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重點彙整

 

人潮洶湧4---數位---北京故宮---20050714---賴鵬智攝-縮-後製.JPG - 日誌用相簿
 

自2012年起,中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每年向社會發佈《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盤點並評價中國旅遊業發展狀況及績效。該院於9月26日在武漢發佈《2015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雖然尚未看到全本報告,但從媒體報導中可以知悉一些中國旅遊發展現況,我將各報導資料稍微彙整一下,條列重點如下:

  •  入境遊客數量呈逐年小幅下降趨勢,但2014年入境旅遊收入同比增長約10.2%,達569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西班牙。
  • 中國國內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近十年持續保持高位增長。國內旅遊總收入由5286億元增長到3031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1.4%。
  • 從2005年至2014年,中國國內接待遊客人次由12.12億人次增長到36.11億人次,年均增長率達12.9%。
  • 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遊消費總額連續5年居全球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市場,帶動了全球旅遊行業的發展。
  • 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遊達到1.1億人次,增長速度達到18.7%。
  • 中國旅遊競爭力世界排名由第71名(2007年)上升至第17名(2015年)。
  • 5A級景區網路關注度差異較大。九寨溝景區的網路關注度位居全國之首,其次是黃山風景區。四川、陜西、北京、浙江等地區的5A級景區網路關注度平均水準位居全國前列;自然類、人文類5A級景區網路關注度偏高,而主題類5A級景區網路關注度相對較低。
  • 2014年底,全國5A級景區旺季平均門票價格為102元,較2012、2013年分別下降22.14%、1.92%;淡季平均門票價格為92元,較2012、2013年分別下降19.83%、1.07%。
  • 至2015年7月,全國5A級旅遊景區共有201家。雖然數量逐年增長,但近兩年增長幅度分別只有6.29%、8.06%,增幅大幅下降。
  • 中國線上旅遊發展持續升溫。2014年市場交易規模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加38.9%。
  • 「互聯網+」 助推傳統旅遊業轉型升級,新興業態蓄勢正發。酒店、旅行社等傳統行業發展受困,並購、重組活躍,星級飯店經營業績大幅下降,納稅總額現近十年最大降幅,同比下降14.63%;盈利水準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吞下了近21億元的巨額虧損。旅行社接待國內旅遊及入境旅遊人次數分別減少10.94%、14.21%,營業收入增速回落10.87個百分點。
  • 31個大陸省域中,旅遊綜合競爭力排在第一梯隊的依次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江蘇、福建、海南、安徽和湖北。15個副省級城市中,旅遊綜合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深圳、廣州、成都、廈門、杭州、武漢、青島、西安、南京、寧波。
  • 在發展政策方面,一系列旅遊新規頒佈實施,為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4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旅行社安全規範》、《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等一系列新規頒佈實施,有利於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保障遊客文明安全舒心旅遊休閒。

另有關十一國慶長假的預估分析如下:

  • 預估2015國慶長假國內旅遊人數將首破5億達5.32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遊收入2900億元,同比增長18%。預計入境遊客人數為390萬人次,出境遊客人數為560萬人次。
  • 首輪出遊高峰將在中秋假期前後出現,主要為參加10天以上的長線產品的遊客;第二輪高峰則會在10月1日出現,主要為出境遊中短線以及國內遊;第三輪出遊高峰將會在國慶中段出現,以省內及周邊短途遊為主。預計國慶長假後期,上述三股旅遊流將疊加,對中轉地和目的地的交通、景點、住宿、餐飲等形成愈來愈大的壓力。
  • 從旅行社、OTA(線上旅遊運營商)等旅遊企業推出的產品來看,度假、長線和“輕旅行”等新產品能夠滿足廣大遊客的需要。
  • 港澳臺、東南亞、日韓仍是國慶出境遊的最熱出遊地。國慶出境遊機票預訂排行榜前10位分別為:香港、臺北、首爾、東京、新加坡、洛杉磯、巴黎、澳門、大阪、普吉島。遠程線路的倫敦、巴黎、羅馬等增長則最為迅速。
  • 當前團隊遊客出行的關切為:旅行社信譽41%、線路17%、導遊14%、服務14%、收費14%等。普通散客出行的關切則更多,涉及產品類型、安全狀況、價格水準、擁堵情況、目的地信譽和服務品質等。
  • 國慶長假遊客規模龐大,家庭旅遊、年輕人比例較高。少年兒童選擇的遊樂項目,青年群體帶有冒險精神的旅遊項目等,存在較大的安全壓力。相比之下,當前的旅遊安全監管手段比較傳統。

