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鰲鼓濕地解說員黃月英拍到鸕鶿首次在台繁殖交配鏡頭(相片、影片)

 


 

30年前我開始賞鳥,看的《臺灣野鳥圖鑑》(臺灣野鳥資訊社及日本野鳥協會編製,谷口高司繪圖,亞舍圖書公司發行)對鸕鶿的遷留狀態是寫「過/不普」,就是不普遍的過境鳥。


  

慢慢的,不知何時,鸕鶿在臺灣變成冬候鳥,每年9月到3、4月在臺灣的河口、湖泊、水庫、草澤地帶棲息度冬。2010年初版及2012年再版的《臺灣鳥類誌》說鸕鶿是不普遍的冬候鳥。

 

2012年2月初版的《臺灣野鳥圖鑑水鳥篇》(廖本興著,晨星出版)說鸕鶿是普遍冬候鳥。

 

2014年10月初版、2015年3月再版的《臺灣野鳥手繪圖鑑》(李政霖繪圖,台北市野鳥學會出版)說鸕鶿是普遍冬候鳥。

 

因為是冬候鳥,長期來,臺灣沒有鸕鶿的繁殖紀錄。但2021年9月15日,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輔導、培力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在地解說員黃月英小姐無償巡守濕地時,發現有一對鸕鶿行為特殊,趕快拿相機拍攝,竟然記錄下鸕鶿才剛抵達度冬區就交配的行為(應是臺灣首拍)。而所棲枝頭,已經有一座粗糙凌亂的巢,9月20日則又拍到孵蛋與交配的鏡頭。從這築巢、交配與孵蛋的行為看來,這對鸕鶿確實是要在臺灣(度冬區)繁殖。(9月5日黃月英巡守濕地時已看到該樹梢有鸕鶿數隻,但當時無巢。)

 

9月15日深夜,黃月英在臉書貼出照片:

 黃月英攝

 黃月英攝

 黃月英攝
 

9月17日,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前往守候拍攝,發現一隻鸕鶿在巢上不動數小時,是鳥類孵蛋的行為,研判巢中已有蛋。他發布新聞稿,自由時報電子新聞在當天就刊登,聯合新聞網則在9月18日刊登。

 

9月19日,嘉義市「達叔工作室」的達叔曬了3個多小時太陽,終於拍到孵蛋的證據,巢中確實有蛋。 

達叔工作室攝「2021 0919 東石鰲鼓 鸕鶿 蛋」1分3秒開始,可以看到巢中的蛋,這應該是鸕鶿在臺灣繁殖下蛋的第一筆記錄影片。

 


 

黃月英這幾天持續觀察,看到一隻鸕鶿坐巢,一隻鸕鶿會時常咬樹枝、草莖回來整修鳥巢。9月19日傍晚,拍到鸕鶿一邊孵蛋還交配。

 黃月英攝

 

黃月英攝鸕鶿孵蛋與交配

 

9月20日上午,嘉義市「達叔工作室」達叔再探班,拍到鸕鶿孵蛋與交配情形,可以很清楚看到雌鳥的泄殖孔。

 達叔工作室攝「20210920 東石鰲鼓 鸕鶿交配

長弓影像攝「鰲鼓鸕鷀築巢4K,史上頭一遭,甚為難得」說這二隻有可能是丹氏鸕鶿。麻煩鳥界先進指點這二隻到底是普通鸕鶿抑或丹氏鸕鶿。

後續可能會有不少人想前往拍攝或觀賞這對鳥孵蛋情形,甚至記錄小鳥孵出、長大、離巢的畫面,這將是臺灣冬候鳥變成留鳥的首次完整生態記錄,有賴各界接力完成。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雖然堤岸(拍攝或賞鳥地點)離巢位有一段距離,還是不要有任何干擾行為,也不要想用其他方法靠近。觀賞或拍攝者不應行動過大、吵雜或群聚,或有奇怪的聲響、顏色、反光等。如果因為拍攝者、賞鳥者的過失造成這對鸕鶿的繁殖失敗,會是臺灣鳥類生態史的罪人。

 

祝福這對鸕鶿繁殖成功!

 

又是金風送爽時節,一群群各種冬候鳥將隨著東北季風翩然飛臨,歡迎大家到鰲鼓濕地賞景、賞鳥並體驗周邊社區農漁生活風貌。濕地賞景、賞鳥解說及社區體驗活動(如方舟休閒魚塭、蔡金露早期農漁具草根博物館解說、海鮮風味餐),請洽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服務單一窗口蔡淑麗執行長0975-922678,為您精心安排遊程!

20220802後記:

鰲鼓濕地出生的三隻鸕鷀,與留在鰲鼓濕地多年的斷翅鸕鷀一起生活,20220802黃月英攝。


  

20211024後記:


黃月英拍到在台首次繁殖的鸕鶿有二隻寶寶

20211125後記:

 2021/11/25黃月英拍到長大的鸕鶿寶寶
 

20211203後記:

 2021/12/03黃月英拍攝兩隻鸕鶿大寶寶向親鳥索食
 

延伸閱讀

鸕鶿北返前配對求偶及啣草生態影像紀錄(影片)

鰲鼓濕地解說員林韋秀、黃月英拍攝鸕鶿熱鬧景況影片

普通鸕鶿與丹氏鸕鶿辨識特徵(相片)

鰲鼓濕地解說員拍攝鸕鶿群飛影片及白琵鷺相片

嘉義鰲鼓濕地落翅鸕鶿喘氣散熱(影片)

鰲鼓濕地清晨鸕鶿活躍(影片) 

鰲鼓濕地下雪了(相片)

鸕鶿邊游邊晾翅(影片與相片)

鰲鼓濕地特色條列

本網誌「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一分鐘生態小電影」、「生態保育」、「態旅遊或觀光遊憩」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1 則留言

  1. 十分珍貴的紀錄影片,從臉書上發現黃月英是個很認真的解說員,可以捕捉到如此精彩的生態畫面,可見其用心和對工作的熱忱。
    我也祝福這對鸕鶿繁殖成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