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放生可以變護生

底下文章是2006年五月份小弟在旅遊專業雜誌「行遍天下」月刊「賴鵬智的野FUN體驗」專欄,每逢單月刊出。

期待放生可以變護生 

 

前些日子有個信用卡電視廣告,描述影星李察吉爾在印度刷卡協助小女孩放生籠中鳥,讓一群鳥兒從牢籠飛向天空。我也曾在台灣一個小漁港看到八輛專業漁車、廿多輛遊覽車及不少自用車,約一千餘人放生八千五百斤、一萬三千條烏魚的場面。

 「放生」是宗教慈悲心的體現,其原始意義應是隨緣救助危難中的野生物種回歸山林,不受人類宰殺或囚錮之苦。但現今的放生,卻變成宗教儀式一環,有些教派主持人甚至將放生宣導為功德速成班-放生功德最快、放生功德最大、放愈多「功效」也愈大,於是「功德」變成了「功利」。 

不知道李察吉爾在放生時,有無想到那麼多的籠中鳥打哪兒來的?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那是一個大型的放生市場,這些鳥一定是被抓來或是人工繁殖專門用來放生的。如果是被抓來的,他們本來就應該在山林裡自由自在的過日子,只因人類可以抓牠們來「被放生」,而不斷上演著「捉放曹」的戲碼。如果是人工繁殖養大的,驟然放歸山林,他們不會覓食、不識天敵,如何能在自然環境下生存?而在漁港放生人工養殖的烏魚,一進入污濁的港邊海水,水質、水溫及環境都完全不同,這些烏魚能存活嗎?這樣的「放生」不就成了「放死」?

 

現在的放生已是一種商業行為,有著完整的市場機制,教派主持人鼓吹放生→信徒捐獻放生費用→教派向專業供貨人訂貨→專業供貨人向補鳥人或禽鳥、水產養殖業者訂貨→放生儀式。根據調查估計,全臺至少有483個宗教團體和寺廟提倡放生,一年放生動物超過兩億隻,連牛、鴕鳥、蚯蚓都可放生,甚至遠赴國外放生,總計放生金額至少在兩億元以上。另外,外來種入侵台灣的問題,也因伴隨著放生規模日益擴展而更形嚴重。

 

放生的初衷很好,今日的「買賣功德」則變了質。放生應隨緣,例如在山林裡看到掛在鳥網上的鳥兒或被陷阱捉住的獸類,基於宗教情懷將之解救放生,是不求任何利益迴向的。

 

 看到「放生」壯盛的場面,心想如果生態保育團體有這樣的人力及經費投入該有多好!台北鳥會經營的關渡自然公園因為禽流感陰影陷入財務危機、各地鳥會的傷鳥照護經費永遠捉襟見肘、中華鯨豚協會長年為擱淺的鯨豚救傷經費傷腦筋、許多動物保護團體不斷為流浪貓狗保育場的經費發愁……,類此種種都需要龐大的經費與人力支持。其實教派主持人都可以將原本放生的錢及人力轉而投向積極的護生行動,既可免除與不肖害生業者掛勾,也同樣達到宗教愛生護生的教化目的。

 

將放生回歸菩提心,以護生取代放生,台灣的山巔水涯將更充滿欣欣向榮的自然野趣!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