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系列9-世界自然遺產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的經營管理(影片與相片)

中國大陸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於1982年經國務院審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4年經國土資源部列為「國家地質公園」, 2012年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個世界級的生態天堂與旅遊聖地。

黃龍風景區位於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岷山最高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終年積雪,是中國現代冰川的最東點。黃龍風景區主景區「黃龍溝」位於雪寶頂下,是中國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之一。(此段文字取自章夫著《造山運動—造出一個天府之國》)

2-1-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在中國的位置-後製-Google地球.jpg - 四川黃龍溝美景

黃龍風景區有部份也是省級自然保護區,黃龍景區規劃為1830平方公里,包含了黃龍自然保護區(550平方公里)、黃龍世界自然遺產(600平方公里)、黃龍國家地質公園(500平方公里)。保護區、遺產地、地質公園的範圍基本重疊。副景區牟尼溝屬於黃龍景區範圍,但不屬於黃龍自然保護區。丹雲峽屬於黃龍保護區核心區,已經劃入了大貓熊國家公園範圍。主景區黃龍溝屬於風景區的核心區、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在臺灣稱為永續利用區)。 

黃龍景區平均海拔在3300公尺左右,溝口海拔:3198公尺,五彩池海拔:3576公尺。為避免高山症,在景區宜緩步慢行,悠閒攬勝,不要跑跳,也不要大聲喧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9%BE%99%E9%A3%8E%E6%99%AF%E5%90%8D%E8%83%9C%E5%8C%BA#/media/File:Huanglong_scenic_areas.png 

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始建立於1983年。是以保護大熊貓(台灣稱「大貓熊」)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系統和鈣華景觀為主的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

保護區內有地衣植物16種,苔蘚植物63種,維管植物162科,698屬,2645種。其中蕨類植物25科,60屬,193種;裸子植物7科,18屬,38種;被子植物130科,620屬,2414種。

保護區地處動物地理分佈的古北界與東洋界過渡地帶,動物種類十分豐富,有哺乳類類7目26科71種,鳥類12目37科183種,爬蟲類2目4科12種,兩棲類2目4科7種,魚類2目3科3種,昆蟲綱物種有10目54科158屬196種。

保護區有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58種(野生植物13種、大型真菌2種、野生動物4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大熊貓、川金絲猴、牛羚、豹、雲豹、林麝、馬麝、綠尾紅雉、雉鶉、斑尾榛雞、金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2種:藏酋猴、獼猴、黑熊、金貓、豺、黃喉貂、小熊貓、兔猻、猞猁、斑羚、鬣羚、水鹿、岩羊、水獺、雀鷹、鳶、蒼鷹、普通鵟、大鵟、高山兀鷲、西紅腳隼、遊隼、紅隼、血雉、藏雪雞、藍馬雞、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勺雞、灰林鴞、四川林鴞、鵰鴞等。分布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珙桐、獨葉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等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四川紅杉、岷江柏木、油麥吊雲杉、大果青扡、星葉草、西康玉蘭、連香樹、紅花綠絨蒿、厚樸等9種。國家重點保護大型真菌有冬蟲夏草和松茸2種。

黃龍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岷山核心種群的主要棲息地和關鍵連接紐帶。2015年結束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有大熊貓數量15隻,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9946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36.1%。大熊貓在保護區內分布廣,在各主要溝谷中的森林內幾乎都有大熊貓活動痕跡。 

2001年4 月,經阿壩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黃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黃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為州人民政府直屬正縣級事業單位,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接著2004年4月建立黃龍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2006年7月建立黃龍世界自然遺產地管理局。至此,實行「四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整個風景區的營銷管理與人事經費都由政府預算執行,而園區門票與索道票等收入則上繳州政府。管理局內設機構有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處、紀委、計財處、市場行銷處、保護處、票務處、遊人中心管理處、接待處、法規處、規劃建設處、牟尼溝管理處、丹雲峽管理處、保衛處、專職消防隊、科研處、工青婦辦公室、資訊中心、駐蓉聯絡處、垃圾處理廠、汙水處理廠等部門。下轄黃龍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瑟爾嵯寨賓館和松潘縣瑟爾嵯國際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控股)3家企業。管理局現有編制內職工人數從景區建立初期的10人到2017年止為360人,大專及以上員工人數有287人,占員工總數的79.72%,黃龍的管理與服務人員素質高,也為偏鄉的高學歷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就業空間。

 黃龍管理局職員制服(人事處王平小姐展示)

