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鯨豚圖鑑】震攝人心的龐然大物~抹香鯨

【台灣鯨豚圖鑑】震攝人心的龐然大物~抹香鯨

撰文 / 林雅容(同意轉載自2018/10/23中華鯨豚協會電子報

傾斜45度角的噴氣,是在海上辨識抹香鯨最明顯的特徵。
九月的海洋上,夏末的尾巴已捎來了東北季風的氣息,但海水仍映照著夏天的湛藍。就在此夏秋交際之刻,西部台灣海峽與東邊太平洋的海面上,抹香鯨碩大黝黑的身影,忽然同時頻頻浮出水面。
九月十八日,一艘往返小琉球的客船,罕見地在台灣海峽的浪濤中發現至少十公尺長的龐大抹香鯨。鯨魚從遠而近靠近船隻,起初以為是浮木的船員,直到見到噴氣水花才發現那是隻鯨魚,而有幸意外「賞鯨」的旅客也不禁既驚訝又驚喜。
翌日,抹香鯨又在花蓮出現了,這隻抹香鯨同樣也游近賞鯨船,好奇地在船邊船底游動打量。牠接連三天都出現,傾斜四十五度的噴氣、佈滿皺折的皮膚,還有巨大身軀上小小的三角形背鰭,全都能近距離地觀察地一清二楚。網路上也刮起一陣抹香鯨旋風,即使只是在螢幕前觀看,心情還是能悸動不已。
抹香鯨年年到訪
抹香鯨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齒鯨,體長可達十多公尺,體重則高達十幾至四、五十公噸。抹香鯨體型頭重腳輕,方方正正的大頭幾乎可佔身長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裡頭裡裝滿了脂肪。根據研究,抹香鯨可能藉由調節頭部油脂的溫度,來控制潛水時的浮力。
抹香鯨是深潛的鯨魚,最深可潛至超過一千公尺,屏息能夠長達一個小時。在深深的海底,抹香鯨會捕食大王魷魚,因而身上經常會出現大王魷魚圓形的吸盤痕跡。

抹香鯨舉起尾鰭,預告著牠將潛入深海。
抹香鯨廣泛分布在全球海域,台灣海域每年也可見到牠們的蹤跡。根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解說員早從1998年,就在賞鯨船上所記載的資料顯示,除了1998、2012兩年未目擊抹香鯨之外(2001年沒有出船紀錄),其餘每年在東海岸都見得到抹香鯨,前年(2016)年目擊航次更高達二十四趟,二十年來平均每年目擊率將近百分之二(1.89%)。
當然,賞鯨船的目擊率並無法精確代表抹香鯨的出現率,不同趟次的賞鯨船可能見到同一隻或同一群抹香鯨;而抹香鯨沒有出現的年份,也可能只是牠們的洄游路徑不靠岸,賞鯨船並未發現而已。然而,黑潮解說員們一筆一筆辛苦登錄的資料,卻提供了關於台灣抹香鯨族群的一些端倪。至少我們知道,東海岸是抹香鯨洄游、活動的海域之一。
歷史中的抹香鯨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在過往的歷史古籍之中,也有許多鯨魚的記載,其中關於龍涎香的描述,告訴我們數百年前,抹香鯨即已悠游於台灣島周遭海洋。
龍涎香,會散發出持久奇特的芬芳,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罕見的珍貴香料。然而,龍涎香其實是抹香鯨消化道裡的產物,牠們吃食魷魚後無法消化的部份,經過腸道裡的微生物和各種消化酶的交互作用後,形成糞石排出體外,就成為龍涎香。

