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得起」與「經得起」是現代中文常被混淆的用字。
「禁」(此時念「巾」)有忍耐、擔當、承受之意,「經」則無這些意思,所以「禁不住」、「不禁」、「禁得起」都要用「禁」字,而不是「經」字。
為何愈來愈多的「經不住」錯字會出現,而且有積非成是的趨向,甚至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也將「經得起」視為正確用字而以訛傳訛、誤人子弟?我覺得是現在老師與學生對中文用法及讀音不求甚解造成的,主要是注音一個是ㄣ、一個是ㄥ,但多數人發音ㄣㄥ不分,電腦中文輸入時打出什麼字就用什麼字,於是「經不住」出現的場合就愈來愈多。而就有不願承認錯誤的人說語言是不斷隨著時代轉變的,只要大家知道那是什麼意思,錯用字變成常用字再變成正確用字又何妨,也因此現代人運用中文字的精確度就愈來愈差了。
2013年1月19日聯合報一則新聞就又用錯字,又將「禁得起」誤打成「經得起」,而且是在斗大的副標題裡(見下圖)。這不是電腦同音異字打錯的問題,因為音是不同的(注音一個是ㄣ、一個是ㄥ),主要是記者與編輯大概都忽略了這個常見的錯誤,自己也都念錯音才用錯字的。一般人不察念錯音用錯字無可厚非,但記者與編輯卻不能降低中文程度,因循苟且,否則就作壞了媒體的文字力量。聯合報一再出現同樣的錯誤,可見該報已正誤用字不分,這是很嚴重的中文污染情形(就像「度假」已被氾濫的「渡假」給掩埋了),這是該被檢視的,記者與編輯的中文能力要加強了。
註:網路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在「經」字字義中有解釋「承受、忍受」,但沒有古籍史書例句來源參考,可見跟該字典也採用「渡假」一樣,都是現在學者以現代錯用字當成時代語言收納為正確用字,這是嚴重失職,教育部的國語推行委員會也該被檢討。
底下是聯合報曾經犯過同樣錯誤的紀錄: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媒體編輯錯誤案例」看各報錯字紀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