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8澳洲大堡礁之旅,途中停留在離凱恩斯最近(27公里)的一個珊瑚島約二個小時,稍事休息與遊覽。這個島叫作「綠島 Green Island」,跟台灣東部外海的綠島同名。這個島經過6000年的演變(6000 year old coral cay),形成今天的模樣,是大堡礁唯一有熱帶雨林的珊瑚島(In fact, of the 300 coral cays o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Green Island is the only one with a rainforest. ),位於大堡礁世界遺產範圍內,澳洲政府成立「綠島國家公園 Green Island National Park」加以經營管理。
該島面積15公頃,海岸周長1.6公里,島下則有1200公頃的珊瑚礁。島上有120種原生植物,也是原住民「Gunggandji族」的祖居地,不過現在都搬遷到澳洲本島上了。
因為時間太短,沒有逛完整個綠島,底下是匆匆一遊綠島的初步印象,敬請參考並請指教:
圖一
綠島是大堡礁海域最早的旅遊景點(1890年就有遊船到訪紀錄),目前是許多大堡礁遊程的中途站,也有專門只到此島的遊程,旅行團來來往往,遊客如織,沒有大海中小小島的孤寂與寧靜感。
圖二
整個島被雨林盤據,沙灘短淺,這沙多為生物遺骸(珊瑚、珊瑚礁碎屑、螺貝類……)形成。
圖三
白色型岩鷺(Eastern Reef Egret)停棲在漂流木上,後方遠處還有一隻黑色型岩鷺。
圖四
島上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從碼頭載送補給品的車輛是電動車。
圖五
砍除一部份珍貴的珊瑚礁島雨林作為休閒遊憩與餐飲之用地,沒砍除的才來保護,這是哪門子生態保育?
綠島雖有世界獨特的珊瑚島熱帶雨林生態景觀,且大堡礁(含綠島)是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澳洲政府卻在1990年3月將綠島劃出一塊「遊憩區」(The Green Island Recreational Area was declared in March 1990),砍除一部份雨林建設為度假村,有休閒旅館、餐飲店、禮品店及各式海上活動攤位或店面,商業活動如同熱門風景區般熱鬧滾滾,很難想像澳洲人會在珍貴的自然遺產上做出這樣的事。
圖六
竟然在珊瑚島上闢建一座游泳池,遊客到了這裡不下海卻在游泳池戲水?維持一座游泳池要耗費多少資源?
圖七
這個服務台只提供各式海上活動的摺頁或諮詢,對生態資源及遊客行為規範等則沒有任何資訊可以提供。
圖八
終於看到比較像樣的資源分類回收桶,這在四天內幾個凱恩斯周邊景點沒有看過。而這樣的措施在台灣已經司空見慣,是公共場所基本設施。
再如四天內從凱恩斯機場到各景點廁所,沒看到男廁小便斗有感應式自動節約沖水設備(澳洲可是先進國家喔),都是經由水管定時集體大量沖水,尤其凱恩斯機場是每隔一小段時間(約一分鐘吧,我沒細算)就一大批小便斗沖一次(水量很大),真是浪費水啊!澳洲已經嚴重乾旱數年,其中一個主因就是過度發展畜牧業造成土地劇烈沙漠化。但他們似乎還不是很珍惜水資源?
台灣在資源回收跟節約用水這方面,比我在凱恩斯看到的進步太多了!
圖九
不過雨林內步道的垃圾桶就沒資源回收而且敞開著,除了會積雨水,也易使野生動物吃到人類丟棄的食物。
圖十
這個有改良,可以遮雨,但仍會使動物接觸到人類廢棄物。
圖十一
整個綠島是國家公園,也包含在大堡礁海洋公園內。
圖十二
在雨林內以木棧道限制遊客行動範圍。
圖十三
雨林內的解說牌,解說內容精簡扼要,具環境教育功能。
圖十四
黃斑秧雞(Buff-Banded Rail)多到讓綠島像個養雞場,牠們在垃圾桶、餐桌上下覓食,到海邊洗澡,在游泳池邊睡覺。牠們早已適應在人類遊憩區生活,但吃人類精製過的食物還是不符大自然法則。
圖十五
同上
您可點閱我們在綠島拍的黃斑秧雞行為影片:
也可點選聽取鳩鴿類的鳴叫聲
附錄:
底下節錄大堡礁綠島的幾個「第一次」紀錄:
1890年 首次有遊船登島遊玩,是大堡礁海域最早的旅遊景點。
1906年 宣布為遊憩保留區(Recreational Reserve)
1937年 劃為國家公園,同時全球第一艘玻璃底船下水。
1942年 島上第一家旅館完工
1954年 全球第一座水下景觀觀察室開幕
1961年 全球第一座小島電影院開幕
1981年 綠島周邊五百公尺珊瑚礁劃為大堡礁海洋公園之緩衝區(Buffer Zone)
1993年 澳洲第一座小島污水處理廠開始運轉。
底下改作自Google Earth的地圖,顯示大堡礁綠島(綠色小點)的所在位置:credit:Google Earth
Green Island Fact and Figures | |
---|---|
Island Area | 15 ha / 37 acres |
National Park Area | 7.93 ha |
Reef Area | 1,200 ha |
Length | 660 m |
Width | 260 m |
Circumference | 1.6 km |
Maximum Height | 4 m |
Credit:https://www.green-island.com.au/information.html
真無奈!
