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解說員應有環境​教育素養

台灣現在到處瘋觀光,所有社區都力求發展觀光帶來商機,改善地方經濟。也有許多社區、休閒農場申請各式計畫以公帑培訓解說員,期待解說員帶領遊客「體驗自然」,並以生態旅遊名義招徠生意。

但我常看到許多社區解說員專業度不足卻仍胡亂解說,或是專業度很夠卻行為不正確,做出傷害自然生態的舉動而不自知,甚至還以為這樣才是解說之道(當然,因為他們老師是這樣教的)。殊不知,台灣民眾長期來喜歡走進山林卻不愛護山林,喜歡觀看野生動植物卻不愛護野生生命,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態解說常誤導民眾對自然生命的認知,只認識物種,卻沒有愛。

生態解說務必珍惜自然生命,解說員要以身作則表現對野生動植物的尊重與愛惜,碰觸昆蟲使之噴出忌避劑不是好的環境教育方式,也不必每種螃蟹都抓起來翻肚看公母,解說員也要隨時注意腳下是否會踏到小生命(如昆蟲、蛙類或螃蟹),更不必講解植物就要拔葉、砍枝、摘果給遊客「體驗」。拿大燈照射昆蟲或蛙類等小生物時,不要太近以免燈熱或強光傷到牠們。綠光雷射指星筆不宜拿來指射野生動物(如螢火蟲、溪蝦、螃蟹、青蛙、飛鼠、鳥……),因為很容易就會打到牠們的眼睛。
 
自然解說是環境教育的一環,解說員不是只展現專業解說能力,也不是只專注找物種給遊客看,更要展現對自然生命的關愛、憐惜,以此感染遊客,讓遊客對自然生命都心生憐愛,將來會關注生態保育及環境變遷,才是大自然之福。

您若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

延伸閱讀:

賴鵬智談導覽解說要顧及環境教育(影片)  20110729

生態旅遊操作實務注意事項


分享文章

14 則留言

  1. 解說要能感動人的不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而是故事。物種的故事,人的故事,環境的故事,歷史的故事⋯。對一般大眾解說要傳達的不是要他們學會認識多少物種,而是要有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故事。而對環境與自然的愛,就隱藏在這些故事之中。

  2. 說的真對, 有的解說員說說就順手拔葉子抓昆蟲,

    還有介紹說可以壯陽,不多久那植物就多不見了!

    愛護生態是要靠大家 , 尤其解說員更要以身作則

  3. 我也很贊成您的理念,當下也有所疑惑,面對螃蟹的雌雄體分辨,或許轉至教室學習更為恰當,畢竟我們不是要進行生命科學或是採集食用(冏),對於夜觀行程中如此的舉動必定驚嚇這些小生命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