 黃龍景區標誌 

黃龍於1982年正式對外開放,截至2017年止,35年來黃龍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519萬人次,旅遊收入近40億人民幣,在帶動地方經濟及阿壩州旅遊業發展上貢獻良多。 

黃龍風景名勝區具多重重要的「身分」,在兼顧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及滿足遊客觀光覽勝的需求下,其經營管理壓力與責任當然就高於一般風景區,確實要費盡心思進行環境保護、開發建設與遊客行為相關的管理,我們就來了解黃龍風景區的經營管理作為。 

管理局希望透過保護區與社區共同對該區資源和環境進行保護管理,促進大熊貓棲息地的存在和恢復,促進整體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常演替。於是引導社區遵循自然生態原理和農村經濟發展原理,進行生產、生活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從而合理利用社區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減少社區自然資源的消耗,期使整個社區經濟得到永續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黃龍景區周邊社區涵蓋六大鄉鎮,在長期共存的過程中,管理局積極融合與周邊社區的關係,全力促進社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早期重點作為如駐村幫扶、長期捐資助學、每年聘用近500餘名季節臨時工從事景區保護工作、為三鄉一鎮約4000人發放資源保護補償金、籌措資金積極扶持完善社區基礎設施、為社區引進種植業發展項目(如草莓、藍莓、當歸)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促進社區居民增收致富。近年來管理局對社區的支持項目主要有:辦理説明會希望社區調整產業結構;協助修路、架橋、輸電及解決飲用水取用困難等難題;資助修建了寒盼、岷江、三聯三所希望小學;發放社區「燃煤專項補償金」每年人民幣120萬元;提供就業機會等。通過這些方式,有效增加了社區居民收入,改變了社區居民刀耕火種的原始種植模式,減少了社區居民對保護區資源的過度索取和破壞,現在看起來,社區居民生活水準普遍得到顯著提升。管理局也將最靠近主景區的大灣村納入景區服務功能配套區考慮,將景區迎賓大道延伸到整個大灣村,修建了2座便民橋,免費為大灣村處理生活垃圾、污水,提供鄉村酒店經營管理技術指導,促進該村旅遊經濟發展。 

保護區管理局自成立起就開展了巡護工作,堅持常年巡護,對保護區各種動植物資源、景觀資源進行定期巡護,每年組織巡護隊針對破壞資源行為,進行4至5次的大型野外巡護。在挖藥、採集季節則增加巡護次數。在西溝保護站與松潘縣森林公安局聯合設立丹雲峽警務室。並與森林公安、武警、當地鄉政府進行聯合巡護,還在鎮源保護站、四溝保護站上下設卡對來往車輛人員進行盤查,遏止非法偷獵(如岩羊)、採礦(個人拿個打鑽機採鉑礦)、盜伐。2017年在黃龍溝、丹雲峽、牟尼溝保護區開展長線巡護20餘次、常規巡護100餘次、科研調查巡護10餘次、環保問題自查8次,督促整改2處違法建築和生態恢復。在保護區禁止採礦、亂砍亂伐和盜獵聯合執法行動中,向森林公安移交盜伐人員4名,追究法律責任。

管理局一直有監測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水環境等。黃龍自然保護區主要以監測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嚴格按照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技術規程,一年分兩季度對黃龍自然保護區的黃龍鄉張家溝、窯溝、花椒溝、四溝、西溝等固定樣線進行監測。將監測資料歸納總結,並形成報告。 

2001年升級為正縣級事業單位後,是重大的營運體制改革,自主性高。管理局先後投入钜資,完善消防設施設備、安裝了景區監控系統、2003年興建了垃圾汙水處理廠、建設生態環保廁所、鋪設了景區9000多公尺的排汙管道;設置景區資源監控器,成立水文監測站和資源保護博士後研究站,建立動植物監測樣線;引入衛星遙感監測系統,進行專項科學研究,對景區鈣化彩池、瀑布、灘流和鈣泉有適時的科學監測;為了有效運行污水、垃圾、糞便處理廠,安裝汙水處理線上監測系統,保持環衛各環節工作和垃圾、汙水處理中心設施設備正常運行,全面推行景區「動態保潔」和污染物「日產日清」制度,確保實現「無污染、零排放」的工作目標。2017年處理污水479412立方公尺,焚燒垃圾483噸,填埋爐渣和不可燃物約58噸,各項處理指標都達到國家環保部規定標準。管理局並全面推行聯防共保、群防群治的護林防火及資源保護措施,也為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徹底取締尾隨兜售、強買強賣、私人經營及景區照相經營攤點等,尤其停止了牟尼溝景區租馬經營和長達近30年之久的雪山梁租馬經營行為。景區難能可貴的連續35年達成「無重大旅遊投訴、無重大資源破壞、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三無」目標。(請參閱黃龍景區網站「環境保護」網頁說明相關環保措施演進歷程) 