您好,非常高興您有興趣接觸生態活動,藉著活動可以認識生態、瞭解生態、進而喜愛生態、保護生態。將來在各地遊玩,您也可以比別人更敏銳感受到景點精彩之處。
我鄭重推薦「台東縣野鳥學會」,該會介紹及地址電話請點閱:https://bird.loxa.edu.tw/taitung/,我節錄大紀元報導該會文字:「鳥會長期投入生態研究調查及保育鳥類的工作,也每週固定辦理賞鳥推廣活動,鳥會組織成員全部都是志工,來自各行各業,大家秉持著愛鄉愛土的熱情全心付出;全部志工也都是從基礎學起,一段時間後就能聽音辨識鳥種,其間的樂趣難以形容。」
您可參加台東鳥會的每週例行活動,都是免費帶民眾賞鳥,二、三月活動內容及集合時地請看https://bird.loxa.edu.tw/taitung/active.htm
鵬智兄:感謝提供珍貴之大堡礁資料。
每個國家對資源之發展與使用常與國家之地理環境有關,澳洲較少垃圾分類,與美國一樣,他們都是地大物博之國家,要找垃圾堆積地點較容易,不像歐洲、日本與台灣,垃圾問題嚴重,已經到不分類會有垃圾戰爭之地步。
要細究原因,賈德‧戴蒙之「大崩壞」與「槍砲‧細菌‧鋼鐵」兩本名著可以閱讀。
而澳洲嚴重缺水,以我之所見,澳洲之節水應比台灣高明很多,有機會走一趟澳洲城市您就會了解,通常城市之公廁與餐廳男廁是一條溝式,一段時間集體沖水,有濃烈之芳香劑除臭,以減少浪費,有些公廁還收費。但是大飯店是例外,因為收費高。整體而言,澳洲之水價高,所以沒有浪費之理由,台灣之水費太便宜了,大家都很浪費,用道德勸說是無效的。我日本前後去過6次,日本每人每天用水量只有台灣之八成,因為他們水價高。
至於綠島之問題,也許每個國家對國家公園之定義不同,才會有不同之做法,但是綠島經歷過遊憩型的保留區〈很奇怪之名辭〉與國家公園之階段,在該島之發展方式卻完全是商業性之度假方式,又附屬在大堡礁海洋公園之內,未知IUCN會如何定位這個國家公園?在我的看法,綠島外圍劃500公尺之緩衝區非常怪異,應該是大堡礁本身就是一個保留區,其外圍最接近大陸之島嶼為有限度旅遊〈生態旅遊〉之地區,綠島應是這樣之定位。所以我們不能以為先進國家之環保一定優於後進國家,如馬來西亞與泰國許多外海之島嶼是沒有住宿設施的,其實比所謂先進國家高明。
但是我們無法預測當哪一天有財團看到商機,基於發展經濟之理由,大飯店會進駐,3S就會出來了。小眾旅遊步入大眾旅遊之例子不僅台灣,全球很少例外。如目前之金融海嘯,全球都在促進消費,並無人思考生活方式之改變與人類面臨之嚴重環境問題,我懷疑我們能撐過未來之百年。您說是嗎?
賴大哥您好
不好意思留言板不能留言所以留在這
想請教一下
想要接觸生態活動
不知臺東地區有無協會或志工團體可參予
謝謝
由另一方面來看,黃斑秧雞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在這裡遨遊,吃它們想吃的
十多年前去這個島;驚豔的是粉紅頸果鳩,如今安在
以前是有總量管制的,值得再提省綠島國家公園了
漂亮的秧雞出現在這種環境看了很難過,顯然也改變了秧雞科藏身隱密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