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讓人增廣見聞、調冶身心、交友聯誼、嘗新探險、文化交流,更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統計,在2016年旅遊業貢獻了7萬6千億美元的產值,約佔全球GDP的10.2%;提供了2億9千2百萬個工作,約是地球上每10個工作就有一個是有關旅遊業的;國際遊客數達到12億,比2015年增加4千6百萬遊客量,而預期這樣的數字在未來十年仍將繼續攀升。 (資料來源:2017年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
(The industry contributed US$7.6 trillion to the global economy (10.2% of global GDP) and generated 292 million jobs (1 in 10 jobs on the planet) in 2016. International arrivals followed suit, reaching 1.2 billion in 2016, 46 million more than in 2015.2 These promising figure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increasing in the coming decade. )-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 –World Economic Forum
全球國際旅客呈現不斷成長趨勢 資料來源: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
但旅遊人口愈多,所耗用的能源、水資源、食材及各種資然資源就愈多,自然環境受到開發或干擾、破壞的機會也更大,所以旅遊愈興盛,對小至一個村莊景點,大至全球生境,都帶來更嚴重的威脅,如果不設法調控,減少旅遊對自然資源的揮霍,減輕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則總有一天,旅遊業會把讓他們賺錢的金雞母(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都殺光,無以為繼而讓人類進入黑暗時代(當然還有其他如氣候變遷等因素綜合影響)。
一方面要讓旅遊業持續成長,一方面卻要減輕旅遊對環境資源的耗損,這真是矛盾啊。可人類總是希望能夠兩全其美,所以綠色旅遊、低碳旅遊、生態旅遊、負責任旅遊、永續旅遊等各種友善環境的旅遊主張或形式就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也蔚為國際風潮,包括聯合國,世界各大國際旅遊組織都在提倡。這確實是一種解方,如果旅遊業界與旅客都能幡然醒悟,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發展與從事旅遊,這世界與這產業還是有亮麗的遠景可期。聯合國將2017年定為「永續旅遊發展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Development),道理就在此。
台灣在這國際風潮中的反應如何?民間組織(如台灣生態旅遊協會)腳步最快,宣導較多;政府作為較少,零零散散,沒有整體永續觀光的政策與行動;旅遊業界則是默然,幾乎無動於衷,只有比率極少的旅行社、旅宿業者在行動上以獲取環保標章(如環保旅館標章、環保旅行社標章)來實踐國際呼籲。
環保署環保標章服務業類別中,跟旅遊有關的有二種,一種是「環保旅館」,一種是「環保旅行社」,一般人對環保旅館還可能稍有概念,對環保旅行社大概就比較不清楚這是什麼咚咚了。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台灣環保旅行社是怎麼一回事?
環保署在2013年5月20日公布「旅行業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該標章分為金、銀、銅三級,標準如下:
(1)金級環保旅行業:符合4.1 必要符合項目及4.2 選擇性符合項目之各項規範者,核發「金
級環保旅行業」環保標章使用證書。
(2)銀級環保旅行業:符合4.1 必要符合項目及4.2 選擇性符合項目之4.2.1 及4.2.2 分項至
少1 項,且4.2 選擇性符合項目符合數達總項目數50%以上者,核發「銀級環保旅行
業」環保標章使用證書。
(3)銅級環保旅行業:符合4.1 必要符合項目者,核發「銅級環保旅行業」環保標章使用
證書。
4.1是必要符合項目,包括:
4.1.1 業者之企業環境管理及綠色採購,應符合下列各項規範:
(1)申請日前1 年內,不得有違反環保法規並遭環保主管機關處罰確定之紀錄。