管理局從2013年以來,先後與西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福建農林大學、克羅埃西亞札格雷布大學理學院等簽訂合作協定,就黃龍景區、保護區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展開科研專案合作。例如為了提升景區景觀科學化保護水準,與西南科技大學合作開展了地下溶洞及地質結構無損探測、重要景點數位化建設研究專案,以掌握區域內的地質構造情況,並構建了研究區域三度空間(三維)地理資訊模型與720度實景影像和景點監測作業系統。也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進行保護區觀賞類珍稀植物規模化保育及種質資源保藏、智慧監控系統研究專案,重點研究黃龍高山蘭花人工繁育組織栽培技術和就地規模化保育,同時開展保護區重點研究紅外線監測相機感應轉向拍攝、畫面無線同步傳送等智能監測技術。 

保護區現在面臨的自然干擾主要有地震、洪水、土石流、森林火災以及箭竹開花(大熊貓的糧食危機)。黃龍地處龍門山地震帶,地震頻繁 。九寨溝「8.8」地震(2017年8月8日發生)後,黃龍保護區靠近震央,山崩、滑坡、土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頻發。至於人為干擾,主要為放牧、採藥、開墾、偷獵、打礦和旅遊活動等。 

歷年遊客量統計如下:

1982年:2000人次

1991年:10萬人次

2000年:38萬人次

2001年:83萬人次

2003年:SARS重症非典型肺炎大流行,導致遊客量大降。

2004年:突破100萬人次

2007年:178萬人次

2008年:34萬人次(512汶川大地震影響)

2009年:81萬人次

2010年:再次突破100萬人次

2011年:突破200萬人次

2012年:230萬人次

2013年:161萬(受上海禽流感、420蘆山地震和710汶川特大泥石流等災害影響)

2014年:240萬

2015年:249萬人次

2016年:因自然災害,交通中斷,230萬人次

2017年:因88地震,遊客量斷崖式下降。

2018年:因625、720二次水災加上道路損壞中斷,遊客量斷崖式下降,到我受邀前往講課與考察時的8月總計只有25萬人次。 

2015年年遊客量幾達250萬,年營收4.4億人民幣,是目前營運最高紀錄,管理局現在就以一年250萬遊客的的服務能量來規劃相關人力與服務設施。平常營運的人潮高峰時間是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  

每年五一與十一長假是旅遊旺季,中國大陸所有景點到處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這時候黃龍景區的遊客總量管制數是3萬6千人,但在黃龍溝長條狀且都以木棧道限制人行範圍的遊憩區來說,1萬人都嫌多了,可在瘋狂旅遊、超限旅遊極其嚴重的中國大陸,大概3.6萬人開始管制才不致造成太大民怨吧。十一長假人潮最多,八天假期中有五天高峰期,最高紀錄是1天湧進3萬4千人。 

早期管理局在景區各點有配置解說員,配戴小型擴音器解說,在山林間造成噪音,對生態及遊客都是一種干擾,因此管理單位取消定點解說服務。而實務上,很少遊客想要有解說服務,而旅行社的團則由導遊為團客解說,但那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都是放牛吃草。不過負責接待的接待處,每個同仁都是解說員,若遇參訪團有解說需求,則仍會派出同仁為貴賓服務。 

黃龍景區在每年12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冰雪時期實施封山保育措施,索道停止運行,不收團客,散客仍可入園,票價與旺季時不同。黃龍在冬天時氣溫會降到攝氏零下30度,但五彩池溫度約在5-6度,所以冬天不結冰。管理局員工平常沒有週休,每天都上班,但在冬季封山期間,可連休3個月,這是因應景區季節特性的工作型態。 

以下是我2018年8月考察黃龍景區時拍攝的影片與相片,請參考我的說明與部分建議: 

木棧道

 黃龍溝主景區遊客行走全程由木棧道保護環境本底,走起來很舒服,是很好的保護與服務措施。木棧道寬3米,由索道上站到溝口全長8公里。

 五彩池旁的木棧道與觀景平台

 木棧道架空跨越鈣華池

 木棧道鋼柱外表覆以木片,看起來自然,也跟周邊環境景色融合。

 園區電纜地下化,也沒有路燈(因為晚上不開放),但在木棧道階梯處設有貼地照明燈,以利天氣變壞或天色昏暗時遊客看清階梯,保護安全。

 木棧道往外擴展一點可以放置休憩座椅與垃圾桶,不妨礙通行,這是很好的設計。

 園區內垃圾桶都有清楚標示廢棄物分類與回收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與WIFI,園區內會標示WIFI覆蓋區。

