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系列14:蒙古的環境問題

 

蒙古的環境問題真是嚴重,不同於已發展或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是大規模建設帶來的大尺度棲地破壞與大量的資源耗損,蒙古的問題是土地利用型態的單一化(如畜牧)、產業分化少(過度集中在傷害環境的畜牧、採礦為主的產業),及人民環境素養低落,雖然地廣人稀且產業規模小,但對大片土地的傷害也不容小覷。

從衛星地圖看,蒙古除了北方與俄羅斯接壤處有比較多綠色(森林)的土地外,其他都幾乎是乾漠或沙漠,往南延伸至中國北方的內蒙與西北的新疆都是黃土一片,而這也是東亞沙塵暴的主要來源處。 

來源:Google Earth

蒙古的礦區一景
 

底下分沙漠化、河川污染及垃圾三部分圖片顯示我在蒙古看到的環境問題表象。

沙漠化牲口不斷增加的畜牧業及數量愈來愈多的車輛碾壓,造成蒙古土地重大負荷。沒有喘息的蹂躪,大地色彩很快從綠色變成黃色,蒙古的土地病入膏肓。

#1
畜牧業愈發達(即世界上肉食者愈多),一片片的草原因過度放牧,來不及休養生息,綠草無法生長更替,地表裸露,逐漸沙漠化。中國西北與北方、蒙古、澳洲就是如此,即便紐西蘭也正步入後塵。

#2
蒙古朋友說這裡不該是沙丘的環境,但現在卻綿延一大片黃沙,成為草原中一塊荒漠。

#3
遠山是禿黃的

#4
石漠化久了就會變成沙漠化

#5
除了畜牧,機動車輛在草原上亂竄也是主因,車輪碾壓的結果就是一道道黃沙路出現,最後當然是整個區域都沒有綠草,沙漠就此形成。這是生活現代化必然的代價嗎?

#6
前方一條條黃土路都是車輛碾出來的,現代便利的生活方式換來自然環境永不再生的夢魘,有多少人想過這問題?絕大多數人都毫無知覺吧,地球因此繼續沈淪,這代人以消費環境的方式享福後,下世紀的子孫終將過著極端痛苦的日子。Who care?

#7
沙塵飛揚
 

河川污染蒙古是發展中國家,只圖開發建設與經濟成長,不管環境保護的結果就是採礦與洗礦的污染流入河川或地下水,家庭與事業廢污水也直接排進河川,造成水體嚴重污染,動物與人喝了都會有病(許多家庭與度假村不喝河川水,只飲用地下水,以為地下水沒污染),惡性循環,不見終止。

#1
Tuul河遠觀很美,那是因為天藍得可以。

#2
近看才知道河邊堆積一片片污泥

#3

河水是混濁骯髒的

#4
草澤地看似豐草一片,但流經其間的水卻既髒又毒。

#5
這水像蛋花湯

#6
水色與藻體顏色看了就知不對勁

#7

#8
蛋花加醬油

#9

#10

#11
牛羊吃這裡有毒的草,喝這樣有毒的水,然後人再吃牠們,後果會是什麼?

#12
從空中看到蒙古的許多湖泊正在縮減

#13
湖泊乾涸了,蒙古人的生活環境日益惡化,不是人手一隻手機、家家有電視冰箱冷氣、戶戶有車輛、城裡處處高樓大廈可以解決或掩飾這樣的問題。蒙古如此、中國如此,甚至全世界也都是如此。沒有環境意識,不能環境自覺,不願環境行動,這世界終將毀滅。 

垃圾蒙古地廣人稀,沒有土地不足的壓力,當然也沒有垃圾場的問題。蒙古人將整塊大地當成垃圾場,甚至不必掩埋,於是露天垃圾堆隨處可見,環境景觀難看,衛生更差。

#1
Kherlen River岸邊的遊憩垃圾

#2
烏濟湖(
Ogii Lake)岸邊的塑膠垃圾

#3
住家周圍滿佈垃圾

#4
住家周圍滿佈垃圾

#5
街道旁處處垃圾

#6
公寓樓房前就是垃圾堆

#7
餐廳旁垃圾堆

#8
野外處處露天垃圾堆

#9
公路旁的垃圾堆

#10
公路旁的垃圾堆

#11
後面綠色牌子是請民眾「維護自然環境」(
Keep Nature Well),但諷刺的是,這個地區沙漠化面積愈來愈廣,而垃圾也是亂丟。

您可點Flickr網路像簿「蒙古環境問題https://www.flickr.com/photos/wildfun/sets/72157626173669976/,看更多的蒙古環境問題相片。

延伸閱讀:

蒙古系列13:蒙古的野花之美  20110425

蒙古系列12:鄂爾渾河谷Orkhon Valley世界遺產及Erdene Zuu Khiid額爾德尼召寺  20110414

蒙古系列11: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景觀  20110413

蒙古系列10:博格汗山國家公園與文化遺址  20110405

蒙古系列9:成吉思汗紀念館世界最大不銹鋼像  20110405

蒙古系列8:蒙古最大的寺廟「甘丹寺」Gandantegchinlin khiid  20110403 

蒙古系列7:蒙古的野鳥  20110311

蒙古系列6:蒙古包度假村的經營管理  20110307

蒙古系列5:蒙古烏濟湖畔的環境教育中心  20110303

蒙古系列4:蒙古烏濟湖Ogii Lake的美麗與隱憂(附遊客行為管理規則)  20110302

蒙古系列3-蒙古國家歌舞學院舞團的精彩表演  20101001

蒙古系列2:蒙古眾生相  20100906

蒙古系列1:蒙古大漠中的牲畜  20100906 

附註:

沙塵暴成因(轉載自環境保護署「沙塵暴網站

東亞發生沙塵暴天氣現象的主要源地包括蒙古、中國西北地區各大沙漠,面積總和近六十萬平方公里,主要源地位於中國西北和華北、蒙古一帶,包括新疆、甘肅、河套、內蒙古、蒙古等地區,年降雨量都在400mm以下,且季節分布相當不平均。冬末春季為沙塵暴發生的主要季節,其中以3月至5月發生頻率最高,占全年的60%以上,且每年發生沙塵暴的次數不一。沙塵暴發生的條件為地表性質土質鬆軟、乾燥、無植被或草木生長及沒有積雪。配合的氣象條件為強烈的地面風、垂直不穩定的氣象條件及沒有降雨降雪天氣現象。

 大規模沙塵暴形成後,受強風揚起的沙塵造成空氣中含有大量塵土,遮蔽了當地日照,能見度甚至為零,因此超強的沙塵暴又稱為黑風暴。沙塵暴發生後,顆粒較大的粒子大多影響源地或鄰近地區後;即沈降到地面,顆粒較小的粒子可以向上傳送到850-700百帕高空,相當於1500公尺至3000公尺,再藉由西風帶的氣流向東傳送。在傳送的過程中,一部份因擴散或稀釋,使得沙塵隨傳送的距離愈遠;濃度愈低,一部份因傳送過程中,受到沉降或降雨的沖刷效應而到達地面。中國西北方的沙塵可東移到日本、韓國、北太平洋及10000公里外的夏威夷,往南可影響到台灣、香港,甚至達菲律賓,影響範圍相當遼闊。韓國甚至早在西元479年及700年即有沙塵侵襲的記載。

根據研究顯示,沙漠地區的沙塵為地球中懸浮粒子的主要來源,單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塵即占了全球大氣中25%的懸浮微粒量(Zhao and Yu, 1990)。中國西北地區則位於中亞沙漠區中,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區的第二位(依序為中非、中亞、北美及澳大利亞),因此中國西北區沙塵對東亞的大氣環境的影響亦不容忽視。沙塵暴發生的條件為:

  1. 地表性質:土質鬆軟、乾燥、無植被或草木生長及沒有積雪。
  2. 氣象條件:強烈的地面風、垂直不穩定的氣象條件及沒有降雨降雪天氣現象。

冬季(11月至5月)為東亞地區易發生沙塵的季節,在地表乾燥的大漠地區,一旦在強烈高壓系統中,移入或因地形伴生誘導性或低壓形成時,易於局部地區產生強烈氣壓梯度導致地表出現大風,因而造成沙塵暴發生。

分享文章

4 則留言

  1. 非常高興您運用我的資料在對學生的環境教育上,這也是我努力撰寫相關文章的本意,我希望提供當下、實際的相關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等案例讓更多人瞭解,如果沒有更多人的參與綠色行動,大家要過美國人那種暴殄天物、浪費資源的生活是會很快滅地球環境的。人自作自受還無所謂,可憐天生萬物一起遭殃,那才是沒天理!

  2. 敬愛的bird,看了這一篇,讓我有很大的驚呀,再次反省我那易於選擇性遺忘的本事…,我們實在沒有樂觀的權利!!

    上週我才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2008年我到內蒙古的所見所聞,發覺事隔多年,我已經把當時看到的這些垃圾、環境傷害遺忘得差不多了。僅記得他們在大興安嶺旁修建公路,挖開永凍層的情況…,至於無盡的垃圾問題,早已經在我的腦海中自動的消除了。

    今晚一定要跟學生分享您這一篇文章!! 感謝您用心的記述~~~,希望可以喚醒大家保護環境的意識~~

    您一直都是我的良師啊!!

  3. 是的!許多人講環保只是嘴上說說,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及民間團體,很多人以為做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就是環保,卻不管生活上許多小細節的環保,包括隨手關燈、電腦不用就關機、節約用水、非必要不吹冷氣、不喝瓶裝水及瓶裝飲料、不用免洗碗筷、多吃蔬食、汽車怠速不逾3分鐘、多走路不開車、多爬樓梯不搭電梯……,林林總總生活上的小細節儘量顧及環保,環境的負荷與資源的耗損才會降低。

    不過我們不能放棄,還是要抓緊任何可以宣導、推廣環保意識的機會,盡量讓更多人從瞭解到實踐,讓環保在生活中落實,成為「正常」的行為模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