從古至今,都有抹香鯨擱淺於台灣的紀錄。
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即寫道:「龍涎香,出海面上,番仔浮水取之。傳為海鰍精泡結水面,凝而為涎;能止心痛,助精氣。以淡黃色嚼而不化者為佳;價昂十倍,不可多得。」即是指龍涎香是當地住民於海面上收集,可做藥物,且非常昂貴。當時尚不知道龍涎香的形成原因,僅能猜測是鯨魚「精泡結水面,凝而為涎」。
乾隆三十年(1765年)《小琉球漫誌》更提到:「上淡水出龍涎香,每一粒價兼金;云可為房術用,甚為難得。」此處小琉球非彼小琉球,指的就是台灣,上淡水則在高雄屏東一帶。「上淡水出龍涎香」,可猜測當時當地抹香鯨可能不少。且每顆龍涎香價比精金,非常珍貴。
《彰化縣志》「雜識志」中也記載,乾隆九年(1744),白沙墩有二十二隻鯨魚被雷電擊斃而擱淺在沙灘上,「背上各有一孔,黃水流出,其肉腥羶不堪,油可熬燈,居民以為海翁云。或曰龍涎香,即此魚口角所流之涎結成。」其中「背上有一孔」,以及關於龍涎香的描述,都與抹香鯨相符。
時間拉到近代,二十世紀初,當日本在墾丁大坂埒,也就是今日南灣開始發展捕鯨業時,第一年在恆春、台東一帶海域就獵捕了三十四頭鯨魚,其中抹香鯨也和大翅鯨、長鬚鯨等鬚鯨,一起列在捕獲名單上。直到1981年台灣捕鯨產業結束為止,抹香鯨的捕獲數量都還是僅次大翅鯨而已。
抹香鯨爆炸事件

在台南爆炸的巨大抹香鯨,足足有十五公尺長。
除了在海上遭遇抹香鯨,今日也仍不時有抹香鯨擱淺海濱。雖然自1994年至今,僅有十二起擱淺記錄,但每每龐大的抹香鯨一擱淺,總是引起即大的注目。
迄今,最為著名的抹香鯨擱淺事件,莫過於2004年在台南街頭爆炸的巨大抹香鯨,除了登上了報紙頭條,爾後更成為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主題。

在台南爆炸的巨大抹香鯨,足足有十五公尺長。
2004年初一,寒風凜冽的雲林台西海邊,發現一頭身長十五公尺,體重達五十噸的超大抹香鯨擱淺在蚵棚。鯨豚協會獲得通報,與成大王建平教授討論後,決議將這難得一見的巨鯨運送到台南四草進行解剖。克服種種困難,王教授終於找來了超大型吊車,得以安全穩固地將巨鯨從海上吊上岸。而這緩緩吊起巨鯨的畫面,也成為翌日報上滿版的首頁。

在台南爆炸的巨大抹香鯨,足足有十五公尺長。
然而,新聞此時卻尚未結束,當卡車框啷框啷小心翼翼地馱著巨鯨,經過清晨安靜的台南市西門路時,抹香鯨腹中因腐敗而脹大的壓力,找到破口宣洩而出。鯨背爆炸了!內容物噴得滿街血紅,腥臭沖天,苦了沿街居民,卻也讓此一事件躍上國際新聞版面。
此「腥羶色」的轟動事件之後,解剖志工犧牲了年假,花了十天在巨鯨身上爬上爬下,方才完成解剖。解剖發現,鯨魚的背脊骨斷裂,並成為當時爆炸的破口,推測擱淺原因可能是船隻撞擊的結果。又花了將近一年,王教授團隊才將巨鯨的骨骼製為標本,目前收藏在成功大學的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
除了這隻著名的巨鯨之外,多頭擱淺的抹香鯨也都成為標本。1992年夏日擱淺於四草橋下的母子對,寶寶臍帶仍然未斷,一同長眠於四草大眾廟的鯨豚陳列館中;2005年冬天漂到北門海濱也近五十噸重的巨鯨,在埋藏兩年後製成標本,則收藏於雲嘉南風管處遊客中心。

成為標本的抹香鯨,成為民眾近距離認識牠的難得機會。
駐足抹香鯨全副骨骼旁,才能實際感受到海中之王的巨大;親眼見到抹香鯨長而寬的頭骨,才想像能儲存多少油脂,讓牠成為海中潛水高手。這些珍貴的標本,是島嶼上的人們在海上可能偶遇抹香鯨之外,唯一認識牠們的機會。
不過,對於台灣海域的抹香鯨,我們仍有太多的未知。我們不知牠們從何而來,往哪兒去;我們不知是否有固定個體或族群重覆到訪,也不了解牠們為何造訪。在台灣鯨豚圖鑑的欄位上,分布與生態仍是空白,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的研究與解答。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