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為了因應斜槓世代、多職人生的全球職涯新趨勢,於2019年2月1日揭牌成立專責跨界教育的「西灣學院」,致力培育具備多元能力、且能跨領域整合資源的斜槓青年。「西灣學院」不單要讓學生畢業後能增加收入,更要培養學生「無論到哪裡都能生存的國際移動能力!」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設有「基礎教育中心」、「博雅教育中心」、「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服務學習教育中心」、「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社會創新研究所」、「全英語卓越教學中心」及「公民素養推動研究中心」、「運動健康產業研究中心」等教學與研究單位。
而活絡地方社區與翻轉生機,需要新一代年輕人的投入與守護!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於2019年「地方創生元年」開辦「出走西灣 希望高雄」五場系列工作坊,由西灣學院副院長陸曉筠教授總策畫,在2019年2月14日至15日首發「鰲鼓濕地工作坊」就辦在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濕地及周邊社區。2020年12月4日至6日,辦理第二屆。2022年1月23日至24日辦理第三屆,由陸老師帶領政經系、企管系、材料及光電系、應數系、海工系、海科系、物理系、社會系、社會所、生科系、資管系、機電系、社會創新系、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等13系所1學程共31位學生,邀請我及擔任濕地解說員的在地居民,以二天一夜的工作坊方式紮實共學。
1/23上午先參訪在地信仰中心──港口宮,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培力的在地解說員林韋秀、王美錦義務導覽解說這座有悠久歷史、與台灣命運相關連且保有傳統建築文化價值的廟宇。
接著參訪向台糖租土地,在東石農場內辛勤有機耕作的「看天田」,由青年農夫吳柏毅解說有機農法如何友善大地與生物,並讓同學採摘胡蘿蔔帶回家品嚐。
中餐後,借用鰲鼓濕地森林園區遊客中心(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會議室進行室內講座,聽取陸老師介紹由她主持規劃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構想與內容(註),我則介紹周邊社區居民配合推動濕地生態旅遊並義務巡守監測生態資源及公益回饋社區的種種優秀表現。(註:由中山大學執行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規劃案榮獲2011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是台灣首獲全球景觀規劃最高榮譽的獎項。(上海世博後灘公園、新加坡雙溪布洛灣濕地公園等之規劃也曾獲此獎))
接著進入鰲鼓濕地賞景與賞鳥,輪派到林務局培力、認證的在地解說員蔡金露與陳文賢為同學們導覽解說,讓同學瞭解鰲鼓濕地的形成、現況、生態特色及在地故事。
晚上假方舟休閒魚塭教室,由魚塭女主人王秋月教導涼拌海菜(可食江蘺,又名龍鬚菜、海髮或海麵條,屬紅藻門江蘺科)的做法,這海菜是魚塭養殖的產品之一。同學們並分組體驗,從洗滌、汆燙、涼鎮、拌料到品嚐,一氣呵成。
原本規劃夜宿港口宮香客房,但因近日新冠疫情升高,為避免團體房群聚風險,臨時改住去年曾合作辦理工作坊的嘉義市兆品酒店。
第二天上午先到鰲鼓濕地南堤賞鳥並吃早餐。接著到極有環境教育功能的方舟休閒魚塭,瞭解回收海飄廢棄物環保建設的內容,並體驗摸文蛤、划環保船(都是廢棄物組合而成)撈海菜(龍鬚菜)、釣魚、烤蚵等活動,魚塭主人陳文賢全程解說。中餐享用魚塭海產粥及在地特色料理──涼拌富含胺基酸、多醣體的天然海菜(龍鬚菜)。
中餐後分組動腦討論,針對這2天接地氣的所見、所聞、所做,提出觀察或體驗心得及建議精進之道,並在下午的心得分享會,報告提振社區發展的建議。同學們很厲害,在極為有限的參訪與討論時間內,竟然可以完成很有系統的簡報,並提出具體建議,中山大學學生確實了得。
以下是這次工作坊部分活動的影片:
2022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鰲鼓濕地工作坊活動集錦 https://youtu.be/FUdMCIjZKHE
參觀看天田有機農場-吳柏毅解說 https://youtu.be/6myK8mXNltU
涼拌海菜做法-嘉義東石鰲鼓濕地方舟休閒魚塭老闆娘示範 https://youtu.be/VjASHUFOiOA
在方舟休閒魚塭體驗 https://youtu.be/EwdqCJ_REQs
分組心得報告 https://youtu.be/2OlCf870E-4
以下是這次工作坊的部分相片:
賴鵬智介紹鰲鼓濕地周邊社區居民保護環境資源及公益回饋表現(圖片來源: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提供)
賞鳥
方舟休閒魚塭老闆娘王秋月(左二)說明涼拌海菜拌料順序,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策略聯盟執行長蔡淑麗(右一)協助。
方舟休閒魚塭主人陳文賢(左站立者)說明回收海飄廢棄物製作為魚塭體驗設施。
在方舟休閒魚塭釣魚(吳郭魚),魚鉤沒有倒刺,釣到後將魚釋回塭裡,只是純體驗。
您可點flickr網路相簿「2022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鰲鼓濕地工作坊」看更多相片
中山大學六大學院跨域共學 探索鰲鼓濕地與社區2.0(相片與影片)
本網誌「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年輕學子有這樣的機會瞭解鰲鼓,一定帶給他們很多驚喜和啟發,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