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陸全球生態旅遊研討會報告書 Oslo Statement on Ecotourism
- 資料來源:國際生態旅遊協會 20070815
- 編譯:Bird
聯合國定 2002 年為「生態旅遊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並在該年五月於加拿大魁北克舉行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The World Ecotourism Summit),鼓勵全球推動生態旅遊。
今年五月適逢魁北克高峰會五週年,聯合國環境小組(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及挪威生態旅遊協會(Ecotourism Norway)在挪威奧斯陸共同主辦2007年全球生態旅遊研討會(Global Ecotourism Conference 2007),有來自超過70個國家450位代表與會,會中檢視2002年以來全球推動生態旅遊的成果與挑戰,並期許與會者以政策及行動讓生態旅遊對保育及永續發展有更大的貢獻。
基於知識分享及加速推廣生態旅遊新知的想法,小弟不揣淺陋擇重點簡譯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在2007年8月15日提出的「奧斯陸全球生態旅遊研討會報告書」,供關心、研究與推動生態旅遊的朋友們參考,如有翻譯不當敬請指教,如要閱讀英文原文,請點閱https://www.ecotourism.org/webmodules/webarticlesnet/templates/eco_template.aspx?a=314#ties。
生態旅遊:現狀與挑戰 (Ecotourism: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2002 年以來
- 世界上許多自然區域還是遭受威脅,沒有妥善的保育措施導致自然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 全球觀光客數量成長23%,並預估到2020年時將倍增。
- 氣候變遷成為生態旅遊資源(如自然區域、在地或原住民社區)的主要影響因素。
- 觀光產業對支持永續發展及達成「千禧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尤其是減少貧窮,已經是公認的主要責任了。
- 生態旅遊在旅行及觀光產業中連結了永續發展的核心政策,並扮演領導地位。
-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有超過90個國家的會員及聯繫超過40個國家與區域的生態旅遊協會,並持續成為連結全球保育、社區及永續旅行之知識與主張的來源。
根據以上壓力與機會,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聯合國環境小組及其他國際機構已經著手引導所有觀光產業作法更為永續的政策。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完全贊成這樣的作法,並相信生態旅遊一定是領先者與因應永續需求的改革者,也會是所有相關產業的典範。
生態旅遊在過去五年成就非凡,但也有一些挑戰:
- 造訪自然區域、體驗在地原民生活及觀賞野生物等活動持續成長,帶來機會也帶來壓力,因此需要最好的經營管理實務。
- 「生態旅遊」一詞已被廣泛認知與應用,但仍常被誤用,定義並不一致。在生態旅遊圈子主要的挑戰是,必須持續教育推廣生態旅遊認知及對抗「漂綠」(greenwashing)的觀光產業。
- 許多政府已經訂定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但並沒有完全整合進主流的觀光市場及環境政策,或是以實際行動支持生態旅遊的發展。
- 全球有更多的計畫努力成立生態旅遊企業以增強對永續生活及保育的貢獻,但許多業者的經濟基礎薄弱,而且缺乏市場通路。
- 生態旅遊必須展現更堅強的領導特質及發展策略,以持續降低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產生,來源包括設施經營者及交通運輸排放的溫室氣體。碳管理策略必須整合在生態旅遊執行準則裡。
- 許多國家現有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生態旅遊協會,他們的角色是居中連結政府、非政府組織、事業及公民,甚至全球化,而他們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支持。
- 生態旅遊界需要更多創新與社會公平的作法。創新的作法包括積極運用在地社區、婦女、在地專業者與設計者以及公平事業(equal business)與永續發展的領導人。
- 身為全球生態旅遊產業業者、機構及個人等網絡之領導中心,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必須持續取得及廣為傳播實用與創新的工具。
2007 年全球生態旅遊研討會的建議(Recommendations from GEC07)
