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鯨豚聯盟公布全球第一批鯨豚文化遺產地名單

 鯨豚文化遺產地標章

世界鯨豚聯盟(World Cetacean Alliance)在2017年開始推動「鯨豚文化遺產地Whale Heritage Sites)」的認證活動,希望登錄全球人類與鯨豚和諧共存,甚至互利共生,並衍生出豐富海洋底蘊與文化之永續賞鯨地。

 

經過2年多歷程,該聯盟在2019年10月30日公布了全球第一批通過認證準則而獲得「鯨豚文化遺產地」標章的賞鯨旅遊地,共有二處,一處是南非德班的布拉夫地區(The Bluff, South Africa),一處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赫維灣(Hervey Bay, Australia)。


 

 

布拉夫(The Bluff)是一個地理區域,包括了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的七個德班郊區,吸引了60%到德班(Durban)的遊客。The Bluff以前是捕鯨站,申請單位計劃將該區域發展為一處經典生態旅遊地。布拉夫毗鄰阿利瓦爾淺灣(Aliwal Shoal)和特拉法加(Trafalgar)的海洋保護區,共同為超過850平方公里的海洋提供保護。

赫維灣(Hervey Bay)在澳洲昆士蘭大沙灣海洋公園(Great Sandy Bay Marine Park)範圍內,有嚴謹的管理法規,為鯨豚安全把關。赫維灣船隊依據接近鯨豚規範和船隻管理的嚴格法規進行運營,提供每年近6萬名遊客賞鯨豚的機會。 

 「鯨豚文化遺產地」認證準則四大面向:

 (有關「鯨豚文化遺產地」認證準則內容(中文),請點閱:《尋求人與鯨豚和諧共存之永續未來~鯨豚文化遺產地徵選介紹 )

 「鯨豚文化遺產地」認證對經濟、環境與文化的利益如下:

  「鯨豚文化遺產地」標章的經濟利益

 

  「鯨豚文化遺產地」標章的環境利益

  「鯨豚文化遺產地」標章的文化利益

(各項利益之中文說明請點閱:《尋求人與鯨豚和諧共存之永續未來~鯨豚文化遺產地徵選介紹 )

延伸閱讀

尋求人與鯨豚和諧共存之永續未來~鯨豚文化遺產地徵選介紹

賞鯨不只是賞鯨,而是走入海洋

宜蘭龜山島賞鯨與登島之旅(影片與相片)

Killer Whale應稱「虎鯨」或「殺手鯨」,不應稱「殺人鯨」

澳洲賞鯨規範圖文摘譯

中國「人與生物圈」雜誌報導台灣鯨豚保護和賞鯨旅遊

在香港海域觀賞中華白海豚

長吻飛旋海豚-海上跳躍的精靈

海生館小白鯨的劫難

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支持鯨魚保育

乘風破浪賞鯨趣

本網誌「生態保育」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