(2)總公司具有環境政策及環境管理方案或行動計畫,並要求各分公司落實。
(3)建立營業量、能源使用、採購及廢棄物處理之年度基線資料。
(4)具有員工環境保護教育訓練計畫與紀錄。
(5)辦公區域每年至少有5 項綠色產品之個別採購比率達20%以上。
4.1.2 業者之低碳旅遊行程規劃,應符合下列各項規範:
(1)銷售之旅遊行程中,包含1 條2 天1 夜以上並以低碳旅遊為主題之行程,低碳旅
遊需達自評表80%以上項目符合,如表2 所列,且低碳旅遊行程符合以下規範:
A.有4 小時以上之旅遊行程不使用運輸工具(不含大眾運輸工具及自行車)。
B.行前向參與旅遊行程之旅客宣傳自備清潔盥洗用品(如牙刷、牙膏、毛巾、洗
髮乳、沐浴乳及護髪乳)及環保杯。
C.行前向參與旅遊行程之旅客宣傳餐飲使用非一次用餐具或自備餐具。
(2)全年參與低碳旅遊行程之旅客人數達300 人以上。
(3)於1 條低碳旅遊行程規劃中,至少包含1 處當地政府或各機關所推薦具環保、生
態或低碳之旅遊場所,旅遊時間至少2 小時。
4.1.3 業者辦公區域之節能措施,應符合下列各項規範:
(1)每年進行辦公區域空調及通風、排氣系統之保養與調整。
(2)具有確保公司無人使用區域之照明維持關閉控制之設施(備)或措施。
4.1.4 業者之廢棄物管理,應符合下列各項規範:
(1)辦公區域之廢棄物實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2)於旅遊行程中向旅客宣傳將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其他另有4.2選擇性符合項目,細節請看本文下方「旅行業環保標章規格標準」。
從規格上看,環保署的環保旅行社要求的基本原則就是節能、低碳與減廢,尤其強調「低碳旅遊」。不過我覺得為德不卒的地方是,並沒有在4.1規格裡設定「不得提供瓶裝水或杯水」,只在自評表中列有「全程不主動提供包裝飲用水,僅得由旅客自行取用。」,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旅行社可以在行程中遊覽車上或住宿處雖「不主動」提供包裝飲用水,但可以擺在那邊,任遊客「自行取用」,這就完全不符合「減廢」的原則。其實現在很多旅行社已經不再提供瓶裝水,最多只是提供桶裝水,遊客需自備杯壺取水,這在「環保旅行社」應該是最起碼的要求,可是環保署卻沒這樣規定,使得環保旅行社的招牌有點「掉漆」。
不過瑕不掩瑜,畢竟願意成為「環保旅行社」的業者確實有心在行動上保護環境,並成為業界楷模,所以拿到環保旅行社標章的業者,我們要給予支持及鼓勵,最直接的鼓勵就是辦理或參加旅遊活動時優先找有環保標章的旅行社。
截至2017年6月14日止,全台灣只有四家「環保旅行社」,真是鳳毛麟角,更顯得需要表彰並多給支持。這四家旅行社都是銀級環保旅行社,名單如下:
其中「永嘉旅行社」任培義總經理是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創會理事、台灣綠色旅遊協會創會理事長。「原森旅行社」負責人賢伉儷(張振煌、林純如)目前是台灣生態旅遊協會主力義工,張振煌先生是協會監事,林純如女士是協會常務理事兼義務秘書長,平常義務帶領秘書處專職打理協會公務,盡心盡力。該公司目前是林務局多個森林生態旅遊的策略聯盟廠商,也是新北市、台北市委託辦理原住民部落、鄉鎮生態旅遊輔導及導遊培訓的單位,是目前台灣在生態旅遊方面最專業的旅行社。
環保旅行社標章與環保旅館標章一樣,在台灣知名度可以說根本沒有,因為環保署只是把它當成繁多環保標章產品之一,並沒有加強宣導,這就造成獲得這二類標章的業者在業務面上並沒有多大助益,頂多就是自我宣傳時形象也許加分而已。也因為這樣,導致台灣的旅館飯店及旅行社並不知道有這樣的標章,或是激不起申請動機,所以觀光產業對台灣的環境干擾或破壞還是嚴重的(很多是因為無知與無心造成的),我覺得這很可惜,環保署總讓我有事情做了就好卻沒有想要做得更好的感覺。環保署應該是要想如何做能讓環保旅館與環保旅行社標章的效益擴大,使更多民眾知道,以及更多業者加入。
底下是旅行業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請參考:
延伸閱讀:
鄭重推薦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原森旅行社的生態旅遊服務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2017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宣言(中英對照)
本網誌「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環保旅館」、「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氣候變遷」等專欄各文
誠如賴老師的語重心長,政府必需要有長期推動的戰略思維,才是更重要的事。