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遊程可以稱為生態旅遊遊程

 怎樣的遊程可以稱為生態旅遊遊程.JPG - 日誌用相簿

聯合國將 2017 年定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Development),全力推動永續旅遊思維與行動。政府配合國際思潮,但可能顧及台灣的整體旅遊環境要談「永續旅遊」還早,所以中央政府交由交通部觀光局以「台灣生態旅遊年」來呼應這個國際議題。

早在 2002 年,政府呼應那時聯合國定的「國際生態旅遊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2002)就推出了「台灣生態旅遊年」政策,一直到 2008 年,行政院都還將生態旅遊納為政府政策在督導與推動(剛開始督導層級在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後改稱委員會),2003 年 月 20 日後改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資源組),但 2009 年開始,中央政府就不管這檔事了,只由各相關機關依權責做多做少都無所謂,這期間大概就是農委會林務局與內政部營建署的國家公園系統仍有關注生態旅遊的業務而沒有中斷,而交通部觀光局則以補助相關團體辦理教育訓練或研討會為主。

現在政府重提「台灣生態旅遊年」,做法會比十五年前成熟嗎?我看未必,因為生態旅遊仍不是中央政府政策,沒有納入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的督導考核項目,沒有像 2002 年由一位政務委員(當年主導者是陳錦煌政委)統合各相關部會(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文建會、原民會、退輔會、教育部)一起推動,現在只由一個主要任務是推動大眾觀光的二級單位(交通部觀光局)主導「台灣生態旅遊年」,這樣的力道已經可以想見「台灣生態旅遊年」的格局及結局。我沒有否定交通部觀光局推生態旅遊的誠意與用心,只是希望行政院能將生態旅遊納入台灣發展觀光的既定政策,以及納為交通部觀光局的基本任務之一,而非隔幾年就來一次即興式的演出。

交通部觀光局在 2017 年 4 月 25 日宣佈「漫遊臺灣‧生態體驗『2017 生態旅遊年』正式啟動」,也委託公關公司辦理行銷宣傳。在推動項目中有一項是鼓勵旅行社提出生態旅遊遊程,如果通過由觀光局與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共同組成的生態行程遴選委員會遴選,就會放在「2017 台灣生態旅遊年」官網上供大眾參考,並會透過媒體協助行銷。這對旅行社是另類商機,而且透過旅行社這樣的平台,可以連結交通旅宿等相關旅遊服務業者、景點與景點、景點與社區、社區與解說員及社區相關業者等,有效串連後就會是個結合上中下游的生態旅遊產業鏈,這是台灣長久斷缺的一個環節,若能趁此機會鏈結起來,並讓旅行社積極推展友善環境的旅行方式,終究是好事一件,所以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樂於協助對遊程遴選的把關。

交通部觀光局公告遴選生態旅遊遊程時,附有業者自評表,內容請看本文下方附件。

在五月份分二次遴選後,終於通過 16 家旅行社共 42 條生態旅遊遊程,公布在「2017 台灣生態旅遊年」官網。

在遴選時,看到有些遊程會排進十足人工化且突兀的景點(如高跟鞋教堂),或是趕集似的一天跑好幾個生態人文豐富的景點(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只停留一小時),或是看起來跟一般大眾旅遊沒有什麼特色區別的行程,或是明明有社區組織單一窗口卻沒有找其配合,或是誇大形容景點(例如說福山植物園是亞洲最大植物園或北台灣最大自然教室)……,尤有甚者,業者還強調「遊覽車上提供每人一瓶礦泉水」,嚴重違反生態旅遊環保原則,可以看出有些旅行社還是不清楚怎樣的遊程設計或操作可以算是生態旅遊遊程。

也許旅行社跟很多人一樣,認為只要到人文風情或生態特色豐富的地方旅遊、休閒,就是生態旅遊行程。所以到原住民部落吃風味餐、看歌舞表演;到國家公園或森林遊樂區聽自然解說;到農村吃風味餐、做DIY;出海賞鯨豚、上山看飛鼠……等等,就都算是生態旅遊。

