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回饋機制範例-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公益回饋金捐防疫費用

 

  

生態旅遊是維護環境生物多樣性,尊重在地文化,並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旅遊方式。生態旅遊也是個平台工具,串連管理機關、學者、專業者、民間組織(含社區組織)、業者(含在地業者)、遊客、社區居民(業者與非業者)等,組成一個另類的環境保育體系,讓大眾(藉著旅行社招募)走進自然、(藉著全陪與地陪)認識自然、(藉著體驗)享受自然,(藉著無形的環境教育)進而愛護自然,最後願意在生活中以行動(如少用塑膠袋、不亂丟垃圾、不干擾野生動物)保護自然,這才是生態旅遊的初衷與理想的結局。 

 

 生態旅遊有其理想性、目的性及教育性,不是隨便推個看生態、賞美景、親文化的遊程就可以稱為「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的評定不在表象的資源面類別多寡、內容豐富與否、特殊與否、稀有與否,而在細膩的操作面,那是生態旅遊的精髓。操作得當則發揚了生態旅遊精神與原則,環境資源得以受到保護、社區得到經濟利益與公益、遊客則有深度與優質的遊憩體驗;操作不當則環境資源與人類兩敗俱傷,觀光產業也無法永續經營。

 

我認為生態旅遊操作面有四個基本要素: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社區福祉、環境教育,在操作以「生態旅遊」為名的行程時,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與遊客應時時謹記這四大要素,則掌握生態旅遊的精神與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

 

 

目前在台灣(或世界上)要有一個社區推展生態旅遊時,除了單一窗口、服務團隊(如住宿、餐飲、接駁、解說、工藝、展演、賣店、生產……)進行生態旅遊服務外,能做到沒有公部門給付津貼的資源巡守監測、在地業者收益回饋社區保育或公益的案例,還真是少。在檢視社區型生態旅遊地時,我會很在意在地業者是否有將部份現金收益轉為回饋社區保育或公益的作為。社區生態旅遊環境與資源必須靠業者與所有居民都能共同維護(例如不製造髒亂、不盜獵盜伐),才能持續吸引遊客前來旅遊,而觀光旅遊雖然帶來經濟收益,也會帶來汽車噪音、廢氣及非業者居民的生活受到干擾,因此,社區生態旅遊業者在收益中提撥一定比例的回饋金,作為對社區居民共同維護旅遊環境及資源的謝意,以及對社區居民生活造成干擾的歉意,也是業者實踐保護環境資源或回饋社區的責任。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輔導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周邊社區(港口、鰲鼓、四股)、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輔導的社頂部落是難能可貴長期表現優異的極少案例。

 

很高興,2021年6月3日,臺灣的社區型生態旅遊地又多了一個生態旅遊回饋機制的範例,就是「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從生態旅遊營收提撥的「環境保育及社區公益基金」,捐贈在地四村各5千元,合計2萬元,作為設立村口防疫站所需消耗品(如酒精、口罩)之補給費用。

 

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止3年期程,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委託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由時任副理事長郭育任老師領導專業團隊執行「南投縣信義鄉丹大地區暨鄰近布農族四村落(潭南村、雙龍村、地利村及人和村)生態旅遊培力發展輔導計畫」,輔導團隊以全套的生態旅遊培力內容(生態旅遊資源調查、住宿餐飲解說人才訓練、共識凝聚、遊程規劃、經營與回饋機制建立、組織與人力資源建構、行銷推廣、技術轉移……),全心全力陪同在地鄉親不斷溝通協調及學習成長,持續深化在地組織與人才自主經營生態旅遊業務的能力。

 

為了能長久維續難得的在地參與生態旅遊產業推展人員的團隊精神與感情,並整合成可以實際操作部落生態旅遊及自主經營管理的組織戰力,濁水溪畔布農族丹大四村落族人於2018年1月11日成立「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作為四個村聯合運作與行銷部落生態旅遊的統一平台,也希望是各公部門(如原民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南投縣政府、信義鄉公所……)在這一地區對四個村落有關社區營造、旅遊發展、產業輔導、人才培力、環境守護、資源保育的對話窗口。

 

 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標誌

 

 

自「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成立後,即啟動落實「環境保育及社區公益基金」回饋機制,規定如下:

由每位部落解說員、餐飲業者、住宿業者、交通接駁業者及體驗活動業者等營收中,依每年接團數量,撥付一定額度(每年1-20團以收入之3%、21-50團5%、51團以上7%)存入「環境保育及社區公益基金」專戶。

該筆累積的基金可運用於「環境維護與生態保育」及「部落社區福利」兩大項目:
1.環境維護與生態保育:遊程經營區域之環境維護、步道巡查、物種監測等工具購置、修繕費用。
2.部落社區福利:回饋在地居民的相關福利措施,如部落送餐、孩童獎助學金、急難救助、老人禮金等。 

 

3年計畫結束、輔導團隊撤離後,很高興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確實能自主經營管理生態旅遊業務,且成員仍然依照當初大家開會討論所擬定的相關管理機制,持續推動,沒有打折。從2018年至今,「環境保育及社區公益基金」累積5萬多元。

 

臺灣正值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全台自2021年5月19日開始進入三級警戒(預定6月14日止), 丹大4村落在路口設置防疫站,由村民輪流擔任義工,對進入部落的人量測體溫,進行軟性管制。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金財富在日前代表協會捐給四村各5千元,補貼防疫站補給防疫物品的費用。這是協會第一次動用所有業者歷來提撥的「環境保育及社區公益基金」,用途也很符合「社區公益」主旨。而這次丹大布農族人由生態旅遊營收提撥奉獻的,正是推展生態旅遊在意的社區福祉表現。

 

以下是「南投新聞」在2021年6月3日的報導:

  

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畔布農族四村生態旅遊由族人自主經營管理,除推出生態旅遊遊程外,也做環境巡護、資源監測、收益回饋等保護環境資源及造福社區的公益事情,是值得大家鼓勵並支持的生態旅遊地,請在疫情後多多光顧這裡。

 

該協會詳情與聯絡資料請點閱「網站」或「臉書粉絲頁」。

 

  

延伸閱讀

林務局陪伴原住民發展生態旅遊里程碑—南投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成立大會影像集錦(影片與相片)

林務局輔導南投縣信義鄉丹大地區布農族四村落生態旅遊成果簡報摘要

丹大林道與七彩湖探勘心得-201804

生態旅遊回饋機制範例-鰲鼓濕地生態旅遊收益回饋社區

生態旅遊回饋機制範例-墾丁社頂部落發放敬老禮金(影片與相片)

生態旅遊的外在與內涵

及本網誌「丹大生態旅遊地輔導」、「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社頂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5 則留言

  1. 謝謝兩位老師當初的推動及指導…給我們了回饋機制的方案,在部落共體面對非常時期時也確實做到當初協會的初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