另外,8月2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在北京發佈《2015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我也擷取報導重點如下:

  • 2014年中國出境旅遊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與2013年相比,同比增長19.49%。
  • 從總量上來看,已經連續2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
  • 中國現在是唯一超過億人次的客源地,遠遠超過第二名的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現在每年的出境人次保持在八千萬人次以上,遠遠超過美國和德國世界上傳統的出境大國,美國和德國的出境人次基本保持在每年六千萬人次到七千萬人次。
  • 出境客源往往集中在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如北京、上海和廣州為主的城市群,佔據了絕對主體的地位。從中部和西部來看,客源產出能力是遞次下降的。從全國的範圍來看,出境旅遊沒有成為普遍性全國性的大眾化消費行為。
  • 出境空間流向以港澳臺地區為主,有將近70%的出境遊客是流向港澳臺地區,出境旅遊的行為還是以短途旅遊為主。
  • 在香港過夜遊客每個人的消費額超過八千港元,不過夜的遊客在香港的消費只有兩千多港元。過夜遊客的消費雖然以購物為主,但還是相對多元化,有很多消費花在娛樂觀光還有酒店上,不過夜的遊客超過90%的比重都是花在購物上。
  • 總的出境總人次除以總人口的比例和其它發達國家如韓國、日本、美國,以及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相比,中國的出境旅遊率是偏低的,僅僅高於巴西和印度。出國旅遊率現在只占中國出境旅遊率的30%,如果只考慮出國旅遊率,這個比例會更低,低於提及的這些國家。
  • 購物仍為中國遊客需求第一位,根據目的地的統計資料也反映出購物為主的趨勢。即使在購物比重最低的日本,中國遊客的消費占到40%以上,在香港購物消費甚至達到70%以上。
  • 消費結構方面以購物為主體等綜合來看,中國出境市場仍處於與國情相適應的初步發展階段,具有從嘗試性向成熟型逐漸發展的特徵。
  • 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六大客源國,但消費占到美國的第二位,而且中美之間的旅遊專案、旅遊服務貿易已經占到美方向中國出口服務貿易總額的56%。
  • 韓國每年接待的中國遊客占到入境遊客的將近50%,在韓國統計的外國人的信用卡消費總額當中,中國人的信用卡消費占到56%。
  • 由日本的資料來看,包括來自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遊客對於日本經濟的拉動占到50%以上,可以說中國的出境旅遊對於目的地的社會經濟充分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中國出境市場與消費能力的增長推動了發展環境的優化,境外目的地日益重視保障中國遊客的公正、公平待遇。目的地國家積極透過外交途徑爭取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
  • 2014年底止,已正式開展組團業務的中國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117個,占與中國建交的172個國家的68%。
  • 截至2015年1月20日,共有52個國家和地區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個人因私前往,實施免簽、落地簽證政策,與「出境大國」相匹配的簽證環境正在形成。
  • 預計2015年出境旅遊人次數同比增長16%以上。
  • 根據2020年中國國家新型城鎮化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快速鐵路網會覆蓋到全國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相應的城市化水準也會得到大幅提高,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會進一步夯實中國的出境市場基礎。
  • 隨著「一帶一路」旅遊合作的推進,以及中國-韓國旅遊年、中國-印度旅遊年以及中國-中東歐旅遊年的舉辦,中國前往上述國家地區間的出境遊客人數將會提升。
  • 完善消費品進出口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相關政策與措施會發揮協同效應,吸引出境旅遊的購物消費回流。
  • 在公民文明旅遊的相關工作推動下,特別是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頻繁、同時也越來越平常的出境行程將有助於「大國公民」的養成。

延伸閱讀

2015中國旅遊景區發展報告重點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