我覺得可以從旅遊點的資源面以及業者與遊客的操作面來判斷這條遊程是否為生態旅遊遊程。

旅遊點的資源面大致先分為人文與自然,行程可以融合人文與自然特色,相互輝映,但如果全部行程都只注重人文層面,例如在原住民部落看文化風貌、吃風味餐、體驗傳統陷阱製作、拉弓射箭,或是在漢人農村看聚落建築、吃風味餐、做鄉土工藝等,卻都沒有對在地自然生態多所觀賞、了解,甚至旅遊點的社區也沒對自然生態有任何保護措施或行動,這樣的行程跟自然生態或環境保育無關,就不能稱生態旅遊,可以稱部落之旅、鄉村之旅、文化之旅等。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到原住民部落、漢人聚落旅遊就不是生態旅遊,要看是否還有生態旅遊在意的其他要素(如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社區公益、永續發展、環境教育)而定。(拜託,不要再跟我說「人也是生態的一環,人的生活與文化就是生態,所以全部文化的行程也可以稱為生態旅遊」,去看看世界各種對生態旅遊的定義再來說吧。)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於 2005 年公布的生態旅遊白皮書,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在自然地區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如果資源面的呈現是符合「在自然地區所進行的旅遊形式」,那麼接下來就要看操作面是否符合「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如果在地業者(包括解說員)收益的一部分沒有回饋給社區共享,如果旅行社提供遊客瓶裝水製造塑膠垃圾,如果旅宿業者提供一次性備品增加環境負擔,如果遊覽車怠速空轉 10 分鐘以上,如果原住民帶遊客入山打獵,如果社區賞螢沒有禁止遊客抓螢火蟲,如果解說員粗暴對待野外動植物(例如以強光照射青蛙眼睛、大把摘下枝葉或果實),這些都不符合生態旅遊操作原則,當然也不能稱為生態旅遊程。

我深深覺得,無論旅遊地的生態旅遊資源如何的好,如何的特殊,如何的容易看到,如果旅遊全程包括遊客、業者及在地參與的居民在操作上都沒有顧及永續發展的做法,則這樣的行程就不能稱為生態旅遊遊程,所以我認為操作面重於資源面。

生態旅遊遊程基本上是以欣賞了解自然生態為主,無形的環境教育為輔,加上在地人文元素,搭配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措施,構成以自然為基礎、以保育為核心的多元面向(看山看海看人文、觀星觀鳥觀自然)旅遊行程,總之「生態」這二個字是有其意含的,不是拿來當噱頭的。

遊程內容雖重要,操作手法更重要。

 

延伸閱讀

如何區分永續旅遊、生態旅遊、自然旅遊、綠色旅遊、低碳旅遊?

鄭重推薦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原森旅行社的生態旅遊服務

交通部觀光局宣布2017年為台灣的「生態旅遊年」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2017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宣言(中英對照)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世界保育大會決議強化生態旅遊標準(中英對照)

小心漂綠旅遊:如何辨別真假生態旅遊(中英對照)

聯合國公布2017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宣傳影片

全球生態旅遊聯盟對生態旅遊的定義(中英對照)

什麼樣的旅遊型態可以稱為濕地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操作實務注意事項

台灣生態旅遊發展現況與展望

賞鳥生態旅遊的操作原則

觀賞特殊物種應有行前說明

本網誌「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社頂生態旅遊地特寫」、「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頂笨仔生態旅遊地特寫」、「旅遊地經營管理」專欄各文

附件

生態旅遊行程自我檢核表

 

(1)是否採用低環境衝擊之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

■是          ■否  

 

(2)是否限制到此區域之遊客量(不論是團體大小或參觀團體數目)

■是,限制________  ■否  

 

(3)是否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

■是          ■否  

 

 (4)是否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是          ■否  

 

(5)是否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

■是          ■否  

 

(6)是否聘用了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

■是(須附聘用解說員之文件) ■否  

 

(7)是否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

          ■否  

 

(8)是否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是          ■否  

 

備註:1.生態旅遊地點或生態社區請參考:

(1)國家公園網站(https://np.cpami.gov.tw/

(2)各管理處推動之生態旅遊路線亦公告於本局行政資訊系統(https://admin.taiwan.net.tw/)「觀光推廣」項下「補助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業務之旅行業辦理國內旅遊 」專區。

2.非屬前述生態旅遊地點/生態社區者,請以此表勾選符合之項目。(須符合「生態旅遊白皮書」八大原則,並附佐證資料)

 