 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位專責的清潔人員維持木棧道乾淨,這些人力都由在地居民擔任,部分是輔導個人採礦者轉職來的,也是扶貧計畫之一。

 這是方便撿拾小垃圾與菸蒂的工具

有遊客擅離走到直接踩進鈣華池,被我叫出來。 

 木棧道有些地方鄰近溪邊且有些高度,但未設欄杆。 

 同上

 五彩池的觀景平台前沿未設欄杆,應是為觀景及攝影好看,這是貼心得設計。在前沿畫有不要跨越的警戒線,可惜都褪色看不清了,失去警示作用。而「小心跌落」的警告牌子又太小,根本不起眼,遊客多不在意。

 所以五彩池上的觀景平台前沿常站滿或坐滿人

 木造涼亭造型不一,但都古樸自然,與周邊景觀融合。

 同上

 同上

 貼心為清潔人員設立的工作間,可以稍事休息。

 木棧道沿線偶有小型販售點

 安全監控系統

 緊急求助報警系統

 同上

 景區內的商店

 氧氣瓶每瓶人民幣15元

 商品是由山下溝口一路背上來的

 特製的背架

 下貨了,辛苦了! 

指示與解說系統

 大幅全彩立體圖法的園區俯瞰圖,可以讓遊客一覽即有整體環境概念,以及所有景點的相對位置。

 導覽圖有中文、英文、日文、韓文、法文五種文字服務國際遊客

 指示牌(指標)也是五種文字

 部分指示牌則是中英雙語

 這樣的文句有著深奧的涵意,我懷疑有多少遊客可以理解與體會?

 同上

 園區內常見這種啟迪人心,蘊含教化意義的解說牌,只不知作用如何?

 這是在副景區「牟尼溝」的解說牌,在解說牌所立水域不只一種挺水藻類,而解說牌上並沒有解說標的的照片,以及寫出中文名與其生態特性,令人不知所言何物。

 這是在副景區「牟尼溝」的解說牌,只介紹現象,沒說明穿石松是何種松,也沒介紹如何穿石,缺乏知識傳遞功能。

 個別動物照片沒有標示物種名(最起碼中英雙語),沒辦法讓遊客認識動物。

 這個解說牌內容很好,讓遊客了解這裡地質地景特色的成因,以及基本的行為守則。

 標價沒有英文(起碼的外文),標示位置也左右不明,我在現場就看到外籍遊客因為標價位置不明及只懂阿拉伯數字而給錯價錢,店員還必須比手畫腳半天才解決價錢問題。如果標示位置明確,也有外文顯示價錢,即可省去現場工作人員很多額外的溝通負擔,提升服務效率。

 這個解說牌做成書本型,上面的文字也是對小朋友寫的,但版面位置過高,小朋友閱讀困難。

 這些貼掛在欄杆上的警示牌,常因遊客靠近或倚扶欄杆觀景,就被遮蓋了,很難有宣示效果。

 這樣的提示很好,讓遊客思考時間是否足夠或如何掌握行程,但可惜的是沒有外文(最起碼英文)。

 雖立有軟性訴求的告示牌,希望遊客離開棧道進入草地,但還是有遊客在草地野餐。(當地人喜歡在草地野餐,稱野餐草地為「暢吧」)

 這牌子寫得很清楚「禁止進入」,我也在現場喊他們離開,但這群人根本不理。

 遊客不理告示,仍踩踏鈣華地表,破壞珍貴地景。

 其實在這種已經被不守規矩的遊客踏出路徑的地方,如果不設置欄杆加以阻隔,徒有禁止告示,狀況只會更惡化。

 同上

 同上

 棧道旁一棵樹被三趾啄木鳥啄洞藏松果,這麼特殊有趣的現象是很好的自然教育題材,管理局準備製作解說牌說明這個生態故事。 

索道

 索道服務中心

 索道票販售處

 索道乘坐須知

 售票服務規範

 有800公尺長可避日曬雨淋的排隊長廊

 索道下站

 索道營運時間

 索道票口

 索道車廂

 車廂

 索道景觀。索道高差487.8公尺,運行長度1121.78公尺,45個車廂,最大載客量每小時2500人,從下站到上站約3-8分鐘。

 索道景觀

 索道景觀

 往返溝口與索道站的免費接駁車

 

