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或文字運用錯誤案例彙整-2018年10月至12月

新聞編輯錯誤案例圖案-日誌用.jpg - 媒體文圖錯誤

 

請媒體不要誤會我找碴,我這系列貼文是希望能協助台灣的新聞媒體與文字工作者精益求精,減少疏失或錯誤,強化寫作與編輯品質,提昇媒體形象,或是讓相關科系學生參考,將來投入大眾傳播業及出版業能更用心經營,最起碼就是打字與校對要認真,不要馬馬虎虎。要寫出負責任的文字,讓傳播媒體(或文字載具)確實成為台灣民主社會堅強有力的監督者與啟發者,也是正確運用中文的教育者,更是環境與生態保護理念的傳播者。

 

以下是從2018年10月到12月,在閱讀新聞或文章時,隨意(也就是根本沒刻意)瞥見的錯誤,請參考:(以時間序由近至遠排列)


 聯合報將「始料未及」鍵成「史料未及」。


 聯合報將「鳩」鍵成「揪」。(請見:「揪團、鳩團哪個字對?」)


 媒體引用人家說話內容,如果是以引號呈現,引號內的文字應該完全忠實呈現說話者說話內容,而不能由編輯或記者增刪。聯合報標題與內文針對柯文哲說話內容是以引號呈現,文字卻不一樣。


 聯合報將「頭痛」鍵成「頭通」


 聯合報將「已經」鍵成「經」


 聯合報將台北市野鳥「學會」鍵成「協會」,這是媒體常見的錯誤,也是對受訪單位名稱不在意才會有的現象。


 聯合報這問題很嚴重,引用法新社新聞圖片資料,卻忘了鍵入數字。


 網路版的新聞也一樣,可見記者與編輯都疏忽了。


 法新社原圖數字是齊全的


 聯合報將「卻」鍵成「確」


 聯合報將「度冬」鍵成「渡冬」,這是社會常見的錯字。(請見:「度與渡的差異—度假不應是渡假,度冬不應是渡冬」)

 三立新聞故意製作誤導觀眾的標題


 聯合報將標點符號的頓號鍵成分號


 聯合報將「了」鍵成「子」


 聯合報將物種的「中文名」誤稱為「學名」,這是社會上及解說員常見的錯誤。(請見:「生態解說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俗名誤稱學名」)


 聯合報在寫普悠瑪翻覆轉彎處的限速時,卻出現時速七十五公里與六十五公里不同數字。

延伸閱讀

度與渡的差異—度假不應是渡假,度冬不應是渡冬

聯合報錯字:「禁得起」誤成「經得起」-20121224

生態解說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俗名誤稱學名

揪團、鳩團哪個字對?

本網誌「媒體文字能力檢驗」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1 則留言

  1. 最近在幫忙做台灣某行業新聞的彙整與英文摘要,發現幾乎沒有幾篇新聞稿沒有語法錯誤,不是缺成分就是句子結構混亂……雖然只看「句子」裡的關鍵詞也能懂,基本不影響理解,但這也未免太誇張了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