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賞鯨趣


底下是2006年七月份小弟在旅遊專業雜誌「行遍天下」月刊「賴鵬智的野FUN體驗」專欄,每逢單月刊出。

 

 

乘風破浪賞鯨趣

台灣四面環海,豐富的海洋生態卻少為台灣人所知。一般人大概只對餐桌上的「海鮮」有概念,尤其是「黑鮪魚」。但近年來在相關單位、團體的宣導推廣下,大眾已漸漸瞭解原來在台灣海域有著美麗的珊瑚礁、各式魚類及鯨豚、綠觿龜等,這些都是台灣珍貴的海洋資源,也是可以充分運用的觀光資源。

其中賞鯨業更是漁民轉型的明星出路,台灣從1997年開始有第一艘賞鯨船出航,九年間發展迅速,現在有廿六艘娛樂漁船在台灣東海岸載客賞鯨豚,一年遊客可達二十餘萬,是全球賞鯨業發展最迅速的區域。

當看到大群海豚在船前方跳躍梭巡,或靠近船舷飆浪同行,無不令遊客驚呼連連、好生讚嘆。夏日裡在蔚藍晴空下乘風破浪出海賞鯨豚,已經是台灣人旅遊活動的一環。賞鯨業看似蓬勃發展,實則惡性競爭激烈,服務品質也良莠不齊,為賞鯨產業發展埋下隱憂。

最常見的競爭手法就是殺價割喉戰「割喉割到斷」,惡性競爭的下場—出海賞鯨的時間被大幅縮減,維護保養的次數也減少,滅火器過期,船上服務人員能少就少,連解說員也免了,遊客以為佔到便宜,卻吃了虧尤不自知。而有些船長為了滿足遊客近看鯨豚,於是不斷強迫接近逃離的鯨豚,或是從海豚群中穿插而過,在在衝擊鯨豚生態。長遠下去,將來看鯨豚的離岸距離會愈來愈遠,花在海上找鯨豚的時間也會更長,於是時間及油料等成本將付出更多,遊客及船家都將得不償失。

為了維護賞鯨業健全發展及提升服務品質,漁業署從2004年開始推動「賞鯨標章」,目前僅有四艘賞鯨船獲得認證(三艘在花蓮港、一艘在石梯港,都在花蓮縣)。賞鯨標章針對服務品質、環保動作、環境教育功能、解說表現及駕駛規範等實施明評與暗評,要拿到確實不簡單。賞鯨標章也是台灣目前唯一與生態旅遊有關的標章。

有賞鯨標章的船,出海時間不縮水;有行前說明會;航行間也有對海岸地形、海洋生態、鯨豚資源詳細介紹的解說員;接近鯨豚時會將航速減慢,不會突然大動作轉彎或加速;也不會直接衝向海豚;觀看同一群體不會超過20分鐘……種種行為都為了給遊客最好的服務及做好海洋生態保育,更使賞鯨產業可以永續發展。

最後,請教讀者一個問題。「鯨魚是魚嗎?」如果無法立即果斷的回答,建議您今夏就去賞鯨豚,切記要搭乘有「賞鯨標章」的娛樂漁船,除了滿足知性需求,也可確保自己的權益、保護海洋生態。相關資訊請參考「Go Go 賞鯨網」https://whalewatching.org.tw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