷,推測日本鰻的產卵地是遠在太平洋鄰近關島的馬里亞納群島,2011年並在此區域採集到鰻魚卵,更加強證實了產卵場的存在。

在馬里亞納海脊西側海域孵化的仔魚(柳葉鰻),順著北赤道洋流往西漂送,在菲律賓海域後進入黑潮流域,繼續往北漂送至台灣、日本、中國、韓國的沿海(此期間約為半年)。仔魚抵達出海口時,身體會開始生成黑色素,即為漁民口中的「鰻線」。鰻線抵達台灣河口會先停留一段時間,靜待水溫轉冷的時候,開始沿河口上溯,時間約是冬至左右。此時也是東北季風及寒流來臨的季節,漁民腳泡在冰冷海水,脖子圍著領巾,頭戴高功率的頭燈,手持極細網目的三角網,在寒風冷冽中搜尋海水中透明、只有頭髮般粗的鰻苗。

幸運逃過重重網具關卡的鰻苗,會繼續上溯到河川的中上游,成長為黃鰻。黃鰻經過4~8年的成長後,再經歷一次的變態,身體轉為銀灰色,性腺開始成熟,成為準備降海產卵的銀鰻。降海之後的銀鰻,不再進食,回到出生地,將身體所有累積的能量一次釋放(產卵),延續下一代的生命。

延伸閱讀:

月光光,鰻荒慌-消失的鰻魚王國(1)鰻苗貴如黃金,上百億養鰻產值陷入危機

月光光,鰻荒慌- 鰻苗不見了(3) 日本鰻說:為何苦苦相逼?鱸鰻說:該不會輪到我?

月光光,鰻荒慌─鰻苗不見了(4) 請讓成鰻回家

本網誌「生態保育」、「一分鐘生態小電影」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