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黑狐蝠(相片)

20090120在澳洲昆士蘭省凱恩斯市中心看到大批黑狐蝠(Black Flying-fox)棲息在市立圖書館旁的榕樹頂,天將暗時則群飛外出覓食。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飛鼠是哺乳類,但不會飛,只是滑翔),狐蝠是大型蝙蝠,是植物重要的授粉者與種子傳播者。在吃果實時將種子吞下肚,飛到其他的地方排泄,就將植物種子散播到遠處,增加植物擴散效應,對雨林生態系的維護無比重要。無論是吃蟲的蝙蝠或是吃水果的蝙蝠,對人類的農業都扮演關鍵性的幫手角色,大自然如果少了牠們,人類是第一個遭殃的。

以下照片(以24-85mm短鏡頭及400mm長鏡頭無腳架拍攝)敬請參考並請指教:

圖一

在車水馬龍的地方竟然棲息一大群蝙蝠(紅圈處,這只是一小部分)

圖二

在市立圖書館旁的行道樹(榕樹類)也棲滿黑狐蝠

圖三

人行道上隨時會掉下蝙蝠排遺

圖四

狐蝠的排遺含有植物種子,可惜掉在水泥地上,無法繁殖,這就是水泥危害環境的小例子。水泥地愈多,環境愈不自然,人類生活品質就愈低落,溫室效應惡果也更嚴重。

圖五

白天掛在樹上睡覺,晚上出外覓食。

圖六

這是
黑狐蝠掛在樹上騷動時的吵雜聲,很像嬰兒哭鬧的聲音。
 

圖七

狐蝠頸部及胸前有一圈橘黃色的毛

圖八

圖九

圖十

狐蝠有銳利的牙齒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這隻是幼齒的狐蝠

圖十四

華燈初上,也是狐蝠上工時刻。

圖十五

在附近樹上有澳洲琵鷺(或名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當鄰居,澳洲琵鷺很像黑面琵鷺,但前額有一塊紅斑。細部圖片請參考黑面琵鷺保育協會網頁:https://www.bfsa.org.tw/tc/spoonbill-1.php

圖十六

在市立圖書館草坪活動的黃臉鴴(Masked Lapwing)

圖十七

 也在市立圖書館草坪活動的鵲鷚(Magpie Lark)

圖十八

家八哥(Common Myna)原生於中亞、印度、中南半島及海南島(引自方偉宏「台灣鳥類全圖鑑」313頁,貓頭鷹出版社)在澳洲跟在台灣一樣都是強勢外來種,數量龐大,非常活躍,在凱恩斯街頭到處可見。

圖十九

家八哥非常聰明,會在路燈罩下躲雨,難怪被引到全世界都能適應良好。在台灣的都市與鄉村都可看到牠們活躍的身影,本土八哥反而快不見了。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