分享文章

19 則留言

  1. 生態旅遊背後就是用經濟誘因讓利益相關者願意投入並照顧到環境與社區福祉,旅行社雖然是營利單位,但它是旅遊服務的主要中介者,缺它不可,全球皆然。而且透過生態旅遊帶動旅行社做好友善環境的相關作為,也是生態旅遊的目的,所以觀光局將資源放在推動旅行社做生態旅遊是該鼓勵的,只是大家要當交通部觀光局的耳目,監督旅行社得行銷與操作,不要讓旅行社「掛羊頭賣狗肉」就好。

  2. 有一點小小的感覺~
    1.觀光局在這個時間點再次推動『生態旅遊』,用意可議。
    2.資源將會放在『旅行社』—營利事業,旅行社的觀點只在安排路線、招攬客人、賺取利潤。所以,能吸引客人&賺取利潤的遊程才是推展的重點,當然投客人所好最重要,為客人做到最好的服務及方便也是最重要的。
    3.在地的社區發展沒有經費營造更好的生態,沒有經費培訓更好的環境解說人員、更好的環境守護人員,在地的環境如何能好?如何宣傳?
    4.台灣的環境不是只靠口號或是影片就會好,全民都需要大大的教育,如果每個人去買杯飲料、三明治都要用個塑膠袋裝,如果連台灣人自己都不好好愛護台灣的環境,如何向外宣揚台灣的美?
     
    建議觀光局錢太多,要消化預算,不要把錢給『營利的公司』,真正創造生態旅遊的是在地的社區、在地經營的人們。
     
    就像蘭嶼、綠島一到觀光季,每天造成大量的垃圾,是當地人不知道如何限制旅客的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鄉鎮公所也沒有為此訂定一個標準,他們只希望遊客來、消費、賺錢,這樣只是在消耗這個美好的環境。
    在地的人們(含全台灣的人們)都應該學會如何在旅遊中以生態為中心,學會如何在日常中以減少垃圾為重任,外國人來到台灣看到到處是垃圾也都隨意丟,這才是浩劫。
     
    我只是希望能讓地方、社區、民眾能多一些認知及力量。
    例如:蘭嶼就可以廣設飲水設備,讓旅遊的客人不必找不到水而去買瓶裝水
    這樣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垃圾及相關的處理成本。
     
    我憂心,也一點一點的在做。
     
    謝謝您!

  3. Ecotourism, as defined by IUCN, i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travel and visitation to relatively undisturbed natural areas, in order to enjoy and appreciate nature (and any accompanying cultural features—both past and present) that promotes conservation, has low visitor impact, and provides for beneficially active socio-economic involvement of local populations”.

  4. 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What is Ecotourism?
    Conservation Communities Interpretation
    Conservation

    Offering market-linked long-term solutions, ecotourism provides effective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conserving and enhancing bio-cultural diversity and helps protect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beautiful planet.
    Communities

    By increasing local capacity building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ecotourism is an effective vehicle for empowering local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to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pre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enrich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rough interpretation, ecotourism promotes grea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for nature, local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Definition

    Ecotourism is now defined as “responsible travel to natural areas that conserves the environment, sustains the well-being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involves interpretation and education” (TIES, 2015). Education is meant to be inclusive of both staff and guests.

    Principles of Ecotourism

    Ecotourism is about uniting conservation, communities, and sustainable travel. This means that those who implement, participate in and market ecotourism activities should adopt the following ecotourism principles:
    Minimize physical, social,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s.
    Build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respect.
    Provide positive experiences for both visitors and hosts.
    Provide direct financial benefits for conservation.
    Generate financial benefits for both local people and private industry.
    Deliver memorable interpretative experiences to visitors that help raise sensitivity to host countries’ pol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limates.
    Design, construct and operate low-impact facilities.
    Recognize the rights and spiritual belief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your community and work in partnership with them to create empowerment.

  5. 到底有多少人知道2017台灣生態旅遊年官網啊? 

    觀光局其實真的每次政策推廣時我都懷疑效果

    觀光局自己官網其實就有整合了,要一直衍生別的網站,可是在自己官網主頁又沒有推廣,我只是覺得消化預算而已

    當然每年可能可以有主題推廣,另架網站,但是這是主要官網推廣布局策略吧,用一個獨立官網,可是能見度多少?內容又跟舊官網做的分類差不多

    只是把效果分散,也多做太多虛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