1. 瞭解生態旅遊對在地永續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Recognize the valuable role that ecotourism plays in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應有的行動:
- 透過更堅強的多元伙伴關係,運用策略執行與培力在地社區參與企劃及決策,並讓企業負責人能永續經營管理觀光事業。
- 透過聘僱政策、在地供應鏈、輔導企業成立、支持使用在地提供的服務與設施等,確實讓貧窮的人獲得更多利益。
- 運用生態旅遊與創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有機農業與友善森林產業)之連結,支持共同的經濟利益,以鼓勵更為永續性的農耕與畜養牲畜方式。
- 透過連結藝術、手工藝及在地原民襲產,並整合公平交易原則至生態旅遊的定義與執行準則,以鼓勵發展創新產品及公平交易。
- 促進公私部門的永續伙伴關係,讓觀光成為發展工具,並使國際組織、政府機關及開發機構支持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才能面對全世界觀光產業成長的挑戰。
2. 將管理完善的生態旅遊潛力極大化,使其成為保護有形與無形的自然與人文資產之關鍵經濟力量。(Maximize the potential of well managed ecotourism as a key economic for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應有的行動:
- 加強保護區管理單位的知識、技能與資源,以發展及管理在保護區的生態旅遊,這樣可以讓在地社區獲利、提升遊客的保育認知及對保育事務在財務上的貢獻。
- 強化對海洋及沿岸的研究及監測計畫,瞭解敏感棲地的特殊需求、珍稀資源、可供觀光的族群量以及社區面對改變的壓力。
- 發展創新的生態旅遊方法與機制為保育尋求財務支持,也要發展研究計畫監測對野生物的影響,並且支持旅遊地的社會面、文化面及環境面的永續發展。
- 聘用當地人及運用在地設計元素與材料,營造與周遭景觀協調融合的生態旅遊設施,除了符合美學及文化,也能將生態足跡最小化,並以創造力與新的環境科技來結合永續經濟發展的策略。
- 從強調遊客、在地住民及野生物的直接互動敏感性及尋求保育淨利來增進全球實踐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中對生物多樣性與觀光發展準則之努力。
3. 透過有效的行銷、教育與訓練,支持生態旅遊企業與活動之生存及表現。(Support the v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ecotourism enterprises and activities through effective market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應有的行動:
- 生態旅遊應增加高品質訓練、教育及實踐的可及性,提供無論是在地或偏遠地區的個人或事業有提升關鍵經營能力及永續經營管理表現的機會。
- 可透過各種有效途徑如網站、線上論壇與團體、郵寄名單、網路媒體及偏遠地區的廣播電台等各種有效途徑,讓相關生態旅遊市場的最新訊息與研究容易獲得。
- 尋求增加創新及資金投入在教育中心及訓練計畫,建構以聲音環境及文化解說為主要組成要件的高品質、有原創性的生態旅遊,其成效則由遊客數與體驗結果來評估。
- 與媒體合作,使其成為提供生態旅遊資訊及促進正確認知的有效教育工具,避免「漂綠」,提升媒體形象,並堅持生態旅遊原則。
- 強化在地的、全國性的及區域性的生態旅遊協會,並且與國際生態旅遊協會連結,創造更堅強的合作網絡,在全球生態旅遊社會中成為核心份子。
4. 透過生態旅遊關鍵因素的實踐,強化它的永續性發展。(Address some of the critical issues facing ecotourism in strengthening its sustainability)
應有的行動:
- 推促瞭解、連結、稽核認證方案及產業準則的堅持,可以加強環境管理,有助於操作衝擊最小化、保護文化區位與無形文化,並且提供土地經營管理策略。
- 透過公認的標準讓企業可供評價,來支持及培力在地或原民社區、增加保育工作及生態足跡最小化,以引導朝向社會與環境責任合作的趨勢。
- 藉著鼓勵適合的旅遊型態(如增加每次旅行的停留天數),或促銷更多有效利用能源、替代性或無機動化旅運之選擇方案,或運用降低或零排放之操作技術,並增加參與可靠的高品質碳抵銷方案等,積極的對抗氣候變遷對觀光的影響。
- 透過強化生態旅遊的角色成為觀光產業主流的態度與實踐,並協同各方努力正面影響觀光產業各權益相關者,以促進並堅持觀光產業其他部分的永續政策。
- 鼓勵生態旅遊產業整合性運作以保護及促銷有形、無形的文化襲產及現存文化,也保留及頌揚各種不同的獨特文化、社會、宗教及全球各地的在地或原民精神元素。
敬請不吝批評指教,請在網頁右下方按「給個留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