廁所與汙水處理

 旺季時遊客量大,所以公廁量體都大。

 每個廁所都很明亮乾淨,維護得很好。

 男廁小便池地面保持乾淨

 溝口遊客中心公廁陳設高級,也很乾淨。

 溝口遊客中心男廁小便池地面也很乾淨

 溝口遊客中心廁所乾淨

 園區內的公廁採用封包式環保廁所,污物汙水不落地。

 按鈕後塑膠套落下且自動打包,馬桶則自動換新的塑膠套。(九寨溝景區內的廁所也是一樣做法)

 不過廁所外遊客通道擺放掃帚不好看,有礙觀瞻。

 在指標牌旁擺放清掃工具有礙觀瞻

 廁所污物包由專人扛下山,平常一天2次,旺季時視情況增加搬運次數。

污物包扛下山後,由清運車載至糞便處理廠,水沖糞便包,同時機器刀割破讓糞便流出,塑膠袋收集至垃圾焚化廠焚燒。糞便則流入四道化糞池,汙水排管至汙水處理廠處理,而乾肥則供給農民使用。

 黃龍景區專用汙水處理廠,連同附近村落的汙水一併處理,維護河川水質。

 汙水處理池,州政府環保單位會定期檢測放流水質。

 處理後的排放口

 排放口 

垃圾處理

 垃圾由人力挑下山,平時一天2次,旺季時看情況增加次數清運。

 景區內的垃圾由人力扛下山後,由清運車載到垃圾焚化廠焚燒。州政府環保單位會定期檢測空氣品質。

 垃圾焚化廠外觀

 暫時堆放的垃圾

 同上 

 垃圾分類後可以回收的資源品 

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位於主景區黃龍溝的溝口,建於2001年,仍保持新穎外觀。

 側面

 正門口

 各樓層服務項目說明有雙語

 一樓大廳

 詢問處

 一樓服務項目說明有雙語

 一樓賣場

 藏族生活文化實景模型展示

 可惜說明牌字體小又反光,很難看清楚,失去說明作用。

 櫥櫃內展示各種銜牌,可惜是平躺的,一樣會反射天花板燈光,觀看效果不佳。

 5A國家級旅遊景區銜牌

 世界(自然)遺產銜牌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證書

 景區重要資料展示區,可惜光線不佳。

 遊客休息室

 因為遊客中心建於2001年,展場設計、內容及表現方式現在看起來多不符時代潮流。

 同上

 透明的解說板,文字不易閱讀。

 唯一的電視展示,但以現今螢幕尺寸比較,畫面太小。

 文物展示

 礦石展示,可惜說明文字太小,很難閱讀。

 說明文字擺在櫥窗右上方,位置太高,文字太小,光線照射角度不對,完全失去說明作用。

 文物展示,可惜沒有比較有趣或深入的說明。

 說明文字位置稍高,前方還有展示櫃隔離遊客閱讀距離,也很難閱讀。

 生活服裝展示,可惜沒有任何說明文字,不知這服裝的作用或意義。

 給小朋友遊客看的漫畫介紹黃龍小故事,可惜有的畫面高度過高,小朋友無法看到。

 而且光線照明不均,很難閱讀。

遊客中心硬體建設維護良好,質感也不錯,可惜教育展示的表現有設計思慮不週或不合時宜之處,管理局宜爭取經費儘速重新設計、布展,以有效接軌世界旅遊地展示水準。

最後,感謝黃龍管理局的熱誠邀請與接待,並讓我深入各個現場實地觀察、學習、了解,充實了這次在黃龍的考察之旅內容,並得以分享心得給關心生態旅遊地經營管理的國內外朋友,有向黃龍學習之處,也有可以借鑑之處,共同提升生態旅遊地經營管理水準,保護珍貴資源,服務遠道遊客,發揮環境教育,嘉惠地方居民,造福自然生態。 

您可點flickr網路相簿「四川黃龍景區經營管理」更多相片 

延伸閱讀

四川印象-8-松潘古城

四川印象-7-黃龍風景名勝區牟尼溝景區美景(相片)

四川印象-6-人間瑤池—四川黃龍美景(影片與相片)

賴鵬智在四川黃龍旅遊人才培訓課程講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40周年大會現場紀實(影片與相片)

貴州梵淨山入選2018世界自然遺產

長白山天池、南坡及鴨綠江大峽谷風光(影片與相片)

20170511四川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正式營運

四川印象5-九寨溝秋景(影片與相片)

本網誌「中國大陸系列」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